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一種“悲劇”,叫做自以為是

莊子: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明心見性。

莊子:有一種“悲劇”,叫做自以為是

在人性的思維之中,總是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總以為自己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自以為可以用主觀的意識左右這所有的外物,但是最後碰了一鼻子灰之後,才知道一切都是妄想。

比如說,生活中的很多人總是經歷這樣一種局面:經歷一些事情之後,突然覺得現實和理想反差太大。

正所謂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外界的實際狀態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曾經想的是多麼可笑。

莊子:有一種“悲劇”,叫做自以為是

如果一個人真的有這樣的一種豁然開朗,反而是一種幸運,而最悲哀的,卻是有一些人一生都陷於自以為是的愚昧之中,總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無法從這樣一個被迷惑的心智中解脫自己。

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世間萬物之中存在著一種規律,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大道,它主宰著萬物,生出萬物沒有自持,主宰萬物沒有自傲。

當我們遵從這樣一個大道的規律去做事和發展的時候,一切都能往良好的方向去行進,反之則會難以長久,更有滅頂之災。

莊子:有一種“悲劇”,叫做自以為是

當我們總是自以為是,總是以主觀的情緒去思考和為人處事的時候,也是背離了這樣一個大道的規律。

這種狀況下,就是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情感和個人意識,而個人情感也總容易模糊了事物的本質,在這個情況下,結局就會變得被動和痛苦。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聖人以必不必,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順於兵,故行 有求。兵,恃之則亡。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聖人不斤斤計較,所以沒有戰爭,眾人計較的太多,所以戰爭出現了頻繁。放任自己的爭鬥之心,所以有貪求的行為,依仗著爭鬥的心思行事,不但難以長久,還會走向滅亡。

莊子:有一種“悲劇”,叫做自以為是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朱泙漫拜師支離益他學習殺龍的武藝,耗盡自己家裡的千金家財,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學會了屠龍之術,後來出師之後卻發現無龍可屠。

莊子認為朱泙漫是一個愚蠢的人,因為龍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無論你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屠龍之術,那又有什麼用呢?

莊子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論述的道理,就是有一些人總是處在好高騖遠,偏離實際的自以為是狀態中。

莊子:有一種“悲劇”,叫做自以為是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犯過類似的一個錯誤,不論面對什麼事情,都缺乏了一個沉澱的心思。過於急躁,總是想追求結果,而且在追求事物的時候還脫離實際,當然最後的結果也是不如願。

這樣的一種愚昧是違背自然的,不但勞心勞力,最終也是自欺欺人,害了自己。

朱泙漫的師傅支離益自稱他身懷屠龍術,別人都知道他是吹牛,可這個時候偏偏朱泙漫還會相信,這隻能說是願者上鉤,這是最大的一個笑話。

而這恰恰也說明了世上有太多好高騖遠,偏離實際的人,這也成了這些人痛苦的一個根源。

任何好高騖遠的思想,一旦背離了事物的本質規律,背離了自然萬物的正常狀態,那都是脫離了道,最終的結果都是引火燒身,自食惡果。

莊子:有一種“悲劇”,叫做自以為是

所謂真正的智者,都懂得遵守事物的本質,符合“道”的規律,讓一切順應自然。這樣的人生無論處在什麼樣的階段,都能更平和和坦然。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是怎麼理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