【點石成金】收入分配不公是世界經濟衰退的根源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彙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泰戈爾

  今日熱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世界經濟活動的桎梏。如果施加人為封鎖,世界經濟將更為不堪重負。由於疫情,全球產業鏈出現了斷點,但這只是暫時現象,全球產業鏈格局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不撲朔迷離。它必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斷掉全球產業鏈只是痴心妄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

  據中新經緯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14日發佈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由於疫情,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經濟衰退。《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世界範圍內給人們造成高昂且不斷增加的成本。為了保護生命,使醫療體系能夠應對這一疫情,需要實施隔離、封鎖和廣泛的關閉,以減緩病毒傳播。因此,衛生危機正對經濟活動產生嚴重的影響。

  點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世界經濟面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新冠肺炎疫情從兩個方面危及全球經濟增長。一是供應鏈中斷;二是消費大幅度下降。在消費、投資和出口等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中,消費佔比重最大,消費下降導致經濟負增長。既然這是一場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的經濟衰退,應對之策應該借鑑那次衰退的經驗。當時的衰退延續了10年之久,走出衰退的關鍵政策是提高勞動者收入,改善收入分配製度。在實施社會救濟,落實勞動關係法的基礎上,1938年,美國國會批准羅斯福總統提出的《公平勞動標準法》(又稱《工資工時法》),它的主要條款包括每週40小時工時,每小時40分最低工資;禁止使用16歲以下童工,在危險性工業中禁止使用18歲以下工人。同時實行了按收入和資產的多寡而徵收的累進稅制。收入越高,資產越多,被徵收的稅率也越高。儘管目前世界經濟衰退的表現與30年代大蕭條不同,但衰退產生的根源都是收入分配不公。疫情總會過去,人們還要照樣過日子,只有提高勞動者收入,增加消費,才能真正讓世界經濟重新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

  世衛組織發言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到達頂峰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在4月14日的發佈會上表示,目前歐洲的疫情好壞參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新增病例開始慢慢減少,但土耳其、英國等國家的新增病例正在增加。而就單個國家而言,目前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最嚴重的。目前全球90%的新增病例來自美國和歐洲,世衛組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到達頂峰。

  點評: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已成共識。但是,衰退持續時間多長、何時可以復甦,由於疫情本身的不確定性,一切還沒有最終答案。據報道,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團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從現在到2022年,可能需要保持隔離措施,除非重症監護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或者疫苗問世”。如果真的如此,在積極應對經濟封閉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準備把防控疫情工作長期進行下去,生產和儲備充足的醫療物資是當務之急。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指出的,國際多邊合作對全球防範新風險至關重要。為防止類似疫情和經濟危機再次發生,各經濟體有必要構建個人防護設備的全球性儲備系統,並建立不設有貿易壁壘限制的基本供應協議。

  外企投資逆勢飄紅表明信心:撤離中國做不到

  據第一財經報道,近日,某國個別官員提出吸引本國企業撤出中國的建議,成為一些人過度解讀的依據,引發了對“外資撤離中國”的擔憂。事實上,大量的外資正在用實實在在的投資行為表明態度——中國是全球最理想的投資目的地之一,撤離做不到,持續擴大投資理由充分。商務部數據顯示,《外商投資法》實施的第一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元,同比增長4%,以美元計同比增長2.2%,延續了平穩增長勢頭。今年以來,上海於1月和3月先後2次舉辦外資項目集中籤約,共簽約129個項目,投資總額達239億美元。

  點評:儘管絕大多數國家還沒到大規模復工的時候,但有必要考慮經濟活動恢復之後的對策。新冠肺炎疫情展現了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力。有人認為,疫情將帶來一個斷點,全球產業鏈格局未來朝什麼方向發展撲朔迷離。不過,既然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全球產業鏈也將按照既有格局向前發展。這個格局由亞洲、歐洲和美洲三大節點組成,中國是亞洲節點的中心,在全球產業鏈的作用不容忽視。除了龐大的市場規模之外,在全球產業鏈的關鍵地位是外資投資中國的重要因素。除了生產線上的普通勞動力優勢之外,中國的中低端技術人才十分充足,對外資企業極具吸引力。有外資企業把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鄰國,卻發現該國缺乏中低端技術人才,成為生產難以順暢進行的堵點。根據經營需要,企業會轉換投資方向,生產在一國有進有出,屬正常現象。但一味鼓吹海外企業返回本國,只是一廂情願。

  山東禁止“報復性漲價” 嚴懲妨礙復工復產壟斷行為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當前正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關鍵時期,出現了一些企業“抱團取暖”“報復性漲價”等情況,餐飲價格的上漲導致民眾反映強烈。對此,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反壟斷局官員表示,如果市場內的大部分同業經營者共同達成了協同漲價的協議,使得相關市場的同業競爭被限制,消費者無法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時,就要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

  點評:根據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加大刺激消費的力度,是恢復和擴大經濟活動的重要措施。目前已有7個省份20多個地市組織發放了多種形式的消費券,激發消費潛力,帶動消費回補,在短期內取得了積極成效。制止企業“報復性漲價”有利於刺激消費。在疫情期間,企業確實存在經營困難,但試圖以“報復性漲價”解決問題是南轅北轍。《點石成金》曾經談到,餐飲企業“報復性漲價”只會逼退消費者。“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自當廣開財源。”薄利多銷才是增加企業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331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