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殉國的丁汝昌

丁汝昌別名丁先達,字禹廷,安徽廬江縣人,晚清北洋海軍提督。雖在威海衛之戰中敗於日本,但他拒降自殺殉國,展現了自身的愛國精神。

1854年1月,丁汝昌參加太平軍,後被迫隨隊叛投湘軍,不久改隸淮軍,參與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官至記名提督。1879年,丁汝昌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師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1888年,丁汝昌出任北洋海軍提督。1895年1月30日-2月11日,在威海衛之戰中,丁汝昌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彈盡糧絕拒絕投降,服毒自盡,年僅59歲。1912年,丁汝昌被安葬於安徽無為縣西鄉小雞山梅花地。

自殺殉國的丁汝昌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國在德國訂造的定遠號戰列艦、鎮遠號戰列艦、濟遠號戰列艦回國,丁汝昌與津海關道周馥前往驗收,舉行升旗儀式。光緒十二年(1886年)七月,李鴻章命丁汝昌與總查琅威理率北洋水師主力赴朝鮮釜山、元山、永興灣等處操練,並巡查洋麵。不久,李鴻章又派吳大澄等勘定吉林東部中朝國界,命丁汝昌率艦隊至海參崴接應,然後折赴長崎進船塢保養。七月初十日,定遠等軍艦到達日本長崎,引起日本民間的豔羨、妒恨心理。七月十六日,中國休假水兵上岸,和日本警察及民眾發生爭鬥,北洋水師總查琅威理一度準備下令向日本開戰,被丁汝昌制止。最終中日通過外交、法律途徑平息了這場爭端,日本向中國賠償5萬餘元。

自殺殉國的丁汝昌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八月,清政府規定北洋海軍官制,在威海擇地建造水師公所。九月九日,總理海軍事務大臣醇親王奕譞奏準頒佈《北洋海軍章程》,北洋海軍正式建軍。九月十三日,海軍衙門根據李鴻章的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師記名提督直隸天津鎮總兵丁汝昌為海軍提督,不久賞加尚書銜。根據丁汝昌的建議,清廷在威海劉公島設立水師學堂,培養駕駛、指揮軍官;在大沽、旅順設立水雷學堂,培育魚雷軍官;在山海關設立武備學堂,在威海設立槍炮學堂,培育各級專業軍官。丁汝昌在任職期間對北洋海軍和北洋海防的建設嘔心瀝血,嚴於律己,但整肅軍紀不夠嚴厲,並且對李鴻章言聽計隨,北洋海軍在其領導下,儼然為李家軍。

自殺殉國的丁汝昌

後來在戰爭中,在艦隊陷入絕境之際,日軍將勸降書送至丁汝昌手中,威逼利誘他投降,丁汝昌斬釘截鐵表示“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後來就真的自殺,向國人謝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