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暴富到破產:一個和「點石成金」有關的財富傳奇

2005年夏天,一個有關這種金屬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坊間悄悄傳遞:有一種技術,能“點石成金”,把某種最不值錢的紅土,冶煉成某種合金。這種合金裡,就含有這類價格昂貴的金屬。

這種金屬,叫做鎳。含有鎳的這種合金,叫做鎳鉻生鐵。而那種技術,就像傳說中古老的“鍊金術”,披著某種看似神秘、實則簡單的外衣。

一、緣起,那一個“點石成金”的誘惑

2000年的某天,山西某地一座36立方米的高爐,火紅的爐水正汩汩流出。浙江華光冶煉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光火站在高爐旁興高采烈,因為,只有他知道,這一爐紅水冷卻後將會有怎樣的價值。而當時,這個世界上還沒有這種被稱為“鎳鉻生鐵”的玩意,農民出身的劉光火不聲不響地租高爐、搞冶煉,把根本不值錢的低品位紅土鎳礦粉(低於2%)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鎳鉻合金,賺了不少真金白銀。

賺錢的竅門總有一天會被傳開,幾年後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知箇中奧妙,奮力跳入,試圖分享這塊誘人的蛋糕。一個和“鎳”有關的暴利故事,就此拉開帷幕。

“老劉”,是業內人士對浙江桐廬人劉光火的習慣性稱呼,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年齡,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老劉從紅土礦中冶煉出的鎳鉻生鐵,含鎳量在1.5%至8%,用電爐生產的,甚至可以達到10%到25%,精煉後可以滿足不鏽鋼用鎳鐵標準,成為精鎳的替代品。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不鏽鋼的需求一直保持著穩步的增長,產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鍊鋼廠對鎳的需求大量增加。與需求量的增長相對應的是,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鎳硫化礦(富礦)越來越少,在我國,鎳礦資源更是貧乏。資源貧乏造成的一個後果是中國不鏽鋼產能只能釋放一半——據中國特鋼協會不鏽鋼分會的統計,2006年中國產能1200萬噸,而實際上當時不鏽鋼的產量卻只有530萬噸。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老劉的發明顯得意義深遠。而老劉,則利用這項技術,推動著自己企業的飛速發展。他一方面自己租高爐冶煉,另一方面積極尋找合作伙伴,以期更快地佔有市場。

二、“暴富”神話逐漸浮出水面

老劉的幸福時光持續到了2005年。那年夏天,當老劉第一次把菲律賓運過來的紅土礦粉送到了位於浙蘇邊界的吳江東大鑄造有限公司,幾個嘉善籍的股東都對此非常疑惑。老劉的紅土礦粉他們之前從沒接觸過,但是劉提供給他們的條件卻非常豐厚,只需要租用他們的高爐,採用劉提供的配方,煉出一種叫做鎳鉻生鐵的東西,所有成品劉統一拿走包銷,單純加工費就能拿到每噸700元。而當時,他們自己鍛造生鐵的利潤只有200-300元/噸。

經過幾個月的合作之後,這些嘉善人慢慢弄清楚了老劉“怪異舉動”背後潛藏的巨大利潤:原來劉運過來的低品位的紅土礦粉每噸成本只要50美金(約人民幣400元),而鑄煉出來的含鎳量在3%左右的鎳鉻生鐵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能夠賣到5000元/噸左右,算上其他一些原材料費用和支付給東大的700元/噸的加工費,劉的利潤率應該可以達到300-400%。這麼巨大的利益對於東大的股東們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當他們為自己的生存而夜不能寐的時候,老劉卻在賺取著如此豐厚的利潤!商人的追逐利益的本性馬上就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了!他們和老劉談判,要求增加利潤空間。

“後來我們的利益構成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加工費,一部分是從最後的銷售價格中有提成。”然而,商人的野心是無法填平的,老劉的鬆口反而讓他們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於是更具破壞性的念頭逐漸在不同股東的心中開始謀劃。

東大的股東開始鬧分裂:有幾個下定了決心要自己出去承包高爐來鑄煉鎳鉻生鐵,有幾個則堅持和老劉合作。發展到最後,東大的股東連續換了三撥,而最後大股東變成了現任總經理L。已經掌握了冶煉技術的其他7、8個人陸續出走,到山東、江蘇、山西、內蒙古、江西、安徽、河北等等能夠找到小高爐的地方去自謀前途。在暴利面前,他們已經顧不上跟老劉簽訂的技術保密協議了。他們要自己單幹!

短短几個月,暴富的神話迅速從四面八方傳來。據說在山東煉鎳的金某某短短時間就賺了4000萬,這在以前需要他起碼幹上好幾年。據說到江蘇某地煉鎳的H也暴發了,現在身家已經超過以往10多年的辛苦所得……因為出口退稅和市場競爭的問題,原來在嘉善做木業加工的很多老闆早已感覺到本行業發展空間有限,一聽說現在有這樣的投資機會,紛紛衝進淘金隊伍。

“他們那個時候非常瘋狂,也不管什麼技術,也不管自己從來沒有煉過鐵,駕著車在江蘇、山東、安徽、山西等地高速公路上漫無目的地跑!看到有小高爐就衝過去,和別人談合作。租用一個200立方的小高爐一年的費用是1500萬左右,他們全部都很爽快地一次性付清,給人的感覺,他們就是掌握了‘鍊金術’。”

三、鎳價暴漲下的慾望膨脹

轉眼,到了2006年。似乎為了迎合嘉善人漸趨狂熱的投資願望,這一年,鎳價迅猛攀升,以翻番的速度上漲。“有時候一天的價格都有很大的變化!”L如此說。比起以往利潤微薄的木業加工、紐扣製造和外貿出口,鎳鉻生鐵實在太適合一直以來偏安於浙東一隅的嘉善人的投資偏好了:不用離鄉背井,不用自己親自經營,只要把錢投給自己信賴的老闆就可以等著分紅了。那些老闆們知道怎樣進口原料,他們擁有技術,知道到哪裡尋找合適的高爐,他們認識大型的不鏽鋼生產商客戶。足不出戶,就享受暴富的成果,這是許多嘉善人的理想生活。一切的夢想在2007年的5月達到高峰。

5月7日,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鎳創出51350美元/噸的天價,5月中旬現貨價格達54100美元/噸歷史天價。同樣是在5月,國內最大的電解鎳生產商金川集團公佈的產品報價顯示,電解鎳的價格每噸超過40.5萬元,亦處於歷史高位。一些還沒有來得及投下第一筆資金的嘉善人終於坐不住了,更多的人還沒有想清楚其中的原委,就加入了這支“淘金”大軍。

從老劉的大本營桐廬到嘉善,要3個小時的車程,兩縣也並不相臨,為什麼是嘉善而不是其他地方,把老劉的“鍊金術”最終演繹成財富神話?除去吳江東大的幾個嘉善籍股東的帶動因素,不可忽略的是,嘉善擁有大辦鋼鐵的歷史基因。如果駕車從嘉善到浙蘇邊界的吳江,會經過一個叫陶莊的小鎮。小鎮密佈著大大小小的廢鋼廢鐵回收公司。

1982年,陶莊鎮丁家村的農民率先發起自收、自運、自銷的廢舊鋼鐵買賣,收益頗豐,引起了臨村農民的紛紛效仿。1984年,工商部門正式批准了10家廢鋼鐵回收企業。由於陶莊內河航道運輸便利,到1988年,每天水上交易廢鋼鐵的船隻達2000餘艘,日成交量在千噸以上,年成交額超1億元。轉眼20多年過去,陶莊已擁有3個專業廢舊金屬交易市場,全鎮從事廢舊金屬交易的經營戶有678家,是嘉善縣廢舊金屬交易量最大的一個鎮。僅2005年,陶莊鎮廢舊金屬加工及交易額就達30億元。

“做鋼鐵生意是容易賺錢的!”許多嘉善商人都這樣認為,“陶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鎳鉻生鐵,恰恰滿足了嘉善商人的“鋼鐵情結”。“黃金,黃金!”成千上萬人的隊伍,他們放棄了店鋪,放棄了工作,放棄了愛人,帶著滿滿的信心,每個人心中,都懷著一個“至高無上”的淘金夢,雄赳赳氣昂昂地向美國西部挺進。十九世紀初,美國西部淘金熱的盛大場面在國內小高爐密集的沿海地區再現。而L、D、J們成為此次淘金的急先鋒。

四、暴富神話裡的眾生相

(1)L,最紅的時候一個晚上趕4個場

“那個時候我太紅了!”L說從去年7月份開始,直到今年的5月,L幾乎每天晚上都有約會,“最紅的時候我一個晚上趕4個場。”作為最早接觸到鎳鉻生鐵的嘉善商人之一,L受到了嘉善同鄉們的熱情追捧。“都是讓我給他們講講鎳鐵的機會,或者主動送錢給我們要求入份子。忙得很!為了趕場,有時候一個地方只能呆半個小時。”L介紹,在嘉善,直接受他影響進入這個行當的老闆大概有20多位。到鎳價最高的時候,有更多的人來找L,L卻勸這些人不要再進入了。“我就怕鎳價有虛高的成分在裡面,萬一這時候引導別人進來了,到時候萬一出了問題,我承擔不起。”L說。然而,L越是勸,人們越是想進入。“鎳價暴漲的誘惑太大了,”L說,“我好心勸他們不要進去,他們卻不一定領情。”

(2)F,開悍馬的“鎳鐵神父”

2006年7、8月份,小小的嘉善縣城,突然多出來兩輛悍馬,之前那麼多年,整個嘉善縣城也只有一輛悍馬而已。短短半年多出來的悍馬把流傳在嘉善的鎳鐵神話推向第一個高潮,據說車主都是煉鎳出身的,之前也都不名一文。動輒100多萬的悍馬在嘉善縣城窄窄的街道上面招搖過市,每天都給嘉善人民宣傳著煉鎳的好處。其中一輛悍馬的主人,就是F。

F最初是東大的一個普通職員,之前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接觸鎳鉻生鐵之前,他窮困潦倒得厲害,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有固定的收入。”但是自從進入吳江東大之後,他發現鎳鉻生鐵這個好東西一定能幫他賺到錢。伴隨著悍馬神話在嘉善縣城的傳播,F充當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鎳鐵神父”的角色。“那個時候他很受歡迎,每天都在茶館裡佈道!有一段時間嘉善的茶館裡,每天都聚集著幾十個希望通過鎳鉻生鐵發財的人,而F就每天給他們講述鎳鐵暴富故事,而後集資,由F統一投資給一些正在投產的鎳鐵項目,從中賺錢。”如果說最早進入這個領域的人都是原來東大股東和股東的朋友,之後湧進來的,就各色人等都有了。而這裡面F的作用不可小覷。

(3)Z,最保守的人也守不住了

5月中旬,金屬鎳天價誕生,嘉善最保守的商人們也守不住了。Z是一位國有企業的老總,之前一直從事進出口貿易。在苦苦堅守了將近1年左右的時間,在鎳價於4-5月份達到歷史高位的時候,他再也坐不住了。“將近1個多月,我們老闆腦海裡全都是鎳鐵,公司裡所有的事情,他都不管了,每天一開口就是鎳!”Z的手下Y回憶道,“彷彿整個人都走火入魔了。”Z也給L留下了深刻的印象,L笑道,“他們老闆過來找我,希望我給他們講講鎳鐵,找了好幾次。但是我都勸他們不要進入了,因為行情最好的時候距離風險太近了。”“不過我們老闆沒有聽L的,他自己跑到印尼、菲律賓都考察了。”Y繼續回憶,“而且我們都從銀行貸到款項了,2500萬!馬上就要開工!”Z應該說是幸運的!

“沒有想到,L的話居然真的應驗了,沒有多久,鎳價一落千丈,我們老闆馬上就剎住了車!”Y說。嘉善商人的幸福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在他們的暴富美夢中,一場巨大的危機正悄悄逼近。對此,有些人似有預感,但仍猶豫不決,沒有采取行動。更多的人則渾然不知,他們終日歡聚,美酒、美夢、美麗人生。說話間,6月已至。

五、破滅:從雲端墜落的美夢

6月,黑暗的6月。鎳價突然大跌,與此同時,國內幾大不鏽鋼廠紛紛宣佈減產或停產。還沒從暴富夢想中完全清醒的嘉善商人們,經歷著史上最難熬的漫漫長夜。較早感覺到寒夜來臨的J,在大洋此岸,苦苦等待著從彼岸印度尼西亞駛來的遠洋貨輪。他感覺自己幾乎就要崩潰了,那船花5000萬高價購買的紅土礦粉,剛剛駛離印尼碼頭不久,國內鎳價形勢早已大變,鎳鉻生鐵市場嚴重萎縮。J此時心中早已明白:這船運回來的紅土礦,只能囤積在倉庫裡等待跌價的必然命運。

(1)鎳價飛流直下

危機最早的徵兆就是鎳價。“其實在鎳價到達最高位的那天,我就覺得有些不對勁,漲得太狠了,讓人心裡不塌實。”L說。但L並沒有採取行動,他仍存有一絲僥倖的心理。就在所有人都撥弄著自己的小算盤,憧憬著半年之內迅速成為億萬富翁的時候,鎳價卻飛流直下。

“我之前想的是,鎳價肯定會下來,但沒有想到會這麼快,我還以為最早也得到8-9月份,起碼還能再賺上兩個月的錢。可是,沒想到提前就被套牢了。”一位投資者很無奈地搖著頭。據說他有2000萬左右的礦粉存貨,而這還不算他租用小高爐已經預先支付的1000多萬。“一噸鎳有時候一天能跌掉1萬元人民幣,”華光集團的董翔凌說,“產品價格一直往下掉,掉得人心裡流血。”短短兩個月,一批小企業沒能緩過來,紛紛倒下。

對於鎳價的突然大跌,有分析人士表示,年初以來的鎳價暴漲還存在炒作因素。目前的鎳價下滑,一方面是爆炒之後的理性迴歸,另一方面也是受鎳礦產能釋放、庫存不斷增長以及美國次按危機導致倫敦金屬集體回調的影響。對此,金川集團也分析,近兩年來,全球鎳礦項目的開發如火如荼,紅土礦項目大量進入投資者的視野。隨著項目集中投產、供應大幅增加,將可能引發未來數年鎳價暴跌,為未來鎳市場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在多種利空的影響下,一些著名的研究機構也相應下調了鎳價的預估。高盛表示,已將2007年鎳價預估從35000美元下調至27500美元;麥格理(Macquarie)近日也預計,2008年和2011年鎳價分別在29203美元和13224美元左右。

(2)下游鋼廠減產夾擊

有人曾經做過測算,只要鎳價維持在19800美元/噸,做鎳鉻生鐵就有得賺。然而,投資商們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問題:7、8月份不鏽鋼廠紛紛減產、停產,鎳鉻生鐵市場嚴重萎縮。大量原料滯留倉庫,大批高爐紛紛熄火,許多嘉善商人開始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危險。大多數鎳鐵企業都表示,7、8月不鏽鋼廠減產、停產其實早已是行業慣例。

“由於高溫不適合在鍊鋼爐前工作,不鏽鋼企業一般會夏休,並趁這個機會檢查、維修高爐。”華光集團的工作人員說。在其他的鎳鐵企業也得到了相同的說法。然而,既然是慣例,為什麼之前沒有防範?難道,不鏽鋼廠果真僅僅是因為夏休而停產?事實上,早在6月26日,2007年不鏽鋼行業年會在廣東佛山召開,會議就透露出國內幾大鋼企擬於7月實施聯合減產穩定市場的計劃。一位鋼鐵企業負責人解釋,企業目前所用的鎳大多是6月前高價位買進的,而不鏽鋼價格卻不斷下調,這些都直接影響了不鏽鋼市場的正常運轉。

從5月份開始,大部分的不鏽鋼廠家就陸續陷入了虧損的泥沼。不鏽鋼行業佔據了國內鎳消耗份額的70%,因此鎳價的高漲給不鏽鋼生產企業的肩頭壓上了不小的成本負擔。佛山會議後,7月份開始,國內幾大不鏽鋼生產企業陸續減產。張家港浦項共同銷售本部首先宣佈,張家港浦項和青島浦項計劃將月產量減少20%以上,並保留持續減產的可能性。太鋼不鏽鋼股份有限公司營銷部相關人士透露,根據目前市場行情,太鋼不鏽鋼股份有限公司將控制產量,預計月產量將減少20%左右。與此同時,廣州聯眾不鏽鋼有限公司也計劃於7月減產20%,以穩定市場。……鎳鐵投資商,在扭曲的市場中,痛苦而焦慮地等待。

(3)跌宕起伏的紅土礦價

同樣等待著的,是倉庫裡囤積的紅土。那些紅土,曾經令人如此興奮,而現在,興奮變成了沮喪。鎳價的一路突飛猛進導致紅土礦粉的需求空前高漲,帶動了紅土礦價格節節攀升。今年1月20日,L去印尼購買紅土礦粉,對方開價50美元一噸。可是到了2月12日招投標時,每噸礦粉已經暴漲到了86美元。“從去年開始,礦到港口,會有上百家企業蜂擁哄搶。”浙江華光冶煉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瑞棠說。“最火的時候,可以說只要能進到紅土礦粉就能賺錢,轉手就能賣個高價,不少人就是在原料上賺了錢。”嘉善縣個私協會秘書長盛東說。

6月份,紅土礦的價格達到了225美元/噸的最高價。比起當年老劉最初進口的22美元一噸的價格,整整翻了10倍!“現在倉庫裡囤的,是兩個月前紅土礦價格最高的時候進的貨。”一位老闆稱這是行規,一般做這個行業,都會提前訂兩個月的礦粉原料。而今,最貴的礦粉遇到最便宜的鎳價和最萎靡的市場,對大多數鎳鐵投資商而言,這7、8兩個月,註定是最難熬的漫漫長夜。

六、看那些夢碎的人們

所有的一切,碾碎了人們暴富的美夢。“兩個多月了,我們一斤鎳鉻生鐵都沒有賣出去。”D無奈地說。D原本預計今年能賺1個億,隨著市場萎縮、鎳價下跌,這一數字不得不縮減到兩千萬元人民幣。由於進入這個行業較早,D還算幸運的,“至少沒有完全虧進去,還略有贏餘”。

更多的人則深陷泥潭——僅6月份一個月的時間,嘉善縣的鎳鐵生產商從原先的10家猛增至50家。這些較晚進入的,無一例外遭遇紅土礦的歷史最高點、鎳價的年度最低點,以及下游廠商集體的定單削減。現在他們是欲哭無淚,“資金縮水至少有10個億”。“嘉善有好幾位富豪都栽進去了,原先從中賺了一筆的先入者也吐得差不多了。而那些資金薄弱的小廠商能否經受得起打擊?又能堅持多久?”L擔憂地說。T,6月18日開工投產,購進7萬噸礦粉,加上安徽安慶的高爐租金,總投入約7000萬元。僅半個月時間,礦粉每噸跌價700元,僅此一項即虧損近5000萬元……P手頭來不及處理的紅土礦粉至今依然堆在連雲港碼頭,據說該碼頭囤積的礦粉達500萬噸……

最為慘烈的是文章開頭提到的J,不但要承擔冰火兩重天的行情,由於沒有客戶,他租下的高爐至今未點過一次火,但仍得償付合約規定的1000多萬的年租金……X是嘉善一家規模較大的木業家族企業的股東之一,在好朋友的鼓勵下,買了3000萬的礦粉,可是這些看起來彷彿黃泥巴的紅土礦至今沒有發揮效用……好在X的企業頗有實力,他只是拿出了閒散資金中較少的一部分投入到了鎳鉻生鐵行業,“行情會好,我等得起。”他說。X能夠等得起,然而更多的人能否等得起?

七、“鍊金術士”老劉的遺憾

幾杯酒下肚,老劉的話就多了些。講起自己的發明被百來號企業盜用,以至於今天整個市場的混沌不清,他略有些鬱悶。有人說,老劉在今年原料瘋漲、鎳價大跌的行情中,可能是損失最大的。發明專利的人損失卻最大,這聽起來似乎很沒有道理,老劉的鬱悶情有可原。欣賞他的人佩服他的發明精神,說他有彷彿天賦的“靈光”;不喜歡他的人說他脾氣固執,不好交道,而且缺乏用人的智慧和管理企業的科學方法。無論欣賞與否,大家用的,都是他的發明——有些是合法地用,更多的則是非法。

很多人都認為,老劉本可以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袖:無論是技術上、資本上還是精神上。但不可否認,老劉不夠“現代”的思維造成了他的侷限性。當我們再次回頭看看過去的那段瘋狂,應該說,整個行業陷入今天的亂局,老劉也負有責任。

老劉,曾經的身份先後是浙江省桐廬縣郊的農民、東海艦隊一槍炮手、桐廬縣供電局小職員。小學畢業的他沒什麼很高的學歷,但是他乾的卻都是和“科學”沾邊的事,鎳鉻生鐵工藝也並不是他的第一項發明。1971年,一天,還是縣供電局職員的他騎著摩托車外出檢修電路。“在建德的橫山鐵合金廠外,發現一堆廢棄的礦渣上,有啥玩意在閃閃發光。”

他心想,這東西亮閃閃的,說不定挺值錢。於是,他撿了幾塊包好了,拿到上海一位搞科研的朋友那兒化驗。結果出來,朋友告訴他:“這可是好東西,這是鉻鐵!”

老劉的“冶煉”人生,就從那時候開始。他辭職下海,專心鑽研冶煉技術,一年後建成桐廬金屬提煉廠,從廢棄的鉻渣中回收有效成分,冶煉的鉻鐵大量銷往上海鋼鐵三廠、五廠以及太原鋼鐵廠,1987年開始還出口日本和韓國。幾年過去,橫山鐵合金廠外的廢礦渣消滅殆盡,甚至湖南、吉林等地的廢棄鉻渣也被回收一空。老劉的技術開始被很多人效仿、照搬,一時間,廢鉻渣成了競相搶購的寶貝。變廢為寶的神奇“冶煉”,讓老劉來了興致。這之後,他還成功地從含磷量極高的不鏽鋼渣中冶煉出不鏽鋼,40多天就賺了470多萬。這項技術在1987年被評為杭州市科技進步獎。

早在1990年,老劉就注意到了橫山鐵合金廠旁邊的那座紅土堆成的小山,那是我國在1964年從阿爾巴尼亞進口的72萬噸紅土礦,含鎳僅為0.9%,含磷量卻相當高,由於技術原因,一直無法利用,已經丟在那裡,廢棄了將近40年。“多年沒人動,上面都長出了很粗的大樹。”老劉的妻子沈建琴比劃著說。其實早在60年代,就已經有一些規模大、實力強的廠家進行過冶煉實驗,“但是沒有一家成功的,在連雲港的鋼廠試驗時甚至還發生了凍爐事件,損失非常慘重。”老劉介紹。但是,倔強的老劉決心攻破這項無人問津的技術。他用借來的爐子做試驗,大大小小無數次,經濟損失不計其數。人們都知道這個東西失敗率高,不肯借爐子。老劉就把賠爐子的錢,厚厚一摞,先放在一邊,如果爐子弄壞了,就把錢賠給人家。在當時的人看來,老劉不僅有點瘋,還有點傻,賺錢的事情多了去了,非要貼錢頂牛搞這種技術攻關。就是這個事,老劉堅持了10年。

終於,2000年12月,在山西一座36立方米的高爐內,老劉期待已久的成功終於來臨。“我用27天時間,煉出了3000噸鎳鉻生鐵。”成功讓老劉充滿了喜悅,供不應求的產品使他的公司迅速發展。現在浙江華光冶煉集團有限公司煉出來的鎳鉻生鐵,磷含量低於0.035%,而鎳含量卻能達到3%至4%,年產能達75萬噸,專門供應寶鋼、太鋼、張家港浦項等多家國內知名鋼廠。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鎳含量逐漸增加到8%左右,最高甚至達到了11%。

但是,老劉從一開始就沒有重視核心技術保護,更沒有好好規劃整個行業發展,才導致了他今天蒙受這樣巨大的損失。“如果老劉一開始能把這個行業整合起來做,跟一些企業採取更緊密些的合作方式,相互約束,或許市場不會像今天這樣亂,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出現如此多的‘盜版’。”一直跟老劉有合作關係的一位企業家說,“老劉的思想還是很有侷限性,沒有現代化的企業運作思路,身邊也缺少真正優秀的管理人才,這才是他最大的瓶頸。”而一位曾經試圖投資鎳鉻生鐵的投資人則分析:老劉的這個發明雖然意義非常重大,但是就像老劉自己所說的,“我的這個發明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之後,大家都知道怎麼做了”,所以這項技術真正缺乏的是防止別人進入和快速複製的門檻。“而且,華光也沒有通過股權激勵和股權約束的方式,對自己的專利實行有效的保護。”投資人分析,“如果老劉能夠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保護他自己的配方,成熟而理性地運營他的商業模式,這對於整個行業都應該是一種幸運,給老劉和全社會帶來的財富也必然是源源不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