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新商業要參,作者丨黃曉軍

疫情下的中小企業不好過。

1月31日,恆大研究院發佈《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其中顯示,2020年春節7天,餐飲行業零售額將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

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門店的西貝莜麵村,其董事長賈國龍進行了自我診斷: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8億元。

按照每月1.5億元的固定支出計算,倘若疫情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戶裡的現金只夠維持3個月了。

另一頭,市值超100億美元、全國門店近5000家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也在疫情下做出來必不可少的調整。

1月23日,瑞幸咖啡宣:除部分地區正常營業外,武漢地區門店已全部關閉,春節期間不營業。

這讓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投資人惴惴不安,減持信號漸為明顯。

到了2月1日,一份企業“診斷報告”更是交到了瑞幸咖啡手上。專業做空中概股的渾水(Muddy Waters)表示:

在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瑞幸咖啡每店每日商品數量分別誇大了至少69%和88%。

這份“診斷報告”厚達89頁,主要依據是瑞幸咖啡11260小時的門店流量視頻,以及25843張小票。

有媒體報道,該報告一經面世,瑞幸咖啡股價大跌23%。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五問瑞幸,你的身體還好嗎?

新浪美股報道,自疫情爆發以來,瑞幸咖啡的股價已跌去了近三分之一。

導致這一震盪的,是武漢肺炎和渾水做空。

從絕對量而言,前者對瑞幸咖啡的市值影響並不大。在得知瑞幸咖啡因關閉武漢門店而被減持後,華爾街知名投行KeyBanc分析師Eric Gonzalez就認為:

瑞幸在湖北的門店約200家,這個數字佔整體比例並不大。他相信,在病毒消退後,瑞幸咖啡將很快恢復。

這位分析師甚至認為,這將成為股票的買入機會。即使暫時關停門店為延遲開發等業務,但不會是企業長期健康問題。

那麼,瑞幸咖啡的長期健康到底有沒有問題?

懟上KeyBanc,渾水持反對意見。該機構認為,早在這場疫情之前,瑞幸咖啡就在隱瞞自身企業的健康狀態。

在渾水提供的那份報告中,大致列出了5點問題:

第一,瑞幸咖啡的銷售數據有泡沫。以單店單日商品銷量為例,瑞幸咖啡2019年Q3至少誇大了69%;2019年Q4可能至少誇大了88%;

第二,單客購買單量正在下滑。根據25843張小票判定,目前用戶每單購買瑞幸咖啡商品數量為1.14件,低於2019年Q2的1.38件。

第三,瑞幸咖啡在抬高商品價格。數據顯示,其每件商品的售價至少提高了1.23元。

第四,謊報營銷費用。2019年Q3的廣告支出,瑞幸咖啡至少誇大了150%。

第五,謊報商品銷售結構。此前,有媒體報道瑞幸咖啡“其他產品”類目營收佔總收入的23%。而渾水根據小票統計發現,這個比例僅有6%。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病態早現端倪

早在2019年4月,瑞幸咖啡就經歷了一次集體唱衰的尷尬。

當時天眼查信息顯示,瑞幸咖啡將自己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多地門店的咖啡機、奶箱、粉倉等物品都抵押了。其被擔保債權數額為4500萬元。

儘管官方回應這是“常規融資”,但外界依然開始對瑞幸咖啡的資金鍊感到擔憂。

2019年中旬,媒體關於瑞幸咖啡的成本分析鋪天蓋地。當時比較主流的測算是,瑞幸咖啡快取店設備加上裝修大約需要35 萬元。這其中包括單價在8-12萬元的Schaerer 和 Franke 全自動咖啡機。

在之後的運營中:

①單店單月銷售6000倍,設備攤薄為2.43元/杯

②50㎡單店月租金1.5萬元

③單店最高人力成本2.2萬元

④單杯原材料成本1元

按這樣的假設來計算,我們很容易得出瑞幸咖啡單杯成本——8.3元。

而後來有自媒體表示,這個成本其實並沒有算上配送費補貼、營銷活動成本等。如果將這些成本均攤到一杯咖啡,其成本大概是10.73元。

而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瑞幸咖啡銷量約9000萬杯,單杯收入約8.5元。

虧損是必然。

以暫時虧損換取市場規模,這是互聯網“贏家通吃”邏輯下的生存法則,也是瑞幸咖啡在資本一直在做的。

作為全國規模的零售業態,瑞幸咖啡其實是在通過規模帶來資本效益。

在規模效應面前,以前其實是星巴克。他就像零售界的沃爾瑪,他們都有全球採購的能力,它採購的東西越多則越便宜。

那些沒有全球採購能力的咖啡館,在商品價格的競爭力上沒有辦法與之相比。

只是,侷限於線下的星巴克,其全球採購能力只能在某個商圈勢能。如果一家精品咖啡館開在這個商圈外1公里,星巴克的規模效應就奈何不了你。

但插上線上交易的翅膀,瑞幸咖啡的規模效應可能更大。只要外賣小哥能到的地方,瑞幸咖啡都能夠輻射到。

規模成為瑞幸咖啡在線下的護城河。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早在2019年12月16日表示,瑞幸咖啡在華門店數達到4910家,較星巴克同期門店數多出600家。

作為一個創立兩三年的品牌而言,已然是令人震驚的成績。但在潛力規模超千億級、年增速超15%的中國咖啡市場,瑞幸咖啡的市佔率還不算“贏家”。

歐睿國際曾在2018年統計,目前總體咖啡市場,雀巢市場佔有率為22.6%;JacobsDouweEgberts市佔率9.6%;星巴克僅佔2.5%,與Lavazza並列第三。

在鋪市場、刷規模這條路上,瑞幸咖啡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講故事可以止痛嗎?

在華夏史上,規模入侵最大的蒙古帝國。這個幅員近3500平方公里的國家,打下來真正花了64年。

瑞幸咖啡要實現“贏家通吃”的規模效應,就要做好準備打持久戰。

這場戰役,要求瑞幸咖啡擁有充足的彈藥和糧草。這些物資,如果說前期可以靠資本市場砸錢,後期還是需要自己造血輸血。

而做空機構渾水,並不相信瑞幸咖啡有這樣的能力。其在報告中提到,瑞幸咖啡用戶對價格敏感度高,在降低折扣的同時,增加同店銷售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麼,當下的痛誰來撫慰?當然是資本。如何讓資本供養自己更久一點,這是瑞幸咖啡繼續思考的。

在風雲莫測的資本市場,臺灣大學的劉順仁教授說,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但面對那些乾癟數字堆砌的財報,投資人們還是缺少故事。

瑞幸咖啡是一個講故事的好手。

打敗星巴克、輕模式開店、小鹿茶、無人零售……就在2020年1月8日,瑞幸咖啡宣佈進軍無人零售。而在宣佈的前一天,瑞幸咖啡還向SEC遞交了Form F-1文件,表示公司計劃增發1200萬股ADS,同時還將發行4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

無人零售的故事結局如何,我們無法判定。但在這半年以前,瑞幸咖啡曾高調推出奶茶品牌“小鹿茶”,並開啟全國招商加盟。

對此,渾水報告表示,瑞幸咖啡在非咖啡產品方面缺乏核心競爭力,上市以來只推出了一代茶飲料,遠落後於其他鮮茶品牌。而小鹿茶的加盟模式沒有經過直營店至少一年的經營經驗,其實也存在風險。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瑞幸咖啡值多少錢?

縱觀下來,渾水給瑞幸咖啡扣的帽子是:欺詐和商業模式缺陷。

但面對一個朝著贏家通吃型的公司發展的品牌,我們也會適當去看看他的前景。

就拿亞馬遜來說,一個虧損20年的公司,估值卻達到了4800億美元,而它過去20年大概只有2~3年是階段性盈利。

前阿里衛哲將估值虛高的泡沫部分,分為兩種:一是肥皂泡沫,二是啤酒泡沫。

肥皂泡沫很可怕,他們要麼是用戶價值提升基本不成立;要麼是即使提升了用戶體驗,自身的效率卻會急劇下降。就像上門按摩、上門洗車一樣。

啤酒泡沫可以適當有,這大多聚焦在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估值偏高的行業。

衛哲說:“我們能接受的啤酒泡沫是多少?去某個酒吧,如果老闆給你一杯啤酒,90%是泡沫,那你肯定會說他是黑心老闆。但我覺得,啤酒完全沒有泡沫可能味道也不好。”

同樣作為一個投資人,衛哲表示,一杯啤酒20%左右的泡沫,是可以接受的。

這樣一來,我們需要給瑞幸咖啡重新估值。企業估值,主要分相對估值法,即PE、PS、PB、PEG、EV/EBITDA等;絕對估值法,即DDM、DCF等。

這其中,DCF是一套邏輯上很嚴謹的估值方法;得出DCF值的過程,就是判斷公司未來發展的過程。

選用DCF法估值,對瑞幸咖啡這類成長型企業更為公平,結果也可能更科學。

由於目前得不到瑞幸咖啡2019年全年數據,我們依舊以2018年的基本數字進行最為保守的估算。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有以上數據支撐,下面我們開始正式計算瑞幸咖啡的DCF估值。

疫情下的企業病例:一杯瑞幸咖啡可能有88%的泡沫?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選擇9.5%,則上述自由現金流的淨現值(2018年底)為3.08億美元。

假設永續增長率為3%,算得終值為82.4億美元,終值的現值為43.65億美元。

最終,瑞幸咖啡的DCF法估值為49.8億美元。由於基於2018年數據,是媒體以理想狀態估算,僅作為交流,不具任何投資建議。

我們知道,瑞幸咖啡最高市值超過了100億美元。而截止2020年1月31日(美東時間),瑞幸咖啡的市值依舊高達78.08億美元。

這樣的泡沫你能接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