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真人和聖人修煉的七重境界


莊子: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真人和聖人修煉的七重境界

《莊子.大宗師》: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這是莊子《大宗師》開篇的第一句話。知道哪些是上天賦予的,並知道哪些是人為能夠爭取的,能搞清楚這兩個方面,就已經達到認知的極限了。所謂“上天賦予的”就是與生俱來的天生本領,這叫“天才”也叫“聖人”;所謂“人為爭取的”,就是通過自己已經認知的事物來了解和駕馭未知的事物,如此不會絞盡腦汁,耗費氣血,所以不會殘生傷性,中道夭折,而能盡享天年。“天年”是上天賦予的壽命和定數。不背道而馳,則人人可盡享天年,壽終正寢。這叫“真人”。這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莊子: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真人和聖人修煉的七重境界

《莊子.大宗師》: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

隱士南伯子葵聽說山上住著一個德高望重的女子,是個長者,名叫“女偊”,她是修道的真人,南伯子葵於是前去拜訪。

見到女偊,南伯子葵一下愣住了,以為找錯了人,遂問:“早就聽說您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者,今天看到您本人,沒想到如此年輕,面容就像小孩子一樣。你是怎麼修得這個嬰兒之身的呢?”

女偊說:“我悟道了。”

南伯子葵:“大道只能靠悟嗎?我能不能向您學道呢?”

女偊:“不可以,如果你沒有那個悟性,照葫蘆畫瓢是學不來的。上段時間,有個叫‘卜梁倚’的人來我這求道。他這個人天生就是個有道根的人,所以我說他有‘聖人之才’,而我女偊只是一個悟道者,只能算作一個‘真人’。卜梁倚有聖人之才,只是沒有人傳授給他成為聖人的方法。我知道成為聖人的方法,但我沒有聖人的天賦和本性,我的本性不是聖人那塊料。於是我就想把聖人之道傳授於他。他早晚都會成為聖人的吧?所以我說你不可以,如果你也象卜梁倚一樣,那就簡單了。”

女偊把卜梁倚修煉聖人之道的七重境界給南伯子葵描述了一下,看能否給他啟發,期許南伯子葵也能做個悟道的“真人”。


莊子: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真人和聖人修煉的七重境界

第一階段,外天下:我讓卜梁倚持守一處,抱神守靜,無視無聽。三天以後,他就不為紅塵俗事所幹擾了,心裡寧靜了很多。

第二階段,外物:我繼續指導他制心一處,專注呼吸。七天以後,便不受外界形聲影響和干擾了。

第三階段,外生(xing):我繼續指導他收視反聽,靜觀內心,無執無求,只做一個觀察者,連呼吸都要忘掉,不要執著,也不要試圖改變什麼。漸漸地,意念也成為了虛無。這時候就是“坐忘”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自身的存在。

第四階段,朝徹:繼續體會坐忘之道,就會“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此時感受到了內心無比的充實、喜悅與祥和,身心一下子變得輕盈和空明,人與整個世界都是透明的,清清楚楚,皆可內觀。

第五階段,見獨:內心孔明以後,繼續修煉坐忘之道,能體會到大道的逶迤變化,笏漠無形,至陰蕭蕭,至陽赫赫。不知道這種變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它在什麼時候結束的。

第六階段,無古今

:只要跟隨者大道的逶迤變化,不知不覺中,人的呼吸會變得綿綿其若存,用之不勤,慢慢地就會進入一個自動“止息”的狀態。這時就是真正的入定了。時間和空間都已經不復存在。一切盡在寂靜空虛之中,你坐一個小時好似一分鐘的感覺,或者出定的時候只是感覺恍惚了一下。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真。

第七階段,不死不生:能夠出現長久的止息和入定的時候,會找到一個“本我”的存在。不管是靜與動,都是本我在驅使,那個“本我”是天地賦予我的“精氣神”,它能趨利避害,它能先知先覺,它能確保肉身盡享天年。“本我”是不死不生的永恆存在。


莊子: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真人和聖人修煉的七重境界

女偊最後說“我能形若孺子,就是掌握了十個字——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真正能夠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無知無慮,自然能夠長生久視而有童子色。這就是‘外其身而身存’(殺生者不死)。而那些想法設法去延年益壽的人,那是‘生生之厚’,最後往往被自己折騰死了(生生者不生)。順應和麵對萬物的變化,不刻意改變什麼、逃避什麼(無不將也,無不迎也)。也不去成就萬物和傷害萬物(無不成也,無不毀也),我把這叫做‘攖寧’,跟隨大道的逶迤變化,才是真正的寧靜(攖寧者,攖而後成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