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Blood_puppet


原因很簡單,打不下去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本身就面臨著資源與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日本發起侵略戰爭的根源。

然而,同樣由於日本在資源上的匱乏,日本也難以實現對戰場的有效控制——特別是在兵力方面。與德國相比,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佔領區屬於“劣質”——無論是中國、朝鮮還是東南亞,都嚴重缺乏工業基礎,因此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後的侵佔區域事實上只能提供資源產品、農產品和低素質人口,對於發展工業必須的工業設備和高素質人口基本無從獲取,即便再如何進行掠奪也難以轉化為生產能力,結果導致日本預想中的“以戰養戰”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成立。

同樣,除朝鮮和臺灣外,日本也難以從其他侵佔區獲得兵力資源。而日本發起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卻又偏偏導致日本不得不同時面對中國和美國這兩個體量巨大的對手。對於中國這個貧弱的農業國,日本雖然在綜合國力上具有顯著優勢,但由於前述原因日本事實上根本無法對被侵佔的中國各地進行有效控制,反而因拉長戰線導致徒增消耗;對於美國這個在各方面都能對日本形成碾壓級優勢的對手,日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即便希望在裝備方面“以質量換數量(實際上質量也並不比美國更強)”也無濟於事。二戰期間,日本共計損失了252萬人口(其中軍人186萬、平民66萬),被擊沉10艘戰列艦、20艘航空母艦、38艘巡洋艦、115艘驅逐艦和119艘潛艇、損失各型飛機超過5萬架,可想而知憑日本相對羸弱的工業水平(相對於美國以及其需要控制的戰場範圍),即便其本土生產能力始終沒有遭到破壞,如此巨大的損失缺口也是難以填補的。

所以,到1945年,日本在戰場上其實已經難以為繼,更不要提美軍已經能夠對日本本土發起進攻,這種情況之下,日本就算再如何不想投降也得投降了。


軍機圖


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了開頭!

就像毛主席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所提出的《論持久戰》中所預測的那樣,日本不可能在短期內佔領並且消滅中國人民的抵抗和軍事力量,這是由中日雙方的國情所決定的,日本在發動戰爭之初的狂熱之後,勢必會因為戰線的拉長,軍事力量的分散,國內經濟的疲軟以及後方補給的困難和來自中國軍民的強烈反抗,進而中日雙方會陷入一個長期的拉鋸戰中,而在這一長期的拉鋸戰中,中日雙方在戰場上慢慢會出現各有勝負,相持不下的戰爭局面。而一旦形成這樣的局面,只會對中國越來越有利,對侵略者日本越來越不利。這是歷史的客觀事實,和戰爭的客觀發展規律,日本即使舉全國之力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而當我們跳出那段歷史再看到那段歷史,我們會發現,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一開始便註定了誰勝誰負的戰爭結局,即使德國沒有出兵入侵蘇聯,即使戰爭狂魔的日本沒有偷襲美國軍港珍珠港,法西斯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的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

蘇聯和美國在二戰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實都是投機分子。最開始蘇聯想要憑藉著《蘇德友好條約》獲取利益,卻不想最後被德國快速襲擊。最開始的美國更想要憑藉著自己的地理位置優勢、遠離戰場而大發戰爭財。卻不想被日本偷襲了自己的珍珠港。蘇聯和美國看似都是被迫捲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的,但實際上在德國和日本囂張的戰爭形式下,蘇聯和美國其實早已經站在了反法西斯陣營裡。因為他們此時便已經看到了法西斯的滅亡和反法西斯的全面,勝利是歷史的必然。


再回過來頭看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任何一個事物的變化,其原因都不是單一的,是多方面綜合作用下的結果。關於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作用之下催化出的結果。

首先,中國軍民的共同努力起到了中堅力量。在日本侵略中國之後,中國範圍內的反侵略抵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反而越發的高漲。這是由中國人骨子裡的民族氣節所決定的。而在抗日戰爭的後期,中國戰場上的形勢已經一片向好,中國的軍民已經形成了對日本的反攻態勢,各地方的群眾基礎和抗日根據地已經在毛主席的運籌帷幄下建立了起來。毛主席及其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已經遍佈了全國,日本侵略者在其佔領區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攻已經開始形成規模。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勢必會滅亡。 中國對於迫使日本投降起到了中堅力量的作用。


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以及對日本國內的連續轟炸,嚴重的削弱了日本的軍工能力,最終又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先後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使得日本一度叫嚷著在日本本土與美國展開最後的決戰和提出的“一億玉碎計劃”變成了單方面的大屠殺。徹底的澆滅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因此美國在迫使日本投降的過程中起到了攻其核心的作用!

蘇聯在消滅了德國之後,根據國際協議和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出兵中國東北地區,在短短十幾天內消滅了日本關東軍,並且加了大量的軍用物資軍事設備。蘇聯對打擊日本也起到了輔助作用。


迫使日本投降的除了以上之外,還有一個國家不可不說。那便就是德國,德國曾經一度狂掃歐洲大陸,卻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面前被佔領消滅,而且是徹底的消滅,德國法西斯頭目希特勒自殺,德國首都柏林被佔領,德國的領土被瓜分,這種種戰爭的結局都是的日本的領導層人心惶惶,日本天皇不願承擔侵略戰爭的罪名。日本的國民和軍國主義內閣也不願自己的天皇被殺害。因此日本在即將徹底失敗之前趕緊宣佈了投降,實際上保全了日本天皇的性命和地位,同時也使得日本首都沒有像柏林那樣被佔領。因此納粹德國的失敗在日本投降的過程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因此迫使日本投降,實際上是多方力量綜合作用下的結果!不知道各位認同我的這一觀點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珞珈山的貓


關於日本投降的原因,日本歷史學教授長谷川健曾經說過:日本決定投降並非因為遭受了原子彈造成的巨大毀壞,而是他們更關心天皇的未來。

這句話說的很隱晦,其實說穿了就是裕仁天皇怕死,他想用日本用無條件投降,換取美國對他和日本皇室的特赦。而老百姓嘛,只是被忽悠的炮灰罷了。

而裕仁天皇的投降決定,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的。日本的投降過程,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條件的投降

懂二戰史的人都知道,三個軸心國裡面的德國和意大利都是被盟軍打到了本土,徹底無力再戰了才投降的。

希特勒是柏林被攻克的前夕自殺的,而墨索里尼則是早希特勒兩天,被絞死了。看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下場,裕仁天皇害怕的要死,他知道如果再打下去,自己也一定會跟那倆人一樣的下場。必死無疑!所以在沖繩島戰役期間,裕仁老鬼子就已經投降的打算了。但是他當時不想無條件投降,因為無條件投降,他的命運就掌握在盟軍手上了,自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美國當時自然是不想接受有條件投降的,但是沒想到沖繩島的慘烈讓美軍死傷慘重。美國的智囊團大概算了一下,如果美軍要佔領日本全境的話,最少需要六百萬軍隊,最短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要付出五十萬人陣亡,約一百二十萬人傷亡的代價才能拿下日本!為此美國聯邦政府還提前預定了50萬枚紫心勳章。(受傷就可以得紫心勳章)

第二階段:對蘇聯心存幻想


其實裕仁心裡面很清楚,如果無條件投降是很有可能被盟軍拉去槍斃的,學希特勒自殺他又沒那個膽量。所以裕仁堅定,最低限度要爭取有條件投降。他的的底氣是兩點:一是滿洲國有相對完整的基建和縱深;二是蘇聯與美英存在分裂的可能系。想要有條件投降,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至於本土決戰這事,那都是忽悠老百姓的鬼話。他從一開始就沒有人認真考慮過,因為沒什麼可行性。但是蘇聯沒有跟英法分裂,並且蘇聯紅軍還出兵了。這就等於把裕仁的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壓垮了

至於中國關內戰場,日本軍當時處於全面的守時,從來就沒有打算以中國關內為基地。

蘇聯紅軍摧枯拉朽,關東軍死的透透的。在解決了關東軍後,蘇軍還沒有罷休,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蘇聯紅軍繼續進攻千島群島和庫頁島。(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一直跟俄羅斯要北方四島的原因)




第三階段:想投降,但又不甘心

看到蘇聯這麼威猛,裕仁有點慌了,但是他還是不打算投降。因為在日本本土駐紮的近衛師團、東西部軍仍有一定的戰鬥能力。裕仁老鬼子仍希望取得一次重大戰果後,促成有條件投降。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此時美國已經具備核轟炸能力了。

當時美國不希望看到蘇聯勢力重回遠東,以及鑑於沖繩戰役使美國海軍陸戰隊傷亡慘重的教訓。美國祭出大殺器原子彈,先在廣島丟了一枚,以逼迫日本快速投降。比較搞笑的是,日本陸軍元帥畑俊六當時正在廣島,在核爆炸中撿了一條命。他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後,立即返回東京,對裕仁描述原子彈的恐怖,強烈主張停戰。(這一下徹底服了)



第四階段:準備投降,遭到少壯派反撲

裕仁老鬼子聽了畑俊六的陳述,覺得再打下去也沒有意義了,決定無條件投降。當他把自己準備投降的決定告訴首相鈴木貫太郎時,鈴木都要暈菜了。早幹嘛去了啊!現在要是宣佈投降,沒等美軍來收拾,自己估計就要被少壯派軍官幹掉了。事實證明,鈴木的擔心是非常準確的。這個消息傳出後,東京的日軍立即發生了叛亂。近衛師團長森鳩因拒絕參與叛亂,被少壯派軍官殺掉。叛軍還闖入皇宮,尋找投降錄音盤想阻止投降廣播的播出。與此同時還派出了軍隊去刺殺首相鈴木,順便把主張投降的內閣都消滅。鈴木貫太郎跑的快,撿了一條老命。叛軍沒能找到首相,轉而進攻樞密院長的住宅,樞密院長平沼立即趁亂溜走,慌亂中中樞密院長連假牙都失落了。

經此事變,鈴木內閣全體辭職。裕仁表示他可以親自到陸軍省和海軍省安撫軍隊。(早幹嘛去了)

第二天十二點的時候,日本發佈終戰詔書全國廣播,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



所以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歸根到底其實就是一個原因:因為日本天皇、皇族以及部分的軍政高層怕死

千萬不要覺得這很可笑!別看日本鬼子嚷嚷著要一億國民總玉碎,但是真正敢破腹自殺的高層官員實際上沒幾個,都是在忽悠老百姓去送死罷了。日本投降後,日本國內的幾百個軍政大員有幾個切腹的?東京審判的時候,故意裝瘋保命的戰犯倒是有很多。其中東條老鬼子就是因為怕疼,不敢切腹而用手槍自殺,結果還手軟了,打偏了沒死成。裕仁的叔叔東久邇稔彥親王為了討好美軍,模糊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把當年牛皮哄哄的“一億玉碎”的口號改成“一億總懺悔”……

正是因為這些只會嘴上嚷嚷的軍政大員們為了保命,最後才投降了美國。然而做了太上皇的麥克阿瑟居然寬宏大量,沒有清算這幫衣冠禽獸,保住了他們的榮華富貴,只吊死了幾個頭面人物走走過場。直到今天日本朝廷還對麥克阿瑟感恩戴德。



回看這段歷史,儘管當時日本在太平洋和中國東北已經被打出屎來了。中國戰場也被國軍和八路軍、新四軍打的節節敗退,但是日本國內相當一部分人,仍然不想投降。起碼主戰派大臣和被武士道思想荼毒的軍官和士兵都不想投降,他們還想繼續打。但是裕仁為代表的統治者想投降,並且很早就做好打算了。原子彈只是催生素的效果,讓他斷絕了有條件投降的幻想。

所以,裕仁撿了一條狗命。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四十年代就下地獄了,而裕仁一直活到了八十年代才下地獄。



日本投降一年之後,日本天親口承認,說出了投降真正的原因:他認為日本如果再繼續戰鬥下去,最後還是會戰敗,而且傷害是不可挽回的,但是如果主動投降,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裕仁這廝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懺悔,他無時無刻不在盤算翻盤。只不過日本的節節敗退讓他無路可走,只得選擇投降了。

只不過由於美蘇的矛盾,中國的內戰,英國的故意不作為。導致戰後的日本被美國一家獨自佔領,這也為日後東亞的不穩定,中日的領土糾紛埋下了禍根!


Mer86


1945年10月,毛澤東在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國共和談的時候,在一次酒會上,曾經有記者提問,抗戰勝利的原因是什麼,打一歷史人物。結果出現了好幾種答案,包括屈原、蘇武、蔣幹、毛遂、共工這幾種,實際上每一種答案都代表了不同的立場。我們的教科書上面統一的說法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最主要原因,小編認為沒有錯誤,也符合歷史事實。但是如果把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發揮的作用作為解釋日本最終接受《波茨坦公高》,並宣佈投降的原因則有點牽強,畢竟我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發揮的作用也僅僅是在中國戰場。

歐美學界通常認為導致日本最終投降的原因在於美國兩顆原子彈的作用。7月27日,日本政府曾經就是否接受盟軍的《波茨坦公告》舉行過一次會議,在會議上面,鈴木首相和東鄉外相打算接受《波茨坦公告》,而陸軍大臣阿難惟幾和海軍幕僚長豐田都表示反對,最終首先還是屈從了軍方的看法。但是在8月6號和8月9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在8月14日也宣佈了接受《波茨坦公告》。

實際上在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前,日本曾經向蘇聯進行過乞和活動,日本希望藉助《日蘇中立條約》,由蘇聯出面進行調停,以使日本達到和平停戰、體面停戰的目的,日本參謀本部所編的《日蘇談判要領》中曾經這樣記載:“我方不僅防止蘇聯參戰,更進而爭取其善意中立,甚而使之在結束戰爭方面成為有利於我方的調停者。”日本也希望利用美蘇之間的日益凸顯的矛盾來實現它自身的目的。

因此近幾年來有學者認為,導致日本最終宣佈投降的原因是蘇聯對日宣戰,而不是美國的原子彈的作用。

小編認為,日本最終宣佈投降,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不是哪個單個原因所導致的,實際上日本國內因戰爭所導致的窘境也是日本最終選擇投降的原因之一。


青年史學家


日本帝國是整個世界歷史上都少見的兇殘成性的帝國,法西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肆虐整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那麼日本帝國是如何投降的呢?


一些常見的說法是,因為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一戰摧垮關東軍主力,日本再也無精兵可用才造成了日本的徹底崩盤,日本政府才宣佈投降。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日本帝國的投降是有多方面因素構成的。



首先,中國戰場的反攻給日軍造成了巨大壓力,所謂日本皇軍的不可戰勝神話早已經是昨日黃花。在抗戰勝利前夜,日本集中大軍還曾經在中國內地取得較大戰果,獲得所謂“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的勝利,但是隨著遠征軍回師中國,國民革命軍實力的加強,日軍在湘西會戰中遭到失敗。在湖北,湖南,日軍的所謂“芷江攻略”戰役大敗而歸。國軍趁此機會展開大規模反攻,1945年5月27日收復南寧。1945年6月29日收復柳州。之後,盟軍的空軍也開始助戰,隨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出對日本的最後通牒,命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軍隊的反攻在更廣闊的戰場上展開。而敵後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收到《對日寇最後一戰》命令之後,紛紛奮勇向前,對日軍發動反攻,將抗日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


再者,盟軍的反攻已經打到了日本的家門口,從1944年開始,美軍就開始對日本進行大規模戰略空襲,到了1945年,大規模的空襲作戰隨著日本海空軍的衰弱變得越來越頻繁。日本的工業城市、兵工廠、重要的軍事設施紛紛受到轟炸。到了後來,美國人在“李梅將軍”的指導下更是動用大量凝固汽油彈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日本地震多發,所以房子多是木質建築,點火就著,見風更旺,日本各大著名城市都受到美國人的重點照顧。想不燒乾淨都難,日本的軍事生產就不用說了,正常的工業生產都沒法維持,大轟炸讓日本人嚐到了苦果。


在國內外形勢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日本國內的主和派重新上臺。在二二六兵變中差點被打死的鈴木貫太郎組閣,海軍大臣是主和派米內光政,陸軍是天皇指定的主戰派阿南惟幾。鈴木在組閣演講中說,我要為億民以身奉公,諸君要踏過我的屍身,重開國運,邁步向前。這一屆內閣的上臺實際上為日本政府接受投降奠定了一個小小的契機,日本除了跟著一幫愣頭青的軍閥打到底之外有了新的選擇。


在鈴木當首相的幾乎同時,日本海軍的象徵大和號被擊沉,隨後德國宣佈投降,歐洲戰場結束紛爭。鈴木首相眼看著日本不可能在獨立支撐戰爭,他甚至說出了類似求和聲名的契機:


“日本人民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日美之間沒有理由發生戰爭,太平洋作為和平的海洋,是上天賜給美日之間貿易交流的通道,用她來運兵作戰,是要受到天譴的。從那以後20年過去了,兩國的戰爭已經發展到日本國體不存國民滅絕的地步,帝國必須找到一條和平道路。”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在沖繩戰役中的慘重損失讓他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對美國的政策。想來想去,我們美國人太愛惜士兵生命了,打一個沖繩死了那麼多人,算了讓日本人嘗試下最新的軍事科技成果吧,原子彈打包送出。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同時,美軍又出動了200多架轟炸機前往日本對大城市進行重點轟炸,這下除了捱了原子彈的城市還波及了十幾個城市,日本人在這一波襲擊中死亡了幾十萬人,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人民都沒有家了,只能睡在防空洞裡。



8月9日,蘇聯紅軍突然對日本宣戰,百萬蘇聯紅軍揮師中國東北。僅僅一週多的時間,關東軍70萬人便兵敗如山倒,被打死打傷8萬多人,俘虜抓了六十萬。


至此,日本再也沒有可以抵抗下去的條件。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清醒的日本人們越發清醒,他們選擇無條件投降,當然還是有死硬的軍國主義分子叫囂著要”一億國民總玉碎“,他們都是等著挨槍子兒的。



歷史風雲錄


日本除了剛開始一段時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戰爭中後期,日本大本營就不再奢望打敗美英蘇,最大的期望也不過就是保住西太平洋和中國大陸以及日本本部勢力,對於蘇聯,出於諾門坎戰役的恐懼,日本一直希望德國人把蘇聯幹翻,自己再乘火打劫為好。

到1945年,除了被矇蔽和蠱惑的日本民眾,掌握充分信息的日本高層心裡都明白,這場戰爭輸定了,現在只是拖著,當希特勒死了,德國投降了,日本已經成了全世界圍毆的孤兒,這時候從天皇到政府官員,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出路了,總不能像德意法西斯那邊一樣,本土被佔領,責任人被槍斃或吊死吧。

在這個時候,日本政府一直堅持的底線是有條件投降,至少能保證本土不受外軍侵擾,一度還幻想著保留滿洲國等既得利益,也算天真的,日本高層這時候整體進入了“自我精神麻醉”期,幻想著和盟國媾和,繼續自己的統治的春秋大夢。

結果8月蘇聯軍隊發起進攻了,幾天就全殲關東軍,這讓日本政府很崩潰,除了日本陸軍還叫囂著本土決戰,天皇和已經徹底殘廢的海軍已經不想再打了,這時候日本海空軍反正都沒氣了,倒是日本陸軍很嗨皮,想著一億人民玉碎,怎麼的都能好好打一場本土決戰,但是最後傳來的關於美軍核彈的消息徹底把陸軍整的沒了脾氣。

在捱了兩顆原子彈之後,當時日本大本營一心想知道美國還有多少原子彈,最後找了兵器行政本部第八研究所專家山本洋一來測算,他根據美國能獲得的鈾235數量,最後算出來美國至少有250至500顆之間原子彈。

知道這個消息,陸軍高層全部崩潰了,誰也不敢再提一億玉碎這種天方夜譚的事情了,最後在御前會議的時候,天皇稍微發了脾氣,陸軍也就順水推舟同意投降了。

其實這些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最怕死,德國敗亡之後納粹高層戈培爾、戈林等許多都自滅了,日本敗亡之後,日本的君主和大臣將軍們還死皮賴臉的活著,甚至有的還裝瘋裝病來保命,東條更是連自殺都沒死成貽笑大方。可嘆日本民眾,被日本高層用“武士道”忽悠著去給法西斯送人頭。


雲中史記


這個問題,日本人表示: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反正天皇讓我放下武器,我就不再戰鬥了。

二戰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傷亡最為慘重的戰爭。在這場大戰中發動戰爭的德國和日本都是罄竹難書,尤其是日本,發動戰爭的時間最早,而且投降時間最晚,可以說犯下的罪行也最多,周邊國家尤其是我國深受其害。

那麼從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頒佈《終戰詔書,到底什麼才是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呢?到底是“共工?“蔣幹?還是“蘇武?“屈原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做過多次分析。日本帝國主義為這場戰爭做了太多準備,而且在山窮水盡時還想著號召人民跟隨天皇發動1億玉碎計劃,用喪心病狂都不能夠形容他們的瘋狂。

但是彷彿在一瞬間,日本突然從惡狼變成了綿羊。昔日齜牙咧嘴的姿態也被奴顏媚骨所取代。那麼這個因素是什麼?

是“蔣幹嗎?當然不是,雖然國民政府的參戰軍隊數量在同盟國中數一數二,但是創造的戰績卻多數不敢恭維。甚至在日本江河日下,苟延殘喘之時,國民政府居然還創造了豫湘桂大潰敗的“奇蹟,另同盟國特別是美國“刮目相看

一直以來,日本軍隊對國民政府軍隊都是非常鄙視的。在中國戰場上,他們佩服的是八路軍和新四軍。

那麼就應該是“共工了。但很遺憾,同樣不是。因為對於日本而言,想讓他們低下頭顱是非常難的,光讓他們佩服是不夠的,還需要讓他們恐懼。

而這一點雖然八路軍和新四軍作戰頑強,但是對於日本戰俘,則相對寬厚,而這一點被日本人錯認為是對日本人的恐懼。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他們無論對於國民政府,還是國黨軍隊,始終都沒有深入骨髓的恐懼,這是他們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承認敗於我國軍隊的原因。

那麼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作戰的只剩下蘇聯和美國兩家。蘇聯和日本作戰主要集中於1939年的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以及1945年8月8日在東北地區和關東軍的作戰。

應該說蘇聯雄厚的工業實力以及蘇軍頑強的戰鬥意志,不僅是打贏對日戰爭的必要條件,也是足以讓日本瑟瑟發抖的重要因素。

但是,蘇聯都不得不承認的是,蘇軍的進攻雖然凌厲,但是並未對日本,特別是本土造成毀滅性災難。

在8月8日進攻關東軍之前,關東軍因為太平洋戰爭以及防衛本土的需要,將大量精銳部隊抽調到其他地方,駐守東北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和重新徵召的復員軍人,在戰鬥力水平上,遠遠無法和先前的精銳部隊相比。

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即使日本失去東北,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失去本土。雖然蘇聯陸地上無敵,但是並不意味著蘇聯海上勢力強悍。作為傳統的海洋強國,日本的海軍實力不可小覷。

既然“蘇武”也不是導致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那麼能夠讓日本最終放下武器的只剩一家,那就是美國。

作為和日軍在太平洋上鏖戰近四年的冤家,美國和日軍打遍了半個太平洋。作為太平洋上抗擊日軍的主力,美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樣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所以美國對日軍的打擊程度最強,美軍在太平洋上進行的跳島戰術,使得日軍的防線逐步被攻破。為挽回敗局,日軍不得不將東北地區的關東軍抽調到太平洋上進行島嶼防衛。這使得侵華戰場上的日軍數量不斷下降,軍隊素質也不斷滑坡。

而在接近了日本本土後,美國於1945年2月開始對日本多個城市進行了猛烈的低空燃燒彈轟炸,史稱“李梅火攻

由於日本的房屋很多是木質結構,因此李梅的進攻很快奏效,日本的各大城市紛紛化為廢墟。而李梅在3月份進行的東京大轟炸中,更是在一夜間造成了超過10萬日本人死亡,極大地打擊了日本的工業能力和反抗意志。

但是很明顯,日本人並沒有被這樣的轟炸嚇倒,畢竟日本的很多工廠都是小作坊式生產,轟炸中這些小作坊大部分得以保留,也意味著日本的工業實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不僅如此,日本還號召民眾組織神風特攻隊,抵禦美國艦船的靠近。並且時刻準備1億玉碎,為天皇獻身。

在日本變得如此瘋狂的狀態下,1945年7月,美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也標誌著美國找到了減少傷亡且能征服日本的方法。

1945年8月6日,一個值得所有人銘記的日子,美國將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實戰原子彈投到了廣島上空。當天共造成超過8萬人死亡,廣島全市淪為一片廢墟。

此時的日本面對美國的原子彈轟炸,除了內心恐懼,更關心的是如何將消息封鎖起來,不使日本民眾恐慌。

可以說第一顆原子彈雖然死了8萬多日本人,但是日本上下仍然在沉睡。但是原子彈卻把蘇聯人炸醒了,在美國轟炸原子彈之前,蘇聯和日本的關係不僅不是對立,反而相當曖昧。

因為蘇聯反抗德國的需要,因此在1940年和日本簽訂了互相承認滿洲國和蒙古的《蘇日中立條約,此後蘇日兩國保持了長達五年的和平時期。

在德國投降後,日本也曾一度表示要向盟軍投降,以期獲得更多的政治地位。而此時的蘇聯就成為盟國和日本之間的中間人,斯大林兩頭斡旋試圖從兩方都攫取利益。

在美國沒有研製成功原子彈前,美軍進行了傷亡慘重的沖繩島戰役。此戰中美國軍隊傷亡超過10萬,除了極大的震驚了美國朝野,更讓斯大林樂在心頭。

因為此時的斯大林知道戰後一定是美蘇對抗的世界格局,如果能在二戰中對美國的有生力量造成更大的殺傷,對於戰後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地位將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斯大林一直在等待,雖然和羅斯福在雅爾塔會議上約定對德戰爭結束三個月後,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但此時的羅斯福已經去世,斯大林雖然簽了字,但是他有足夠的理由和藉口將進攻日本的時間拖延再拖延,讓美軍出現更大的傷亡。

畢竟此時的蘇日兩國關係擺在這裡,斯大林也想著利用日本,作為戰後對抗美國的橋頭堡。

但是原子彈的突然爆炸,讓斯大林措手不及。此刻的他明白,美國開始祭出最後的殺器。在原子彈的猛烈轟炸下,日本可能會選擇投降美國,屆時蘇聯的如意算盤就會全部落空。

在原子彈爆炸後,斯大林意識到此時的日本已經不具備和蘇聯結盟或者被蘇聯利用的條件。如果蘇聯此時再不出兵,那麼等美國獨立解決日本問題,使日本成為美國的附庸,蘇聯戰後在遠東地區的形勢將更加被動。

因此1945年8月8日,150多萬蘇軍從三個方向攻入東北,消滅日本“皇軍之花關東軍,日本高層企圖到東北苟延殘喘的美夢落空了。

蘇軍的大動作為蘇軍搶奪日軍在東北的工業設備,奪取沙俄時代在東北的權益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蘇聯在遠東地區擴張了足夠大的勢力範圍,包括北朝鮮,為戰後社會主義陣營亞洲部分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能讓日本投降的,不是蔣介石的消極抗戰,不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艱苦卓絕,也不是火光沖天的李梅火攻。而是“屈原,正是原子彈的爆炸,不僅徹底打碎了日本人負隅頑抗的決心,也給世界帶來了一連串的連鎖效應,其中就包括蘇聯的政治轉向。

誠然日本人放下武器,是因為天皇宣佈終戰投降。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天皇之所以宣佈終戰,是因為此時的裕仁天皇,內心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而讓他失去所有希望的,就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美國的兩顆原子彈,雖然給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造成了毀滅性災難,卻有效的阻止了1億玉碎的發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兩顆原子彈事實上是保護了日本。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日本這個民族有一個特點:服力不服理。你如果征服它,它就服你;你如果打不過它,它就欺負你。

比較賤。

二戰後,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日本根本瞧不起中國。為何?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在中國的戰敗,並非敗於中國,所以不服。

作為中國人,我當然不願意接受這一點。但事實上,又難以否認。

抗戰中,中國人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巨大的犧牲,並將最終擊敗日本人。但是,如果沒有其他因素,肯定不會在1945年,肯定會更晚。

其實,日本戰敗是在一個大環境下的必然結果:軸心國的失敗,讓日本註定難以獨活。

中國的抗戰不是孤立的,要放到一個大的格局中去看,那是美蘇中英等同盟國與德、日等軸心國的對決。同盟國勝,中國必勝;同盟國若敗,中國也難以獨勝。

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被徹底拉進了二戰這盤大棋之中。第二年,同盟國正式形成。

據說,當時希特勒聽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後,對於日本人的愚蠢行徑特別惱怒,大發雷霆。因為此前的美國憑藉地利,得以獨保,尚未進入戰局。以美國當時的實力,一旦對軸心國開戰,對德、日來說絕對是災難。

果然,美國加入後的盟軍節節勝利。1945年5月,德國首先投降。

德國投降後,同盟軍就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日本了。小小的日本怎麼可能經得住同盟國的集中攻擊呢?

8月,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把關東軍殺得七零八落;與此同時,美國用原子彈轟炸了日本本土。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除了投降,沒有第二種選擇了。於是,8月14日,日本天皇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綜上,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敗於同盟國,並不是單純地敗於中國。當然,中國也是同盟國中重要的一部分。


趣談秘史


內外交困,唯有投降

73年前的今天,日皇裕仁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改變整個世界格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而作為頑抗到最後的法西斯國家,日本在直到投降前夕依然妄想著孤注一擲,死扛到底。

那到底是什麼願意迫使日本最後無條件投降的呢?

自從1932年日本首相犬養毅被刺殺之後,日本文官政府就被軍部徹底取代,日本軍人徹底掌權,舊日本時期的政黨政治就此結束。

軍人與文官之間最大的不同是,文官將戰爭視為外交的延續,什麼事情儘量在外交層面解決,絕不輕言戰事。

而軍人則對於磨磨唧唧的談判很不耐煩,他們只相信刀劍和槍炮,主張用武力完成大和民族的崛起。

掌權後的日本軍部先是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接著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對美英開戰。

特別是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徹底將美國拉下水,使得整個二戰局勢發生了逆轉。

這些事情,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文官掌權的時代的。

但如果你略微瞭解日本歷史的話,這也不難理解。日本自古就有武人執政的傳統,始終沒有確立過像中國一樣的文官制度。

雖然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建立了現代國家。可曾經地那些藩國貴族依舊主導著“帝國軍隊”,這讓他們對於民選的文官政府十分輕視和不滿。

軍人的執政使得整個日本陷入瘋狂,即便是在窮途陌路時期日本軍部高層還妄想著一億玉碎,實在是變態。

不過現實的殘酷也由不得軍人胡來,在沖繩戰役失敗後日本也極與盟國進行了聯繫,希望以和平形勢結束戰爭。但當時日本只接受有條件投降,不允許盟軍登陸日本本土,日本國體不得改變,且不賠款。

(二戰中後期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局勢)

日本的要求自然遭到了美國的拒絕,於是日本轉而希望蘇聯能夠從中調停。當時的蘇聯尚未對日本宣戰,日本一邊寄希望與蘇聯出來說情,一邊又加緊備戰。

可是早在雅爾塔會議時期,蘇聯就已經答應美英對日作戰,日本指望蘇聯的想法已是空中樓臺。

此時日本的大量軍隊被牽制在中國,國內已是資源匱乏,經濟凋敝。但是鑑於日本法西斯的瘋狂和之前奪島戰鬥中慘重的傷亡,美國決定使用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首枚原子彈,當天就造成了近9萬人死亡,整個廣島被夷為平地。

(被核平後的廣島)

日本政府在受到廣島遭襲的報告後大為震驚,可仍有部分軍人拒絕投降。於是日本政府決定按兵不動,靜觀事態發展。

但日本的無動於衷卻讓美國十分奇怪,美方摸不透日本人咋想的,於是華府決定在8月9日在長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又收走了數萬條性命。而就在當天晚上零點十分,蘇聯也正式對日宣戰,150萬蘇軍攻入中國東北,進擊日本關東軍。

第二顆原子彈的投放讓日皇裕仁徹底崩潰,他決定向盟軍投降。

8月15日,日皇裕仁正式宣佈接受《波茲坦公告》,向中、美、英、蘇四國無條件投降。

(裕仁正在宣讀投降詔書)


千佛山車神


我考慮有以下幾點:一是,戰線拉得過長,攤子鋪得過寬,與供給產生矛盾。

(1),日本當時的人口也就是7000萬左右。除過婦幼,老、殘人之外,兵員補充成為制約戰爭進程的的主要因素。他們不但強徵中國大陸、朝鮮半島、中國臺灣省人去填補國內的生產人員,還把南亞一些國家的人補充到軍隊,充當炮灰。

(2).武器裝備。戰爭是一個巨大的消耗陷阱;什麼時候都填不滿,除非停止戰爭。日本是一個狹窄的島國,除去自然界賞賜給的地震多一點外,資源就比較缺乏,比如真正急需地煤炭、礦石、木材等等,期間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省、朝鮮半島就成其為主要的供給基地。這一點偽滿政府罪不可赦。

(3).糧草。日本自己產的糧食是遠遠不夠前方食用的,日本人佔領一個地方,首先就是搶糧食,這從各個抗戰劇抗戰書裡都能見到,還看到過臺灣的報道,日本人出臺政策,發現臺灣人吃大米,就是死罪。他們搶糧食,滿足當地駐軍那只是一小部分,主要還是運到了前線。汪偽政府佔領了中國最富庶的糧食產區,為日本國,不但提供了大量糧食、還幫助抓婦女;組建的偽軍幫助日本人作戰、,“維持治安”...,現在誰為汪精衛叫屈,最起碼說明他有“一半的汗鹼基因”。

二是,樹敵太多。日本侵佔的國家越多,樹起的對手就越多。雖然日本兵的軍國主義思想武裝了一大批死士,但也架不住“群起而攻之”。

三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1.中國戰場對於日本人來說就是一片沼澤地。2.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並獲得成功,使本身隔岸觀火的美國不得不加入戰火之中來與日本作戰。3.斯大林格勒戰役。雖然殘酷,慘烈,但卻是成為了蘇德戰爭的重大轉折。4.諾曼底登陸成功。

這幾個重大的事件催生了聯合國的創立,並理所當然有了五個常任理事國,看看歷史,小日本、印度他們有什麼資格要求“一票否決權”?

四是,1.俄國解決了歐洲戰場方面的問題,有了力量和時間幫助中國。2.太平洋戰場重創了日本的海、空力量,加上到日本本土扔下原子彈,沉重打擊了日本人的信心,摧垮了大部分日本人的精神力量。

能想的就是這些了。縱觀歷史,正義戰爭總是能“得道多助”;非正義戰爭必然是“失道寡助”。

忘戰必危!

人民才是主宰世界的力量,其他都是“匆匆過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