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口罩戰爭”加大美國與盟友離心力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彙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每日金語

  醫乃生死所寄,責任非輕,豈可因其貧富而我為厚簿哉?——(明代名醫)龔廷賢

  今日熱點

  “中國已出口口罩38.6億隻,均價每隻2元”,“‘口罩戰爭’加大美國與盟友離心力”。這兩條新聞的內容都關於口罩,所體現的主題卻大相徑庭。中國具備製造業的基本生產能力,並以此支持全球抗疫。美國卻採取拙劣手法“截胡”別國進口的口罩。面對嚴酷的疫情,全人類的命運維繫在一起。共同抗疫,必須拋棄自私自利。個人是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中國已出口口罩38.6億隻 均價每隻2元

  據中新經緯報道,從海關統計的數據來看,今年3月下旬以來,出口疫情防控物資增幅比較大,從3月1日到4月4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主要包括口罩約38.6億隻,價值77.2億元;防護服3752萬件,價值9.1億元;紅外測溫儀241萬件,價值3.3億元;呼吸機1.6萬臺,價值3.1億元;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284萬盒,護目鏡841萬副。

  點評: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誰能夠把口罩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誰能想到口罩能夠成為戰略物資?誰會主張大力發展技術含量不高的口罩生產?兇猛的疫情告訴我們,人類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前提是必須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口罩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是防控疫情的基本必需品。在經濟學理論中,基本生活需求被稱為剛性需求,指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即需求彈性較小的需求,此類商品的價格波動不會對消費量有決定性影響。這些商品一般是指“必須品”,比如食鹽、糧食、衣服等。與剛性需求相對的是彈性需求,指的是人們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會因為價格變化而受到較大影響,一般指非生活必需品,如消費類電子產品。滿足剛性需求是對生產的基本要求,由此形成了國家的基本生產能力。中國成為口罩生產大國是因為我們具備製造業的基本生產能力。產業結構要升級,但是不能削弱基本生產能力。

  “口罩戰爭”加大美國與盟友離心力

  據新華社報道,新冠病毒大流行使口罩成為稀缺物資。來自法國疫情重災區的一些地方官員日前指出,美國出高價搶購法方訂購的口罩。德國最近訂購的20萬個口罩在泰國曼谷被美國“截胡”。德國當時已經付款,但這批口罩還是被美國加價買走。柏林市內政部長安德烈亞斯·蓋澤爾指責美國的做法是“現代海盜行為”。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批評美國政府扣留該省向美國公司訂購的500萬個口罩。他說:“我們本是一個大家庭,但是他們現在已經拋棄我們。這是完全不對的。我們一直在展示雙方的關係有多麼重要,但是他們目前的所作所為讓我十分失望。”

  點評: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敵人,此時,人與人之間應該彼此關愛,相互照顧。但是,美國的單邊主義繼續膨脹。這條新聞說,美國近來多次高價搶購或截留德國、法國、加拿大等盟友訂購的防疫物資,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正在招致越來越多的反感,令美國與其盟友間的離心力進一步增大。有法國學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為本就矛盾重重的跨大西洋關係開闢了一個“新戰場”,令“民族自私主義”暴露無遺,而多邊主義則完全被拋到一邊。在疫情面前,美國也不能萬事不求人。美國禁止醫療用品出口,卻進口了大量醫療物資。得到國際大家庭幫助的美國人民將體驗到國際多邊主義的好處,單邊主義是不得人心的。

  憋壞了!門票售罄 商品“折上折” 報復性消費來了嗎?

  據中新經緯報道,4月5日,“黃山景區現場擁擠不堪”登上了微博熱搜,隨後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官微5小時內連發4條公告,稱因景區限流2萬人,建議遊客至黃山市其它景區遊覽。清明節期間,杭州西湖、北京頤和園、上海世紀公園等地也開啟了爆滿模式。4月5日,中新經緯記者走訪北京某奧特萊斯購物小鎮發現,上午11點半,該購物小鎮的停車場已爆滿,不少消費者帶上老人和孩子開啟了購物度假模式。一位女士在購物小鎮4個小時內花費了1萬5千多元。

  點評:這條新聞報道了近期某些地方出現的所謂“報復性消費”。這種現象是指在某個特殊時期或場合限制了人們的消費需求,一旦開禁之後放開慾望進行瘋狂消費的行為。為了刺激消費,我們真的需要“報復性消費”嗎?有關專家指出,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態勢下,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北京疫情防控在短期內完全結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的狀態。即使在全國,疫情防控也不能放鬆,已經採取的防控措施不能丟。此時,“報復性消費”是不可取的。從長遠發展看,疫情讓我們重新認識人生:與財富等身外之物相比,生命最重要。今後的生活應該以尊重生命為目的,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消費觀。有報道說,不排除少數經濟能力較強的群體,會在疫情解禁後進行報復性消費。但是,由於中低收入階層占人口的絕大多數,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堅持節儉作風,實行極簡式消費,將是未來消費趨勢的主流。

  美國學者:冠狀病毒揭露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誤判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紐約城市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拉詹·門農和查爾斯·科赫研究所研究和政策事務部副主任威廉·魯格聯合在《洛杉磯時報》發表評論,稱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的大暴發,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美國政府在國家威脅研判方面的短視。在過去的二十年間,美國政府在應對國家威脅時,重點防範“9·11”式的恐怖襲擊。然而,對美國人生命安全的最新威脅,卻來自一個甚至肉眼都看不到的微生物。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看到,美國在理解什麼叫“首要威脅”時,一直非常短視。華盛頓在對外政策方面,一直聚焦在一個標準化的威脅清單上。其中大部分內容存在誇大,且與美國人日常生活毫不相干。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堅持通過全球範圍頻繁使用軍事力量,來維持美國的領導力,同時排擠國內需求。

  點評:在當今世界,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不是來自別國,而是來自本國之內。正如這條新聞所說,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的大暴發,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美國政府在國家威脅研判方面的短視。目前,美國成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對美國來說,所謂的世界領導力是虛幻的。國家背上債務負擔,民眾的利益卻得不到保障。由於平時忽視民眾生活,美國社會沒有完備的系統來保證每個公民獲得醫療服務,疫情將嚴重損害美國民眾的健康並沉重打擊美國經濟。美國再富有,資源也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滿足民眾利益,才是美國發展的正道。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325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