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來了,你是先飲水還是飼料和飲水同步呢?

lvshuangli


大家好,我是突破烏江。

當雛雞出殼後,應立即把岀殼的雛雞放進育雛室內,並迅速清點雛雞數量,及時撿岀死雛,加以焚燒或深埋處理。

一般情況下,剛岀殼的雛雞,應採取先飲水後開食的飼餵方法,最好在24小時內飲上水。第一次飲水,選擇清潔乾淨的水源,並加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有利於提高雛雞成活率,增強幼雞仔體質和抵抗力。如果在冬季,由於溫度低,2周內最好飲溫水。當雛雞開始飲水後,不能再斷水。

雛雞飲水2~3小時,讓雛雞任意走動,並用喙啄食地面有求食慾望。開食最好安排在白天進行,如果夜間開食要增加足夠光照強度,使雛雞都可以看到飼料。飼餵量從每隻雛雞0.5克一次開始,以後隨日齡增長慢慢增加,到3日齡後可以轉換用料桶喂料。飼餵方法:一般1~3日齡的雛雞,每隔2小時喂一次,以後逐漸縮短飼餵次數。

育雛期間,環境條件好壞會影響雛雞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如果此階段條件發生異常變化,導致雛雞不適而遭到影響,後果非常嚴重,很難補償,所以應當加以特別重視。

掌握溫度至關重要,直接維繫到雛雞成活率。如果育雛時溫度太低,雛雞因怕冷常聚集扎堆取暖,精神狀態極差,行動遲緩,採食量差,飼料轉化率開始降低,卵黃吸收不良,嚴重容易引起感冒和拉痢疾等疾病。如果溫度太高,影響雛雞正常的新陳代謝,食慾逐漸減少,喜歡飲水,導致體質弱,生長髮育受障礙,也容易發生啄癖等不正常現象。

時常保持圈舍通風換氣,保持適宜溫度,理想溼度掌握在60~65%,在這種條件範圍雞感到舒適。每天保持有22小時光照,最好選用25瓦燈泡,安裝距地面高度2米左右。平時注意觀察雞群活動情況和精神狀態,仔細檢查糞便是否岀現異常,夜間雞群內有無不正常呼吸聲。

育雛期飲水、溫度和飲食是培育雛雞重要環節,必須加強精心護理,養殖一批健康強壯的雞崽,提高經濟效率。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突破烏江


雛雞來了,你是先飲水還是飼料和飲水同步呢?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根據我多年的蛋雞養殖經驗,雞苗進育雛室後隔一小會,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喂水和飼料了,因為前期育雛室溫度較高,雞苗較弱,所以前幾天都是喂得溫開水對電解多維等一些維生素。針對是否先喂水還是飼料,這沒有嚴格要求的,因為雛雞一般都是先喝水後才開食,所以我一般都是先加水接著就放飼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下育雛管理。

1、做好前期育雛室消毒、升溫工作,為雞苗進育雛室做準備。育雛室前期室溫保證在35度左右。

2、雞苗到育雛室後,隔一會可以給飲水器添水,前期必須用溫開水,水裡面添加電解多維、葡萄糖等營養微量元素。添完水後就可以添加飼料了,因為小雞一般在喝水後就開食了。

3、每天觀察雞群狀態,確保育雛室溫度合適,防止溫差過大造成雞群感冒。

4、經常觀察水壺,及時添水、換水。防止因高溫缺水。

5、按流程嚴格進行防疫工作。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吐槽!

【關注養殖達人,談天說地話養殖。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告訴我!】


養殖達人1997


一般先開飲

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溼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

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 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

雛雞對溼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溼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溼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溼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

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餵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蛋雛雞飼養管理要點

  一、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一)、雛雞數量預定:

  雛雞數量一定要按照雛雞舍大小進行預定。比如,有些養殖戶的雛雞舍與產蛋雞舍不配套,雛雞舍適合養2000羽,而產蛋舍可養到3000羽,為使產蛋舍佔滿籠位,就預定3000羽雛雞,結果由於育雛密度過大,導致雞群發育不整齊,達不到應有的產蛋高峰。

  (二)、進雛前檢修、清掃和消毒:要在進雛前2周檢修門窗、照明設施、堵好鼠洞、保證既能保溫又能通風,又有適宜的光照。對整個雞舍、雞籠、用具進行徹底清掃、消毒。

  注意事項:1、對用過的雞籠,水槽、料槽一定要清洗掉表面的有機物質,再進行消毒。

  2、進行燻蒸消毒時要求室溫在30℃左右,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28毫升、高錳酸鉀14克燻蒸,並密閉24小時。進雛前1天通風。

  二、雛雞飼養管理

  (一)、提供適宜溫度保持適宜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可直接影響雛雞體溫的調節、運動、採食、飲水、休息、飼料的消化吸收及腹中剩餘卵黃的吸收等生理環節。溫度過高、過低均對雛雞發育不利。進雛前幾天,育雛溫度要保持在33℃~35℃,以後隨著雛雞的生長,溫度可逐漸降低,通常每週下降2℃,至4周齡後,可保持在21℃~23℃。

  注意事項:1.溫度表懸掛的位置和刻度必須準確:溫度表使用前必須核對準確,懸掛在雛雞背部上方3~5釐米,過高或過低都不能準確反映舍內溫度;溫度表分佈要均勻,不能只懸掛在取暖爐附近。

  2、看雞施溫:即通過觀察雛雞的表現,正確控制育雛溫度。不同品種和批次的雛雞,對溫度的要求不一樣。同一品種,體質差的要求溫度偏高。所以要做到“看雞施溫”。具體方法為:①溫度適宜,雛雞活潑好動,食慾旺盛,飲水適量,糞便正常,睡覺分佈均勻,身體舒展。②溫度過高。雛雞遠離熱源,兩翅張開,伸頸張開喘氣.飲水頻繁。③溫度過低。雛雞相互擁擠、扎堆,多數靠近熱源。無食慾、更無飲欲。經常發生尖叫聲。

  (二)、適時通風換氣通風與保溫是一對矛盾,尤其冬季育雛,有些養殖戶重保溫輕通風,把雞舍搞得密不透風。當育雛舍通風不良時,氨氣濃度升高,使雞的抵抗力減弱。常會誘發呼吸道疾病,降低飼料轉化率,影響生長髮育,故應適時通風。第1周雛雞排洩較少,以保溫為主,適當打開天窗即可;第2周以後雛雞呼吸量和排糞量逐漸增多,需適當加大通風量,通風應安排在中午溫度高時進行,通風之前將室溫提高2~3℃;通風時注意不要形成“賊風”和“穿堂風”,以減少對雛雞的刺激和危害。

  (三)、提供適宜的光照光照在整個養雞過程(特別是蛋雞)中是至關重要.育雛期光照不足,則雛雞覓食不足.影響生長髮育:光照度或光照時間過長.則易引起雛雞的啄癖,因此適宜的光照在育雛階段尤為重要。一般l~3日齡採用24小時光照。每15平方米育雛舍用l盞40W的白熾燈懸掛於離地面2米高的位置即可。從第4天起,每天減少l小時光照.直到採用自光照;光照強度從第二週開始改為每15平方米育雛舍用1盞25W自熾燈。

  (四)雛雞飲水

  雛雞應先飲水後開食,這樣有利於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殘留卵黃、排除胎糞、增進食慾,尤其對長途運輸的雛雞,可有效補充運輸途中所損失的水分。雛雞到達前2小時,飲水器裝1/3水,放入籠內,使雛雞到達時飲水溫度達25℃左右。雛雞到達後,先飲水1~2小時再開食。注意觀察飲水器水位,不可斷水,每天換水次數不能少於3次,有條件的可用涼開水。飲水中添加電解質多維,3%葡萄糖、恩諾沙星藥物;添加物不宜長時間連續使用,每次配製後應讓雛雞在2小時左右飲完為宜,然後換成清水。

  飲水量計算方法:一般春秋兩季:給水量=投料量×2(即料水比為1:2)冬季:給水量=投料量×2~1(即料水比為1:2~1)夏季:給水量=投料量×3~5(即料水比為1:3~5)

  (五)飼料和飼餵1、飼料:在育雛期間應飼餵營養平衡的顆粒飼料,根據體重達標情況,確定更換飼料時間。

  2、飼餵方法:雛雞先飲水2小時,再開始喂料。最初幾天把飼料撒在報紙上或淺盤中,以便雞群採食。5日齡後要換用小型料槽或料桶。飼餵時應依據“少給勤添”的原則,一般在15日齡前每3小時喂飼1次,以後每3.5~4小時喂飼1次。每次喂飼的飼料量,雛雞能在20~30分鐘內吃完。喂多了會影響雛雞食慾,並造成飼料被汙染,喂的太少則雛雞總的營養攝入不足,影響生長髮育。

  3. 飼料用量的計算方法:10日齡以內的雛雞:每隻雞的日用料量(克)=日齡數+2(克)11~20日齡雛雞:每隻雞的日用料量(克)=日齡數+1(克)21~50日齡:每隻雞的日用料量(克)=日齡數(克)

  51~150日齡:每隻雞的日用料量(克)=50+(日齡數-50)/2(克)

  (六)斷喙

  一般斷喙的最佳日齡為7~10日齡,斷啄部位,上喙從尖端到鼻孔1/2處,下喙剪斷1/3,俗稱“地包天”。斷喙注意事項:1、斷喙前空料4小時,在前1天和後3天的飲水中加入金泰維或微囊聚合藻。2、斷喙時使用電熱斷喙器。燒灼時間為2.5~3秒,時間太短則會止血不完全。斷喙時刀片須燒於593℃,刀片呈櫻桃紅色,方可進行操作。3、斷喙後數天內,在料槽中加入較厚的飼料層,避免雛雞啄空料槽使傷口感染。4、斷喙後三天不要進行任何免疫,斷喙前後3天不要進行支原體免疫。

  5、非健康雞群不可進行斷喙。

  (七)看雞用料根據雞群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進行合理換料,是培育優質後備雞群,保證雞群高產、穩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一般前6周齡使用雛雞料;7~8周齡使用過渡料;9~15周齡以後使用大雞料;16周齡起將大雞料換成產前料。但在生產中,要根據雞群的發育狀況調整換料時期。前期使用優質雛雞料,直到脛長達85毫米換成育成料。若脛長達標而體重超標(如8周齡時雞群脛長80毫米,體重680克,較標準體重超出60克),可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降低飼料能量水平;或減少飼餵次數;或每週停喂1天。(無論採取那種方法,只是減慢雞隻增重速度,絕對不可出現減重現象)。若脛長達標而體重低於標準時應採取以下措施:繼續使用優質雛雞料,另外在飼料中添加2%的脂肪,並在1周後檢查體重情況,仍達不到標準,可間隔1周再添加1周脂肪。雞群達到開產體重後可直接換喂產蛋料。總之,雛雞生長髮育優劣直接影響成年蛋雞的生產性能。養殖場必須據實際情況,抓住關鍵環節,制定出科學的育雛期方案,為取得優良的產蛋成績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