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說起廣東美食,每個人對它的印象都不盡相同。對外鄉人而言,廣東的美食是一種幸福的記憶;對本地人而言,廣東的美食是一種從小到大吃慣了的味道。腸粉,是一款名氣蓋過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一碟腸粉端上桌,粉粉嫩嫩,晶瑩剔透的感覺,咬一口,濃濃的醬汁瞬間綻放在口齒之間:好吃!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在這片富裕的土地上,無論經濟還是文化,廣東都走在全國前列;牛肉丸、鹽焗雞、廣式早茶、生滾粥、老火靚湯、燒鵝燒鴨……廣東的美食數之不盡。資深食評家姚學正寫的《舌尖上的廣東》,系統的介紹了廣東各個地區別具一格的特色菜品,加深了我們對廣東菜精髓的理解。

作者對純正的廣東美食有一種執著的情懷:市面上增酸勾兌的白醋影響菜品品質,他有些無奈;酒樓嫌鹽焗費功夫,把白切雞手撕充當鹽焗雞,這種對待美食的粗鄙讓人心痛;現代廚師依賴高精尖的廚具和流水方式做菜,作者則更傾心於廚師憑藉經驗和手工技藝去創制美味。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一、是什麼魅力,讓我們的味蕾如此鍾情於廣東美食?

粵菜,一直在中國菜系中佔據重要的位置,它是高端、精細化餐飲的代表。粵菜有廣州、潮州、客家三個菜系,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鮮味、新鮮、講求口感的豐富性。

鮮味:是粵菜的靈魂,它的精妙之處在於製作者要懂得調鮮、嚐鮮,懂得追求食物自然原本的鮮味。這要求製作者對食材的性能瞭如指掌。

新鮮:不僅是指用料新鮮,講究食材的時令性,而且是食材經過加工後還能保證原味,沒有走味。“不時不吃,不鮮不吃”,從口味與健康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取材宗旨是深受大家喜愛的。

口感的豐富性:廣東物產豐富,能吃的東西就能拿來做菜。製作者對食材精挑細選,力求用最合適的烹飪手段還原食物最佳的口感。

一方美食聞名,一定有它物產豐富的原因,也有消費能力的原因。

粵菜把食材放在烹飪中極高的位置,儘可能去表現食材的本味,所有的烹飪手段都是為之服務的。這是廣東美食的魅力所在。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二、因材烹飪,發揮食材最大的價值,是對食材的尊重。

粵菜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為使食材更接近於它自身的正味,都比較清淡,不會讓其他佐料掩蓋食材本身的味道。這種清淡不是乏味,而是保持食材原本的正味和自身的營養,是一種以自然為本的智慧。

在烹飪技法上,主要有燜、燉、煎、炒、蒸、焗、爆、灼、烹、泡、扣、滷、燻、淋、燒等十幾種。根據具體的食材,用不同的加工方式襯托和帶出食物本身的味道。“雞有雞味,魚有魚味”就是尊重食材的核心。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拿小炒來說,鑊氣是小炒的靈魂所在,是指食物在鍋裡成熟的過程中,經過高溫處理而產生出來的一種香氣。

一盤好的小炒,需要廚師們在刀工、火候、勾芡上做足功課:一是食材要切得長短一致,厚薄一致,紋理暢順;二是靠大面積拋掀菜料,使他快速同熱,最大限度保留菜的本色;三是勾芡精當,打芡後食材要把芡汁吸納,真正入味的菜餚芡汁薄薄地膠著在菜餚上,吃完菜餚不見芡汁;四是猛火急攻,旺火急炒幾下食材香氣撲鼻,製作者動作要快,要跟火力比速度。

粵菜充分發揮食材本身的潛力,“凡是可以食,皆可入口”,通過適當的醃製、調理,將食材本身的味道和調味品的味道有機融合,再加以剛柔有度的烹飪,將食物的滋味製作到最佳狀態。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三、廣東美食:它有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州海洋資源豐富,憑藉地理優勢和多樣化的食材,潮州菜成了粵菜中一個頗具特色的分支。清蒸河鮮是潮州的傳統名菜,用鮮嫩荷葉包住,在飯上蒸熟,潮州人對於魚鮮的烹飪有自己獨特的傳承。

滷汁是和味之本。潮州滷水借鑑了四川滷水的調製方法,又加入了自身的香料成為獨具一格的標杆。一鍋合格的滷水體現了廚師的技藝,是他們精心熬製出來的精華。潮州滷水強大的香料家族成員有十幾種,包括需要炒制的香料,不需要炒制的香料,海鮮料,調味料。

潮汕牛丸的製作講究精心和耐心。在製作上,要攪拌均勻,澱粉用量適中,煮制時要慢火。用兩根七公斤的鐵錘反覆捶打,眼見著整塊肉血肉橫飛、肉沫四濺。捶打時牛肉的筋和肉會自然分離,挑出筋來,讓牛肉丸口感更加純粹。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梅菜扣肉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客家名菜,造型別致,酥、軟、香、濃,梅菜因為有了肉的滋潤,吸飽了湯汁,與肉融為一體,瘦肉的口感有點硬,特別帶嚼勁,肥肉看似油膩,吃起來有梅菜的清香,肉皮因為榨乾了油,嚼起來很熟軟。這幾層重重疊疊的口感交織在一起,組合成了美味的交響曲。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釀豆腐是嶺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產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原人吃餃子,嶺南人沒有小麥,所以想出了一個辦法,用豆腐當餃子皮,把肉放進豆腐中間,蒸熟就當餃子吃了。這是一道鮮嫩潤滑,口味鮮美的代表性菜餚。

無論是潮州菜,還是客家菜,和味、搭配、應時、養生,對食材精益求精的講究,將一種食材做到極致,工匠精神在這些傳統名菜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四、廣東美食:有哪些值得普通人在做菜時借鑑的地方呢?

就地取材,儘可能地利用新鮮的食物。

廣東人善於儘可能的利用食材,這跟廣東立商千載,久下外洋所形成的敢闖敢幹、開放務實、靈活變通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我們在平時做飯時,也可以多動動腦筋,儘量多利用新鮮的食材做菜。

善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長學長新。廣東人不保守,在做菜這件事上,能獨立思考而不盲從食譜,因材而異,隨機應變。我們平時在做飯時也不要一味依賴食譜,字字句句的食譜並不一定是對的,加入自己對食物的理解才是做出好菜的根本。

廣東美食:那份來自記憶深處的幸福

每一份精細的食物背後都有智慧的頭腦與勤勞的雙手在創造著,這是廣東人一種獨特的精神。他們已經將烹飪餐飲與人生哲學、藝術、商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無論時代怎麼變化,他們都能應對自如。這種精心製作食物的態度,是一種對生活與生命由衷的熱愛。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