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真人和圣人修炼的七重境界


庄子: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真人和圣人修炼的七重境界

《庄子.大宗师》: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这是庄子《大宗师》开篇的第一句话。知道哪些是上天赋予的,并知道哪些是人为能够争取的,能搞清楚这两个方面,就已经达到认知的极限了。所谓“上天赋予的”就是与生俱来的天生本领,这叫“天才”也叫“圣人”;所谓“人为争取的”,就是通过自己已经认知的事物来了解和驾驭未知的事物,如此不会绞尽脑汁,耗费气血,所以不会残生伤性,中道夭折,而能尽享天年。“天年”是上天赋予的寿命和定数。不背道而驰,则人人可尽享天年,寿终正寝。这叫“真人”。这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庄子: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真人和圣人修炼的七重境界

《庄子.大宗师》: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

隐士南伯子葵听说山上住着一个德高望重的女子,是个长者,名叫“女偊”,她是修道的真人,南伯子葵于是前去拜访。

见到女偊,南伯子葵一下愣住了,以为找错了人,遂问:“早就听说您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今天看到您本人,没想到如此年轻,面容就像小孩子一样。你是怎么修得这个婴儿之身的呢?”

女偊说:“我悟道了。”

南伯子葵:“大道只能靠悟吗?我能不能向您学道呢?”

女偊:“不可以,如果你没有那个悟性,照葫芦画瓢是学不来的。上段时间,有个叫‘卜梁倚’的人来我这求道。他这个人天生就是个有道根的人,所以我说他有‘圣人之才’,而我女偊只是一个悟道者,只能算作一个‘真人’。卜梁倚有圣人之才,只是没有人传授给他成为圣人的方法。我知道成为圣人的方法,但我没有圣人的天赋和本性,我的本性不是圣人那块料。于是我就想把圣人之道传授于他。他早晚都会成为圣人的吧?所以我说你不可以,如果你也象卜梁倚一样,那就简单了。”

女偊把卜梁倚修炼圣人之道的七重境界给南伯子葵描述了一下,看能否给他启发,期许南伯子葵也能做个悟道的“真人”。


庄子: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真人和圣人修炼的七重境界

第一阶段,外天下:我让卜梁倚持守一处,抱神守静,无视无听。三天以后,他就不为红尘俗事所干扰了,心里宁静了很多。

第二阶段,外物:我继续指导他制心一处,专注呼吸。七天以后,便不受外界形声影响和干扰了。

第三阶段,外生(xing):我继续指导他收视反听,静观内心,无执无求,只做一个观察者,连呼吸都要忘掉,不要执着,也不要试图改变什么。渐渐地,意念也成为了虚无。这时候就是“坐忘”了。连自己都感受不到自身的存在。

第四阶段,朝彻:继续体会坐忘之道,就会“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此时感受到了内心无比的充实、喜悦与祥和,身心一下子变得轻盈和空明,人与整个世界都是透明的,清清楚楚,皆可内观。

第五阶段,见独:内心孔明以后,继续修炼坐忘之道,能体会到大道的逶迤变化,笏漠无形,至阴萧萧,至阳赫赫。不知道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第六阶段,无古今

:只要跟随者大道的逶迤变化,不知不觉中,人的呼吸会变得绵绵其若存,用之不勤,慢慢地就会进入一个自动“止息”的状态。这时就是真正的入定了。时间和空间都已经不复存在。一切尽在寂静空虚之中,你坐一个小时好似一分钟的感觉,或者出定的时候只是感觉恍惚了一下。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真。

第七阶段,不死不生:能够出现长久的止息和入定的时候,会找到一个“本我”的存在。不管是静与动,都是本我在驱使,那个“本我”是天地赋予我的“精气神”,它能趋利避害,它能先知先觉,它能确保肉身尽享天年。“本我”是不死不生的永恒存在。


庄子: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真人和圣人修炼的七重境界

女偊最后说“我能形若孺子,就是掌握了十个字——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真正能够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无知无虑,自然能够长生久视而有童子色。这就是‘外其身而身存’(杀生者不死)。而那些想法设法去延年益寿的人,那是‘生生之厚’,最后往往被自己折腾死了(生生者不生)。顺应和面对万物的变化,不刻意改变什么、逃避什么(无不将也,无不迎也)。也不去成就万物和伤害万物(无不成也,无不毁也),我把这叫做‘撄宁’,跟随大道的逶迤变化,才是真正的宁静(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