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臨終時對生死的超脫,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祕!

霍山筆魂


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莊子

(譯):大道是萬物所由產生的本源,萬物不合乎道,就會死亡,契合大道就能生存。做事違背大道就會失敗,隨順天道就會成功。

(解):道是萬物產生的本源,得之則生,失之則亡;道也是萬事產生的秩序,順之則成,逆之則敗。《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自然的秩序,我們做人做事要體道而行,不能背逆天理,違抗自然。事情該如何就如何,不該如何就不如何,這就是道。現代年輕人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想怎樣就怎樣,結果是跌得鼻青臉腫,動輒得咎。

莊子臨終時對生死的超脫,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聖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眾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莊子

(譯):聖人一任物性的本然,不違反物性來順從自己;眾人是違反本性去追逐外物,不放任物性去順應自然。

(解):萬物各有本性,順其本性則安,不順其本性則不安。聖人處事都能順應萬物的本性,不會強求別人來順應自己,也不會強求自己,而違逆自己的本性。眾人則是反其道而行,強求別人來順應自己,強求自己、違逆自己的本性。順天則存,逆天則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天地間自有道理存在,依著道理而行,就能平安順遂,不依著道理而行,就不能平安順遂。

聖人以必不必,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順於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則亡。——莊子

(譯):聖人以必然的事仍舊認為不必然,所以沒有相爭的事;眾人以不必然的事為必然,所以糾紛就多了,習慣了紛爭,行事就有所求。紛爭要是依恃著它,就會亡身。

(解):聖人任理而行,順應自然,就算是必然的事,仍以為不必然,沒有是與非,就沒有爭執的事。眾人斤斤計較,算計非常清楚,不是必然的事,也要當成是必然的事,是是非非的爭端就興起了。若是習慣了紛爭,算計是非,就要求個是非。一個人立身處世,如果總是強求是非,就會惹禍上身。當然不是都不談是非,而是要算計大是大非,而不只是算計小是小非。

莊子臨終時對生死的超脫,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譯):莊子臨終前,弟子們商議要厚葬他。莊子說:我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璧,星辰做珠璣,萬物做殉葬,我的葬具難道不具備嗎?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弟子們說:我們是怕鳥雀、老鷹吃掉夫子。

莊子說:在地上會被鳥雀、老鷹吃掉,在地下會被螻蟻吃掉,從鳥雀、老鷹那搶過來給螻蟻吃,為什麼這麼偏心呢?

(解):莊子真是非常豁達的人。人生最看不破的是生死障,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呢?一般人怕死,是不知道死後會是怎麼樣?其實,塵歸塵,土歸土,人來自大自然,又迴歸大自然,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我們空手而來,也空手而回,我們什麼也帶不走,又什麼好計較、好放不下的呢?活在當下,珍惜所有,全力以赴,才是人生的正解。

莊子臨終時對生死的超脫,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