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文 | 於智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專注於中青年領域的心理輔導


每一個孩子從一張白紙長大成人,成為各自不同的人生。作為家庭,是塗抹他人生作品基色的畫筆。

在這一系列《我看家庭教育》系列中,我們從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有可能更貼閤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怎麼做才能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等幾個方面嘗試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家庭教育。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為人父母是人之常情,從古至今,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似乎養育孩子都是本能,誰都會,孩子也一批批的長大繁衍,然後匯聚成一個社會,發展至今。

然而,到了如今,我們卻突然發現,如何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如何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竟然成了一個課題,帶給很多父母困惑和焦慮。

關注公眾號,後期陸續更新幹貨系列文章: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我們的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2016年的一項大數據調查顯示:(數據來源於《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

在六千多份問卷(城市調研為主)研究中

三歲以前

三歲以前的家長更關注嬰兒的飲食睡眠排便等,似乎家庭教育還不成為問題,大多數家長並不擔心孩子性格問題,倒是已經有將近半數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


幼兒園階段

而到了幼兒園階段,就出現接近半數的孩子還不會自己穿衣吃飯,孩子的性格問題開始顯現,雖然比例不高,但仍有一部分的孩子出現內向、分離焦慮等問題。不過此時的很多家長已經開始煩惱,孩子不主動學習,或者學習能力差。


學生時代

等到孩子成長到了學生時代,問題一下子爆發出來,有七成的孩子有生活懶散的現象,而超過半數的孩子,拖延、迷茫、馬虎、沉迷電子產品。同時,有將近二成的孩子存在自我為中心的現象,三成的孩子情緒波動大,無法合理控制,而二成以上的家庭存在親子溝通問題。至此,到青春期後期,家庭教育影響下的各種青少年問題全面顯現出來。


這個數據十分讓人不安,家庭教育問題已經不是個別家庭,個別孩子和家長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家庭急需要面對的問題。

同時,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兩個脈絡,兒童從嬰幼兒沒有什麼明顯的行為差異開始,到青少年時期出現了各種問題,而與此同時,家長們卻始終有一隻眼睛盯著學習,直到孩子長大,青春期時期各種問題顯現出來。這其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反思。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工作中,我遇到過很多難過的,焦慮的,困惑的父母,那些心情我們感同身受,他們說“我的兒子每天像是給我學的,天天晚上哄著逼著寫作業,還得寫到深更半夜。”、“我的女兒說不得碰不到,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說話。”、“我們為了孩子起早貪黑,只要他需要,不管多大代價都努力給他最好的,他怎麼就一點點不上進呢?”……

很多爸媽最痛心的就是我那麼愛他,為什麼他感受不到?!

當今的社會,不再是溫飽不濟,物質匱乏。三十年獨生子政策下,孩子的養育成了所有家長的重中之重,就這樣精心養育下,為什麼許多孩子還是讓家長頭疼不已。學習上,很多孩子沒目標,漠不關心,拖延沒動力,畏懼學習,電子依賴,甚至厭學。人際關係上有的內向不交際,有的則人際多衝突。而在家裡,親子不溝通不交流、孩子逆反或者消極反抗。而孩子面對種種問題情緒起伏多變,甚至出現情緒失控,家長苦不堪言。

面對搞不懂,搞不定的孩子,很多爸媽是氣憤、無奈、無助,五味雜陳。奈何跟孩子說不上話,說也不聽,沒法溝通,親子關係嚴重僵化,教育無效,要不斷承擔子女不良言行的後果,各種努力毫無效果。


到底如何是好?後面我們從以下方面陸續推出文章,深入分析找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

● 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 如何實現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

● 父母自身有效地調節管理情緒

歡迎關注問名,幫助家長更好的瞭解自己與孩子,共同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一直都在。

ABOUT IWONDER

關於我們

問名成長社一直秉持、一直踐行、一直向更多面臨成長困境的同學和家庭。兩年多以來,問名同學主動探索、積極改變、健康成長,這些雖然微小但卻強而有力的點點滴滴,更堅定了問名開拓心理與學習相輔相成的創新教育之路的信心。

我們欣賞同學們的成長,同時,也希望能讓更多關注教育、心繫成長的朋友,認識並瞭解這樣的教育模式,讓未來多一種選擇,一起欣賞最美麗的成長風景。

我們始終相信,每一顆星辰都有世間獨一的運行軌跡,真正的成長是做最好的自己。

有需要的同學歡迎聯繫我們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問名成長社適合以下同學↓

§明明學習很努力,但成績總是提不高

§想要更高效地學習,卻苦於沒有好習慣和方法

§希望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卻沒有足夠的動力

§不適應傳統學校的環境,想要更加人性化的學習氛圍

§希望自己能擁有更好的抗壓能力,在將來成為積極的工作者、真誠的生活者

§或者,想要簡單地改變學習習慣、增強自我管理,不再成天玩遊戲、刷手機,請大膽聯繫問名成長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