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信用利差擴大與美元流動性緊張並存是危機前兆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彙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未形。——司馬相如《諫獵書》

  今日熱點

  歐美股市已在真正意義上進入熊市。根據歷史規律,在過去的93年中,標普500指數共有13次下跌20%後進入熊市。在此期間發生了14次經濟衰退。只有兩次(1987年和1966年),美國經濟在熊市之後一年內沒有陷入衰退。可見,股市熊市觸發經濟衰退的概率很高。那麼,我們就要準備應對西方國家出現經濟衰退的風險了。

  沙特阿美日增百萬桶:這輪石油“三國殺”誰會是最後贏家

  據新京報網報道,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3月11日宣佈,近期將把公司原油產能水平提高8%,從1200萬桶/日增加到1300萬桶/日。3月11日,受沙特阿美增產消息影響,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和布倫特重回跌勢,分別在36美元和30美元附近徘徊。雖然國際原油市場動盪的導火索是沙特與俄羅斯談崩了,但俄羅斯不是沙特動真格的主要原因。他們的真正對手是美國頁岩油。2019年,美國頁岩油已佔據全球18%的市場份額,以更便宜的油價阻擊美國頁岩油就成為俄羅斯和沙特必然的選擇。

  點評:“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奧巴馬和特朗普先後大力推進美國的頁岩油生產,擠入世界石油市場,坐上世界上最大產油國的寶座,並即將成為石油淨出口國。俗話說,“無利不起早”。美國發展石油業,因為石油生產的利潤太豐厚了。國際油價最高時曾經達到150美元/桶。一般年景也在40至50美元/桶左右。沙特的石油單純開採成本為2美元/桶左右,綜合成本不到10美元/桶,把天然氣和凝析油加一起,綜合成本是15至19美元/桶。俄羅斯石油公司開採石油的單位成本估計為3.2美元/桶。俄羅斯財政部稱,能夠承受石油價格在6-10年內維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資本以牟利為目的,如此低廉的成本使發展石油生產成為有關國家追逐的目標,因此對石油業過度投資,由此也形成了沉重的債務。2021-2023年,美國的頁岩行業將有1370億美元(包括860億美元的垃圾債券)的債務到期,而華爾街的資本也不再青睞頁岩油生產商。有機構判斷,國際油價在二季度有可能降到20美元左右,與1986年的“18美元定價”相當。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跌,美國石油業難以撐住打擊,由此產生的金融風險,是美股暴跌的重要原因。

  海南:預計2030年海南人均預期壽命達82歲以上

  據新華網報道,海南省政府日前印發《健康海南行動實施方案》。方案圍繞提高人均預期壽命的主題,開展18個健康促進專項行動,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將健康關口充分前移,預計2030年海南人均預期壽命達82歲以上。這個指標高於國家制定的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的指標。

  點評:繼發佈房地產新政之後,海南省政府印發《健康海南行動實施方案》。在海南即將公佈自由貿易區(港)的總體方案之前,先宣佈兩項事關民生的政策,為海南的長期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海南建設自由貿易區(港),目標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海南省經濟發展一直處在全國相對落後地位,建設自由貿易區(港)是國家級戰略。實現任何經濟發展謀略,最終結果都應該是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海南從房地產政策入手,保障居民住房。從健康入手,不但考慮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也要為提高民眾的文明程度著想。該方案明確將健康關口前移,對於吸菸、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鍛鍊、精神健康等影響健康因素採取有效干預措施。相信海南省不但會成為經濟大省,也會成為文明強省。自由貿易制度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建設自由貿易區(港)更需要文明。

  美股再次熔斷,債市動盪,市場擔憂疫情失控致全球衰退

  據第一財經報道,北京時間3月12日晚,美股觸發本週第二次熔斷,截至21時35分,道指跌1696點,跌幅7.2%,納指和標普500走勢跌7%,三大股指均已進入熊市。美債、美股的輪番熔斷詮釋了近日全球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全球市場正處於趨向危機的途中。MSCI世界所有國家指數於2月12日見頂,而從北京時間2月12日至3月12日凌晨收盤,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跌幅22.73%,標普500跌幅18.88%,且12日白天美股期指顯示跌幅仍在擴大,歐美股市已經真正意義進入熊市。

  點評:正如這條新聞所說“金融體系美元流動性開始出現緊張,美元作為全球融資貨幣的功能再度體現,信用利差開始擴大,這是危機的前兆。”信用利差擴大是因為投資者信心不足,更傾向於投資高信用等級債券,以迴避風險;而公司由於收入下降,現金流減少,為了吸引投資者購買公司債券,發行人必須提供較高的利率,因此會產生較高的信用利差。按照規律,信用利差擴大表明經濟可能進入收縮期。如果此時美元流動性緊張,觸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在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之前,歐美金融機構出現財務困局,甚至面臨破產。在美元流動性緊張的條件下,一些金融機構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借日元平倉,沽貨套現,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全球金融危機。如今,信用利差擴大和美元流動性緊張並存。如果不及時採取緊急措施糾正,金融危機可能就近在咫尺了。

  知識延伸

  信用利差也稱為質量利差(quality spread),是指除了信用等級不同,其他所有方面都相同的兩種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額,它代表了僅僅用於補償信用風險而增加的收益率。

  兩個富國爭搶一車口罩的背後,看底層能力的重要性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德國在德瑞邊境附近扣押了一輛瑞士公司的貨車,只因車上有24萬個防護口罩。在疫情面前,這兩個富有國家竟為一卡車口罩而鬧到了需外交斡旋的地步。此時,生產能力作為一個國家物資供應的底層生產能力就顯現出來。當今的產業鏈國際分工,是按“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及“品牌營銷”的流程來分段。這個流程往往分佈在三個或更多國家(地區)進行。“生產製造”在底層,從利潤的角度最不重要,又隨時可以外包給別人,所以代工廠做得辛苦,賺得卻少。長期以來,國際分工中的“生產製造”階段並不是人見人愛的部分。

  點評:疫情襲來,我們也一度面臨醫護物質短缺,口罩成為稀缺之物。這條新聞談到了疫情之後中國的製造能力。經過緊急擴充產能,一條普通口罩生產線一週內就能生產約30萬個口罩。普通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億隻以上。中國的核酸檢測試劑的日產能達到近260萬人份,抗體檢測試劑的日產能已經接近100萬人份。武漢在疫情高峰擴建醫院時,最終完成了6萬多張床位,相當於在一個月內建成了60家三級醫院。生產能力成為中國應對疫情的制勝利器。在生產能力基礎上,中國人專注經濟發展的能力更不可低估。疫情襲來,針對日常生活面臨的困難,我們迅速找到了解決辦法——把經濟活動從線下搬到線上。在互聯網技術驅動之下,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共享經濟進一步活躍。疫情還沒有結束,中國的企業家和學者已經開始研究疫情期間的共享經濟活動(例如共享員工)能否成為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疫情是一場危機,但卻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經濟發展機會。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309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