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宣言,最後以身殉國兌現諾言,清廷痛失一將,是民族英雄嗎?

何為民族英雄?在筆者的認知裡,民族英雄就是家國有難,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即使是明知不可為,卻也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為家國而奮鬥的兒郎們!他們置生死於外,終於民族大義的行徑,這是華夏之魂,華夏之脊樑,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邦國才能夠在歷經風雨之後,仍然傲然屹立不倒。

六字宣言,最後以身殉國兌現諾言,清廷痛失一將,是民族英雄嗎?

在1895年2月10日深夜,一名北洋海軍將領在極度絕望之中,服毒自殺,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於用以身殉國的方式放下了肩上的沉重包袱,他是解脫的,卻更是不甘的,但是他能做的也就是實現當初的六字宣言,用生命和鮮血誓死捍衛僅剩的尊嚴!

劉步蟾是北洋海軍中的高級將領,在日本奇襲豐島海域,爆發海戰之時,他的命運就緊緊的和這場戰役聯繫在了一起。在當時的北洋海軍中,劉步蟾絕對是核心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戰役初期,因為丁汝昌受傷,劉步蟾一度成為最高臨時指揮官,是整個中日甲午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性人物。

劉步蟾是名副其實的學霸,而且還留過洋,作為一名海龜,劉步蟾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因此朝廷採納其意見,1880年訂購了不少鐵甲船,如定遠號、鎮遠號、濟遠號等,這一度成為了甲午戰爭中的主力艦。而劉步蟾也趕赴德國親自監造定遠號,1885年定遠號被迎回中國,而劉步蟾也成為了定遠號的管帶,從此這一人一艦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並肩作戰整整10年。

六字宣言,最後以身殉國兌現諾言,清廷痛失一將,是民族英雄嗎?

日本發動海戰,劉步蟾也六字宣言:“苟喪艦,將自裁”,這份誓言代表了決心和視死如歸的悲壯。

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北部海域爆發大戰,劉步蟾下令打響了此次黃海戰役的第一炮,因為丁汝昌受傷,劉步蟾成為了全軍的指揮,可想其壓力之大,劉步蟾指揮定遠號將日本人的戰略目的打亂,定遠號的確是驚豔一時,作戰勇猛,可是終究是蓋不過敵人的艦多,而陷入膠著。炮火連天,你來我往,雙方都陷入戰火之中,戰況也是極其的慘烈,將近5個小時的廝殺,最終日本艦隊退去,戰場剩下的是殘肢斷手,鮮血滾滾,硝煙不斷,迷漫在一片血色之中。

此役雙方都損失慘重,可是相比較而言,北洋艦隊更是慘痛,戰役之後北洋艦隊則在旅順港整修,整修完後被移防威海衛軍港,在這裡劉步蟾的最後一戰上演了。

六字宣言,最後以身殉國兌現諾言,清廷痛失一將,是民族英雄嗎?

1895年1月20日,日軍水陸並進對威海衛形成了圍殲之勢,值此之際,日本多次進攻,雖然都被劉步蟾和丁汝昌所打退,可是面對外無援軍,內無士氣,戰場戰役很艱難,禍不單行的是,日本偷襲,結果定遠號被魚雷擊中,最終因為受創嚴重而被充當為炮臺,到2月10日,北洋艦隊呈現出一片蕭索之意,內部爆發了兵變,當此之時,可謂是無力迴天,劉步蟾不忍心看著一手督造的定遠號被敵人所利用,最終炸沉了這個並肩作戰十年的“老朋友”,而劉步蟾也因此而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以身殉國,兌現了他的六字諾言。

都說甲午戰敗,北洋海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自從1888年成軍以來,海軍的鐵甲艦到甲午之時可謂是老艦,無論是航速、火力還是戰力都不如日本新購的艦隊,如此情況,北洋艦隊以少量兵力而面對日本全國之力,如何取勝?

六字宣言,最後以身殉國兌現諾言,清廷痛失一將,是民族英雄嗎?

滿清以慈禧為首的統治者是民族的罪人,而如劉步蟾這個戰至最後也決不投降的海軍將領,卻是令人肅然起敬,感嘆人心的,他是名副其實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