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保險公司將全面開放,是“利好”還是“利差”?

前幾天,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說“未來人身險公司

外資持股比例的上限將放寬至51%,三年以後不再設限。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兩年代表處的要求。”

易綱這番表態語出驚人,事先並無任何徵兆,這意外著國內保險業全面開放外資的時代來臨了!

外資保險公司將全面開放,是“利好”還是“利差”?

博鰲亞洲論壇

從保險公司數量來看,目前國內保險公司仍然以中資佔主導,其中:

  • 57家純中資壽險公司,以及28家外資壽險公司;

  • 63家純中資財險公司,以及22家外資財險公司。

從保費規模來看,2017年全國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26039.55億元,其中,中資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24105.89億元,外資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933.66億元,佔比僅有7.43%

外資保險公司將全面開放,是“利好”還是“利差”?

中、外資保險公司原保費比重(2017年)

從股東結構來看,雖然國內有28家外資壽險公司、22家外資財險公司,但是股東佔比絕大多數都是50%:50%,或者中資股權超過外資股權。

“誰的拳頭大,就要聽誰的”,這是誰都懂的道理。在一家合資保險公司中,股權大的自然話語權就要大。而50%:50%的比例,導致誰都是老大,誰又都不是老大,有時往往會影響到公司的戰略決策部署,損害公司的競爭力。

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幾家保險公司是由外資佔主導,比如中德安聯人壽,其外資方安聯保險集團股權佔比為51%;再比如中宏人壽,其外資方宏利人壽保險集團股權佔比也達到51%。

唯一的一家純外資保險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友邦,而友邦保險能夠在1992年就以全資身份進入國內保險市場,是有著時代背景的。

外資保險公司將全面開放,是“利好”還是“利差”?

友邦保險

彼時的中國正迎來深化改革的浪潮。時任副總 理朱鎔 基高瞻遠矚,在某一保險行業的會議上提出要讓外資保險進來,讓我們看看先進的管理和技術。

當時人保上海分公司的總經理曾撰寫了一個報告,認為開放外資保險的時機不成熟,要開放最多隻能採取合資形式,而不能是外資獨資,其實這裡面隱隱有一層擔心無法和外資保險公司競爭的因素在裡面。

但是,當時決策層看得更遠,堅決支持引入外資看看。這樣的背景下,友邦在中國拿到了唯一的全資牌照,時至今日仍是獨此一家。

此次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易綱的發言讓國內保險業迎來了開放的時代,而“三年後不再設限”的表態更是讓3年後再次出現全資外資保險公司成為了可能。

這樣的消息對我們而言,是利好消息嗎?

外資保險公司將全面開放,是“利好”還是“利差”?

放開外資,是好消息嗎

從積極的層面來說,外資的全面引入,保險業競爭態勢更為嚴峻,勢必加速國內保險公司改革和人員素質的提升,如果再不打造專業化、高素質的保險隊伍,勢必被外資PK掉。

從保險產品層面來看,為了與外資保險成熟、豐富的產品線相抗衡,國內保險產品會加速更新換代過程,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將會有更加多元化的保險產品選擇

但是,全面引入外資,是否一定是利好消息,還有3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1. 外資股權比例放開限制,國內現有保險公司外資方必然想增加股權,而中資方同樣也不想讓出話語權,這種情況下,是會“和平演變”,還是會“內鬥不止”?是否會加劇保險公司內耗?

  2. 國內保險已形成一定的

    市場規模效應,外資保險對國內市場“人生地不熟”,政策、法律、文化了解不深,管理成本高,是否敢不觀望而直接殺入內地保險市場?是否一定能取得成功?

  3. 從近20年來,國內外資方佔比較高的幾家保險公司來看,並未展現出高人一籌的絕對硬實力,軟實力方面也未展現出絕對的優勢,且高保費一直為人詬病。此次放開限制,是否能夠改善這點呢?

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入觀察!

你支持外資進入國內保險市場嗎? (單選)
0
0%
絕對支持,改變國內保險現狀!
0
0%
不支持,外國的和尚難唸經!
0
0%
很難說,各有利弊吧!

外資保險公司將全面開放,是“利好”還是“利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