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點石成金】IMF: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彙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散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弗·培根

【點石成金】IMF: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

【IMF: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月2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各經濟體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資產佔比升至1.89%,人民幣外匯儲備資產約合2027.9億美元,超過澳元和加元,創IMF自2016年10月報告人民幣儲備資產以來最高水平。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資產中的佔比上升,反映出2016年底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全球外匯儲備管理機構持有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增加,對美元的依賴有所降低,有利於促進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IMF自2016年10月開始在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季度調查中單獨列出人民幣資產,以反映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的持有情況。

點評:這條新聞表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國貨幣的影響力是該國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貨幣國際化是擴大貨幣影響力的必要途徑。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15年11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對人民幣的評估符合“可自由使用”的標準。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成為SDR籃子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做到:人民幣現金在境外流通程度較高;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投資工具;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其中最難做的第二點,目前也已在穩步推進。中國從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境外債券開始,走上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投資的征程。穩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我們應該把提高金融運作技能,加強金融監管,上升到增強國力的高度。

【小知識】

特別提款權的英文縮寫為SDR(Special Drawing Right)。最早發行於1969年,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會員國認繳的份額分配的,可用於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國際收支逆差的一種賬面資產。其價值目前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組成的一籃子儲備貨幣決定,被稱為SDR貨幣籃子。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使用特別提款權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有的普通提款權以外的一種補充,所以稱為特別提款權。

【臺媒:歐盟通過塑料禁令 2021年起大範圍禁用一次性塑料產品】

據臺灣《聯合報》3月28日報道,歐洲議會以560票比35票表決通過塑料禁令,以控制塑料垃圾流入水道和原野造成的汙染。雖然歐盟會員國支持禁用包括吸管、棉花棒在內的一次性塑膠產品,但歐盟仍須表決施行細則。報道指出,一次性餐具不會全部禁用,但這項措施希望製造商儘可能以永續材料製造。歐盟這項法令還設下一個目標,希望2025年前回收90%的塑料瓶,同時,實現海洋中最常見的十大廢棄物減半。歐盟預計,這些改變一年將增加歐盟2.59億至6.95億歐元的經濟成本。中國大陸不再進口歐洲部分廢棄物的政策有助促使歐盟制訂塑料禁令。

點評:有些地方出臺了嚴格的限塑令,但基本無法落實。在可替代的新型材料普遍使用之前,想用一紙禁令杜絕塑料使用,是不現實的。歐盟的做法啟示我們:要對塑料使用的限制制定靈活的實施細則,要加強廢塑料的回收。在儘量減少塑料汙染效應的同時,鼓勵可替代材料的研究。這需要進行一場徹底的材料革命。技術革命並非一蹴而就。單項技術進步不可能單獨突進,需要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這個體系的應用需要建立新型技術範式。我們應尊重從技術發明到技術體系形成,再到技術範式建立的科學過程。

【小知識】

技術範式(Technological Paradigm):1962年,美國經濟學家庫恩在其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首先對“範式”(paradigm)進行了定義, 庫恩認為,“範式是指那些公認的科學成就, 在一段時間裡為實踐共同體提供典型的問題和解答”。1982年,美國經濟學家多西將這個概念引入技術創新之中, 並提出了技術範式的概念:解決所選擇的技術經濟問題的一種模式, 而這些解決問題的辦法立足於自然科學的原理。

【IMF總裁:各國須攜手合作重構國際稅收體系】

3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發表署名文章稱,當前的國際企業稅收架構已經徹底過時,重構當前體系並解決導致其不足的根源,將使包括低收入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受益。拉加德從三個方面強調了重構國際稅收架構的必要性。第一,跨國企業似乎能夠輕鬆逃避納稅,並且三十年來企業稅稅率持續下降,這破壞了公眾對整個稅收體系公平性的信任。第二,當前形勢對低收入國家尤為不利。發達經濟體長期以來塑造了國際企業稅收規則,但並未考慮這些規則對低收入國家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表明,由於企業將利潤轉移至低稅國家或地區,非經合組織國家每年損失收入約2000億美元,約相當於GDP的1.3%。第三,利潤豐厚、技術驅動且高度數字化的商業模式崛起,該商業模式在國內沒有商業實體,高度依賴無形資產,如難以估值的專利或軟件等,致使這些公司在擁有眾多數字服務使用者和消費者的國家不向國家納稅或幾乎不納稅。

點評:稅收政策體系和稅收制度框架要遵從兩個原則:一是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改革國際稅收制度的呼聲日漸高漲,就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全球收入分配嚴重不平等的局面,而稅收是糾正不平等的利器。二是要順應科學技術進步給經濟生活帶來的變化。稅收政策改革要著眼於增加對跨國大型高科技企業徵稅。技術改變了企業的生產結構,並導致資產結構的變化,無形資產逐漸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從而確定對其徵稅的數額相當困難。制定科學的稅收評估標準是改革稅收政策的基本操作。加強稅收徵管的國際合作才能真正落實稅收政策。目前的國際稅制改革由發達國家操縱,改變不合理的稅制需要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

【囤貨、改國籍、遷公司:英國人提前進入“脫歐時間”】

英國議會近日投票確認推遲原定於3月29日進行的“脫歐”,但謹慎的英國人卻早已開始為“脫歐”做準備。英國天空衛視3月初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在受訪的英國民眾裡,近三成人計劃或已經開始囤積食物。不少零售商已在囤積保質期長的貨物,且不再從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進口新鮮蔬果。英國《衛報》報道,英國衛生部簽署了兩份預訂倉庫空間的協議,用以額外儲備藥物。《泰晤士報》援引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脫歐”公投到去年底,加入歐盟其他國家國籍的英國人數量翻了一番還多,從6000多人猛增到1.5萬人。“脫歐”的不確定性還影響到英國企業、資本和勞動力佈局,牽動創業者的心。由於“脫歐”前景不明,索尼、空客等製造業巨頭均已表示可能將歐洲總部或工廠遷出英國。

點評:2016年,英國以公投決定“脫歐”,大多數英國人以為幸福即將到來,結果卻是麻煩不斷。現在,英國人意識到“脫歐”將威脅日常生活,人們已經在儲備食物,囤積藥品。還有1.5萬英國人加入其他國家國籍。這從側面說明,歐盟成員國的經濟一體化對英國有百利而無一害。於是,呼籲取消“脫歐”的活動悄然興起,自2月20日起,一位退休教育家發起在議會請願網站簽署“取消脫歐請願書”的活動,至今已有約600萬人聯署。這份請願書說,英國政府反覆強調“脫歐”是“人民的意志”,但現在民眾要通過網上請願的方式,將留在歐盟的真實意願展現出來。無論如何,這場運動說明英國國內的經濟社會矛盾將因“脫歐”而變得激烈。

(編寫:吳應好 點評: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75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