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間,倭寇來犯,此人率眾殺倭,血戰“上海灘”,以身殉國!

嘉靖年間,倭患猖獗,大批倭寇沆瀣漁民組成倭寇聯軍,對大明海疆襲擾不斷,沿海城防瀕臨癱瘓,倭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寸草不生,百姓苦不堪言,戶戶男丁香火斷絕,沿海繁華城鎮淪為人間地獄。

為了剿除倭患,大明帝國高層作出清剿的決策,但此時“戚家軍”尚未成軍,而大明海疆衛所早已腐朽沒落,明朝本土官兵無力抵抗火器先進的倭軍。
嘉靖年間,倭寇來犯,此人率眾殺倭,血戰“上海灘”,以身殉國!​ 在這種情況下,倭患肆意如同病毒般肆意蔓延於大明海疆一帶,明朝被瘟神的倭寇侵擾的苦不堪言。

本來沿海城鎮歷來為朝廷賦稅重點,明廷十之八九的國庫皆依賴於東南沿海,可以說任職於沿海城鎮的縣令都是“雁過拔毛的肥缺”。

然而自倭寇滋擾成風后,不少官員刻意迴避任職於沿海地帶,除了倭寇侵擾給他們的治理帶來諸多不便,對於沒有強力的軍隊保護的城鎮,無異於裸露在倭寇面前的“肥肉”,甚至稍有不慎即當人頭落地、性命不保。

一時間,沿海大批官員職位出現了空缺,而處於前燕的沿海城鎮的縣令幾乎出現了高額的空缺率。正當官員紛紛躲避就職沿海之際,一位叫唐一岑的舉人卻向朝廷申請前往崇明縣令就職。
嘉靖年間,倭寇來犯,此人率眾殺倭,血戰“上海灘”,以身殉國!唐一岑,字號不詳,廣西桂縣人。歷經多次鄉試勉強考上舉人,後發奮苦讀仍舊未能躋身進士行列。

在明朝,大凡要入仕做官,必須要考中進士,方能有做官資格,而舉人身份雖然也滿足致仕的條件,但一般而言絕大多數舉人都是在基層官僚衙門內從事幕後抄寫文書工作,很難進入仕途行列。

用當今的話來講,舉人就是“候補”的備胎,除非朝廷無人,才有躋身官場的可能,否則一輩子也只能老於戶牗之下而“駢死於槽櫪之間”。雖說唐一岑的運氣不佳,一連數次回合都沒能考中進士,但上天似乎對他又很關照。

在他閒賦期間,憂國忠君的唐一岑,每每聞聽倭寇犯邊,燒殺搶掠的傳聞,內心痛苦的憤懣不禁油然而生。

為此,他勤練武藝,專於蒐集倭寇動向信息,以期有朝一日能保家衛國、報效朝廷。然而,此時的大明海疆的局勢已完全趨於嚴重惡化, 沒有人敢冒著拖家帶口刀頭舔血趕赴沿海就職縣令。
嘉靖年間,倭寇來犯,此人率眾殺倭,血戰“上海灘”,以身殉國!​明廷為此焦慮不已,當得知朝廷為沿海官員的縣令人選愁眉不展之際,唐一岑挺身而出毛遂自薦其前往任職。帶著朝廷的殷切期望,唐一岑腦海中浮現出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毅然揚鞭策馬踏上了崇明縣令的險惡仕途。

到任後的唐一岑通過調研,發現崇明縣面朝大海,無險可守,原來的老城區殘破不堪,根本無法有效的地域倭寇來襲。為了儘快開展工作,唐一岑決定搬遷老城區重新逐漸新城。

於是唐一岑帶領著崇明父老鄉親開始了築城之路。 1554年秋,新城尚未完工的一天夜晚,唐一岑得到了一個不好消息:倭寇來了! 他曾考慮國倭寇主力尚在東南沿海,而崇明作為大明東部沿海,倭寇進攻最起碼得延後幾年,沒想到現實與預想來的快。

來不及多想的他,趁著倭寇登陸未穩率領城中軍民悉數殺出城外,倭寇立足未穩,被迫退退回海上。唐一岑命人在海邊嚴密監視倭寇動向,倭寇一時之間竟無法順利登岸。於是倭寇以重金買通了崇明千戶高才,並許諾倘若突破崇明城,日後將搶的的財物盡半平分。千戶高才遂將崇明城防薄弱之地賣與倭寇。

兩天後子夜,倭寇悄悄潛入崇明東門,唐一岑得報,率領100多位親兵趕赴東門據守,不巧剛出縣衙50米處,唐一岑等人與倭寇遭遇,雙方發生了激烈地巷戰。唐一岑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手舞大刀,接連砍死數名倭寇。

嘉靖年間,倭寇來犯,此人率眾殺倭,血戰“上海灘”,以身殉國!​其親率的100多名親兵當場戰死,望著橫屍街頭的戰友和數倍於己步步緊逼的倭寇,深陷包圍的唐一岑,聲嘶力竭地吶喊出“忠君為國”的口號,揮舞著大刀衝向了敵群,終因敵眾我寡,身負重傷,流血過多而當場殉國。

此時已近黎明,城中軍民,聞訊唐一岑戰死,縣城失守,個個義憤填膺,在顧國,樊漢兩位秀才組織號召下,高呼:“不殺倭寇,何以報唐公”,與倭寇展開血戰,戰至近午,殺死倭寇200多人,餘敵逃竄,崇明收復。

明朝歷史上有著太多類似唐一岑這樣的“小人物”,然而這些“小人物”並不以自己的位卑言輕而輕易放棄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

他們以自己的有限的權責採取著最大限度地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尊嚴的行動,當民族尊嚴、國家大義與事關生死擺在面前時,他們一無既往,毫不退縮的奮勇直前、戰鬥到底,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翦除倭寇,捍衛這朗朗乾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