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演義?

蛋小殼是誘受


《三國演義》人物面目清楚,讓人拍案稱絕,是近三百年來第一奇書。

一、關羽——義絕

關羽終身守“義”,以身盡“忠”。是一個集忠義勇武於一身的古往今來名將中的第一奇人。在民間,關公是影響最大的神,文廟孔子遠不如武廟關公多。關羽的勇武:“溫酒斬華雄”,是第一次光彩照人的亮相,華雄之頭擲於地上,杯中的酒還是熱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中,充滿殺機的環境裡,他從容鎮定,談笑風生。中了曹仁的毒箭,名醫華佗為他“刮骨療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關羽的忠義:兵敗被圍,巧妙的以“降漢不降曹”地策略,曹操封以高官,給予厚祿,贈美女,饋錦袍,送名馬, 富貴都不能使他違背桃園盟誓,一旦得知劉備下落,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尋兄報主。華容道上,關羽率領500削刀手攔住了敗退的潰不成軍的曹操。“止有三百餘騎,並無衣甲鎧袍整齊者”,在此絕境下,曹操央求關羽,曹操是圖謀篡位的“漢賊”,是劉備集團死敵,關羽又與諸葛亮立下軍令狀,絕不能放過。但曹操又是關羽人生的知己,對他情深意重,他放過了曹操,願用生命報答。毛宗崗嘆道:“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二、曹操——奸絕

曹操最令人憎惡的一件事,就是故意殺死呂伯奢,呂伯奢在危急時候救了他,而他懷疑人家要出賣自己,殺死呂伯奢全家,一看人家拿繩子準備刀是要給他殺豬。和陳宮急忙逃走,路遇買酒而歸的呂伯奢,曹操又把他也殺死。同行陳宮不解的問,殺了人家全家那是誤殺,現在明知人家危急時刻救了你,誤殺了人家全家。人家熱情招待,你卻把恩人斬盡殺絕,怎麼能恩將仇報?曹操毫無悔意卻說人心隨時變。“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書中還有曹操很多殺害賢良的描寫,如殺名醫華佗,逼死荀彧,借罪殺楊修,亂棒打死皇后等,為了報父仇,在徐州屠城,濫殺無辜,曹操的狠毒登峰造極。

三、諸葛亮——智絕

首先他外表俊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未出茅廬定三分天下。他舌戰群儒,又能談笑用兵,言語殺敵,魏國軍事王朗,就是在陣前被諸葛亮三言兩語,罵得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諸葛亮知識淵博,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能夠巧妙利用大自然來打勝仗,如在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中,箭不足,他就趁濃霧向敵人草船借箭;火攻最好,在什麼時候起東風是關鍵,他就能準確預測天氣,定下行動日期,對打敗曹操起到決定作用。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更是無人能及,戰場上他運籌帷幄,戰功赫赫。如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領軍隊毫不費力就活捉了他,但孟獲不服氣,諸葛亮就放他回去,結果一連捉七次放幾次,孟獲終於輸得心服口服。最神奇的是,他會用石頭布成“八陣圖”,每日每時變化多端,可比十萬精兵。

《三國演義》的人物面目清楚,義就義得義薄雲天,奸就奸得狠毒絕頂,智就智得神機妙算,讀者一翻開書,就見得到每一個人物,形象分明,愛憎清楚。


明琦看社會


胡適之在《三國志演義·序》中說的一句話非常精闢,“《三國志演義》不是一個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義家的共同作品”。今天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經歷了一個長期流傳的過程。比較重要的版本有元代《三國志平話》、明代《三國志通俗演義》(即一般說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以及清代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

今天的《三國演義》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直接摘錄和翻譯史書,一部分是經過史書進行的改變,一部分是對民間口頭創作進行的整理加工。其中一大部分是民間口頭創作的成分,所以,儘管其距離真實的歷史有一段距離,但是它卻表達了大眾的思想傾向和審美情趣,可以說是古代人民的集體結晶了,可以作為民間思想史考察。

但也正因如此,《三國演義》會出現一些矛盾之處。儘管羅貫中等小說家將不同故事編在一起的時候,有意識使其成為一個統一體,但是也有一定粗疏之處。我們會覺得,為什麼前期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不能預防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戰呢?為什麼最後不能打敗魏國呢?實際上所謂前期的“料事如神”,比如博望坡之戰、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等都是摘自民間創作。所以難免有頭重腳輕之感,這也是《三國演義》魅力後期不如前面的原因。

當然,《三國演義》能成為名著還是瑕不掩瑜的。小說家在整理加工資料的時候,也有意識用自己的文筆加強了故事的緊密型、作品的文學性和邏輯的合理性。比如在《三國志平話》中,開頭即宣傳因果報應思想,說曹劉孫是漢初被殺的功臣韓信、彭越、英布轉世,而到《三國演義》中就給刪除了。而引用楊升庵的《臨江仙》開頭,直到今天都成為經典。


林屋公子


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三國演義》享有崇高之極的地位,沒有任何一部小說比得上,近三百年來,向來稱之為”第一才子書“或“第一奇書”。《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就文學而論,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確是第一流的,中國後世的小說家都從其中吸取了營養。它的佈局和氣氛安排也是高明之極,例如劉備“三顧茅廬”,一步一步把本書的主角諸葛亮從喧天的鑼鼓聲中引出場來;又如”草船借箭”的寫箭,“借東風”的寫風,一步逼一步地,扣得很緊。這一類手法,在外國小說名著中極少見到。外國小說的主角往往一下子就出了場,或者是閃閃縮縮,面目模糊。《三國演義》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義薄雲天,奸就奸得狠毒絕頂,讀者一翻開書就見得到每一個人物立場分明,愛憎清楚。

不難看出,羅貫中是想把劉備塑造成一名仁義君主的,這跟他一向主張皇室正統有關。在爭霸天下的群雄裡,劉備是東漢皇族後代,人稱“劉皇叔”,所以羅貫中把他作為正面主角,用了很多細節來烘托他的仁義寬厚。比如劉備的“哭”。羅貫中幾乎無時無刻不寫劉備的哭:請諸葛亮,哭得衣襟盡溼;憐庶民,劉備大慟;慰虎將,邊哭邊摔兒子;脫虎口,哭拜新娘子;白帝託孤,淚流滿面……最著名的片段就是劉備欲投江自盡和摔兒子。曹操大軍追來,百姓和劉備一起逃亡。“玄德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劉備不想辦法解決問題.卻要當眾投河自殺,他當然知道將士們不會讓他跳下去。他這一哭,配合一番裝腔作勢,就把人心完全收買了。在“摔子”一段裡,趙雲拼死救回太子,見到劉備,喜極而泣。劉備也哭了,接過孩子,卻把他摔在地上,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他這一哭一摔,令趙雲泣拜日:“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從此更加死心塌地效忠於他。眼淚歷來是政治家的工具,劉備運用得非常自如,故而籠絡了一批賢臣良將心甘情願為他爭天下。

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封建士大夫眼裡是大逆不道的。所以羅貫中把他寫成另一個極端。跟劉備剛好相反,他殘暴、多疑、陰險、狡猾……總之,是種種惡德的代表。曹操最令人憎惡的一件事就是,呂伯奢在危急時候救了他,而他卻懷疑人家要出賣自己,把呂金家殺光。此外,書中還有曹操很多殺害賢良的描寫:如殺名醫華陀、逼死荀口、借罪殺楊修、亂棒打死皇后等。他愛人才,對籠絡人心也很有一套。但如果人才不聽話,他往往殺心頓起。不過,曹操畢竟是當時爭霸天下的人物裡實力最雄厚的一個,兵精將廣,還統一了中國北部。如果只有奸詐殘暴而沒有真正的魄力,是不會有那麼多優秀的追隨者的。羅貫中在這方面也寫得很成功。他用“大笑”來表現這一點。最生動、最富有戲劇性的就是赤壁之戰的“三笑”。曹操八十三萬大軍被孫劉聯軍燒得落花流水,他在數千將士的保護下急急逃竄。“回望火光漸遠,操心方定,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諸將問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別人,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說猶未了,刺斜裡一彪軍殺出,大叫:‘我趙子龍在此等候多時了!一番打鬥終於逃脫,魏軍停下休息。“操坐於疏林之下,仰面大笑。”眾人問,剛才丞相笑周瑜諸葛亮,引出趙子龍來,折了許多人馬。如今為何又笑?曹操的答案和上次一樣,結果引出張飛來。於是又一番打鬥,只剩三百餘騎逃脫。大家跑得精疲力竭之時,曹操卻又在馬上“揚鞭大笑”。眾人想必已經覺得他的笑不太吉利,但領導大笑,下屬豈能不捧場,於是再問:“丞相何又大笑?”答案自然還是:“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話沒說完,關羽截住去路。且不說曹操是否總是笑得早了一點,他能在如此狼狽的情形之下,依然保持自信樂觀,一笑再笑,比起一哭再哭的劉備,更有領袖的豪邁氣概,堪稱“一代梟雄”。

但本書最受歡迎的角色並不是他們,而是諸葛亮。他是羅貫中塑造得最完美,近乎神化的形象。首先,他外表俊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劉備一見就有好感,立刻委以重任,而和他齊名的龐統因為長得醜,劉備一見就心中不悅,把龐打發去當小縣令。可見諸葛亮相貌之不凡。同時,他口才極好,既能出口成章,舌戰群儒,又能談笑用兵,言語殺敵。魏國軍師王朗就是在陣前被諸葛亮三言兩語,罵得“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諸葛亮知識廣博,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能夠巧妙利用大自然來打勝仗。如在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中,箭不足,他就趁濃霧,向敵人“草船借箭”;火攻最好,但什麼時候起東風是關鍵,他則能準確預測天氣,定下行動日期,對打敗曹操起到決定性作用。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更是無人能及。戰場上他運籌帷幄,算無遺策,戰功赫赫。如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領軍毫不費力就活捉了他。但孟獲不服氣,諸葛亮就放他回去,大家再打。結果一連提七次,放七次,孟獲終於輸得心服口服。最神奇的是,他會用石頭布成“八陣圖”:“反覆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