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點石成金」大力開展職業培訓 是實現就業目標的良方

「點石成金」大力開展職業培訓 是實現就業目標的良方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彙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竭澤而漁,豈不得魚,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呂氏春秋·首時》

  今日熱點:

  今天的新聞談到“逾255萬億的美元全球債務”和“開展職業培訓要年均達到5000萬人次以上”。兩組數字說的是一個問題:經濟增長不能只靠貨幣政策,更不能依賴舉債,必須實行結構性經濟政策。收入分配和就業是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兩大結構性問題。糾正收入分配不公平是減少對舉債依賴的重要措施;實施職業培訓是糾正就業結構與人才結構不平衡的重要助力。它們都是刺激世界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政策。

  【尼爾森: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趨勢指數114點 繼續保持高位】

  尼爾森19日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趨勢指數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趨勢指數為114點,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尼爾森消費趨勢指數由消費者對於就業預期、消費意願及個人經濟情況三個維度構成。消費趨勢指數高於100則為積極,反之則為消極。第三季度構成中國消費趨勢指數的三大要素均呈現穩中有進態勢。一、二線城市消費趨勢指數為114點和119點,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7個點和8個點。三線城市消費趨勢指數增長最為顯著,為121點,較去年同期增長10個點。三線城市的就業預期、個人經濟情況及消費意願均處於高位,其中,就業預期達75點,遠高於一、二線城市的64點和70點;個人經濟情況為80點,高於一線(77點)和二線城市(78點);消費意願為66點。此外,63%的三線城市消費者對新商品或新式服務有強烈的興趣,高於一、二線城市的55%。

  點評:尼爾森是總部設在英國的全球著名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它對消費市場的分析有一定的權威性。我們研究個人消費用到一個詞:下沉市場,指的是三線以下城市及農村地區的市場。這個市場的消費者由中國絕大部分人群組成,是個人消費的主力軍。要用消費來刺激經濟增長,下沉市場的發展至關重要。這條新聞談到的尼爾森報告指出,中國三線城市的尼爾森消費趨勢指數表現好於一二線城市。這應該是一個好消息:消費量的增長有了希望,消費升級也有了基礎。刺激消費,離不開消費者收入增長。在經濟增長放緩之時,難以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目前,制約消費的主要因素是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擠壓了消費升級所需的非必需品消費。因此,刺激消費的重要舉措是控制生活必需品價格。對價格實施一定的行政干預是必要的,但只有增加供給才能平抑價格。吸取豬肉生產大起大落的教訓,加大對生活必需品生產的支持力度,讓消費繼續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14部門:到2022年,職院開展職業培訓年均達到5000萬人次以上】

  近日,教育部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 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培訓年均5000萬人次以上;推動職業院校聯合行業企業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大力開展新技術技能培訓。《行動計劃》從十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行動措施:一是廣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二是積極開展面向重點人群的就業創業培訓;三是大力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四是做好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五是推進培訓資源建設和模式改革;六是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七是支持多方合作共建培訓實訓基地;八是完善職業院校開展培訓的激勵政策;九是健全參訓人員的支持鼓勵政策;十是建立培訓評價與考核機制。

  點評: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永恆主題,減少失業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基本國策。增加就業不僅涉及擴大就業機會,增設新的就業崗位,還要建立就業的人才需求與供給的平衡。就業的人才需求與供給不匹配會造成結構性失業,即人才的專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的需求不匹配。開展職業培訓不僅是人才培養的舉措,也是實現就業目標的良方。新技術不斷湧現,適應新技術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職業培訓永遠不能停頓。正規教育固然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但是必須有終身教育相配合,它是為適應人才需求而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活動。在終身教育中,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應該提倡和鼓勵,但從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角度看,職業培訓有利於促進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它應該是一種有效的經濟政策工具,以職業培訓為主的終身教育應以公辦為主。社會應該保證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接受教育,既包括正規教育,也包括非正規教育。向大眾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是政府向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

  【逾255萬億美元全球債務“壓頂” 借新還舊“難度驟增”】

  據國際金融協會(IIF)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債務或將創下逾255萬億美元的紀錄高點,相當於全球經濟總量的逾3倍。若按全球77億人口計算,人均債務接近3.25萬美元。政府債務與企業債務是全球債務規模激增的兩大主要因素。當前全球債務規模激增與負利率環境正構成一種“惡性循環”,一面是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不願為負利率債券倒貼本金,另一面是政府與企業迫切希望以負利率發行更多債券籌資規避風險。全球債務之所以在過去10年激增,主要是基於5大原因,一是次貸危機爆發後多個國家央行採取零利率與QE政策;二是在結構性經濟改革難以落地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國家政府主要依靠舉債融資發展經濟;三是企業積極利用低息發債置換此前的高息債券並拓展新的業務;四是很多國家殭屍企業清理步伐緩慢;五是越來越多國家都加大基建項目投資建設作為刺激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

  點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損害了世界經濟發展,它造成的不良影響仍在持續發酵。全球債務已經相當於全球經濟總量的3倍多,是這場危機留給世界的沉重包袱。一些國家的貨幣當局實行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近乎瘋狂地發行貨幣;政府財政和企業經營依靠舉債度日,現在已經到了舉新債還舊債的尷尬境地。目前,世界經濟增長處於下行階段,單靠貨幣政策,已經不能挽救疲軟的世界經濟。實行結構性經濟政策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正確選擇。《點石成金》談過,收入分配政策是結構性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一是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問題:只佔世界人口1%的富豪擠佔了佔世界人口99%的普通百姓的收入。二是國家之間的收入分配問題:發達國家擠佔了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收入。一些發達國家實行損人利己的經濟政策,破壞已有的國際貿易結構和國際投資結構,導致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這兩個結構性問題不但危及全球的個人消費,而且擾亂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世界要擺脫沉重的債務負擔,必須實行以改革收入分配政策為核心的結構性經濟改革。

  【中國去年末綠色信貸餘額8.23萬億元 探索發行綠色市政債券】

  截至2018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餘額為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新增1.13萬億元。2018年,中國共發行綠色債券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6000億元,位居全球前列。央行表示,未來將完善制度環境,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政策制定部門需要不斷完善政策體系,研究制定更多創新性的激勵約束政策,不斷豐富綠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從而動員各類資本尤其是社會資本參與綠色項目建設。中國還將繼續鼓勵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強綠色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例如,探索發行真正意義的綠色市政債券,開展環境權益抵質押交易,開發綠色債券保險或設立專業化的綠色融資擔保機構等。

  點評:《點石成金》曾經介紹過綠色債券,它是指將資金專門用於資助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項目或為這些項目進行再融資的債券工具。綠色項目是指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任務,包括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遏制自然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保護,汙染治理等領域。開展綠色債券業務是金融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市場運作。那麼,環境保護不但是一種公共事業,也是一種商業行為。吸引企業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是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政策,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增加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可用資金,有利於綠色事業的發展。例如,綠色債卷為碳交易提供資金,為保護環境助一臂之力。保護環境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金融企業參與綠色債券業務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

  (編寫:許瑤佳 點評: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235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