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

蛋小壳是诱受


《三国演义》人物面目清楚,让人拍案称绝,是近三百年来第一奇书。

一、关羽——义绝

关羽终身守“义”,以身尽“忠”。是一个集忠义勇武于一身的古往今来名将中的第一奇人。在民间,关公是影响最大的神,文庙孔子远不如武庙关公多。关羽的勇武:“温酒斩华雄”,是第一次光彩照人的亮相,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杯中的酒还是热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中,充满杀机的环境里,他从容镇定,谈笑风生。中了曹仁的毒箭,名医华佗为他“刮骨疗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关羽的忠义:兵败被围,巧妙的以“降汉不降曹”地策略,曹操封以高官,给予厚禄,赠美女,馈锦袍,送名马, 富贵都不能使他违背桃园盟誓,一旦得知刘备下落,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寻兄报主。华容道上,关羽率领500削刀手拦住了败退的溃不成军的曹操。“止有三百余骑,并无衣甲铠袍整齐者”,在此绝境下,曹操央求关羽,曹操是图谋篡位的“汉贼”,是刘备集团死敌,关羽又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绝不能放过。但曹操又是关羽人生的知己,对他情深意重,他放过了曹操,愿用生命报答。毛宗岗叹道:“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二、曹操——奸绝

曹操最令人憎恶的一件事,就是故意杀死吕伯奢,吕伯奢在危急时候救了他,而他怀疑人家要出卖自己,杀死吕伯奢全家,一看人家拿绳子准备刀是要给他杀猪。和陈宫急忙逃走,路遇买酒而归的吕伯奢,曹操又把他也杀死。同行陈宫不解的问,杀了人家全家那是误杀,现在明知人家危急时刻救了你,误杀了人家全家。人家热情招待,你却把恩人斩尽杀绝,怎么能恩将仇报?曹操毫无悔意却说人心随时变。“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书中还有曹操很多杀害贤良的描写,如杀名医华佗,逼死荀彧,借罪杀杨修,乱棒打死皇后等,为了报父仇,在徐州屠城,滥杀无辜,曹操的狠毒登峰造极。

三、诸葛亮——智绝

首先他外表俊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未出茅庐定三分天下。他舌战群儒,又能谈笑用兵,言语杀敌,魏国军事王朗,就是在阵前被诸葛亮三言两语,骂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诸葛亮知识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能够巧妙利用大自然来打胜仗,如在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中,箭不足,他就趁浓雾向敌人草船借箭;火攻最好,在什么时候起东风是关键,他就能准确预测天气,定下行动日期,对打败曹操起到决定作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无人能及,战场上他运筹帷幄,战功赫赫。如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领军队毫不费力就活捉了他,但孟获不服气,诸葛亮就放他回去,结果一连捉七次放几次,孟获终于输得心服口服。最神奇的是,他会用石头布成“八阵图”,每日每时变化多端,可比十万精兵。

《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义就义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绝顶,智就智得神机妙算,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得到每一个人物,形象分明,爱憎清楚。


明琦看社会


胡适之在《三国志演义·序》中说的一句话非常精辟,“《三国志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经历了一个长期流传的过程。比较重要的版本有元代《三国志平话》、明代《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一般说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以及清代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今天的《三国演义》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接摘录和翻译史书,一部分是经过史书进行的改变,一部分是对民间口头创作进行的整理加工。其中一大部分是民间口头创作的成分,所以,尽管其距离真实的历史有一段距离,但是它却表达了大众的思想倾向和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古代人民的集体结晶了,可以作为民间思想史考察。

但也正因如此,《三国演义》会出现一些矛盾之处。尽管罗贯中等小说家将不同故事编在一起的时候,有意识使其成为一个统一体,但是也有一定粗疏之处。我们会觉得,为什么前期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不能预防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呢?为什么最后不能打败魏国呢?实际上所谓前期的“料事如神”,比如博望坡之战、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等都是摘自民间创作。所以难免有头重脚轻之感,这也是《三国演义》魅力后期不如前面的原因。

当然,《三国演义》能成为名著还是瑕不掩瑜的。小说家在整理加工资料的时候,也有意识用自己的文笔加强了故事的紧密型、作品的文学性和逻辑的合理性。比如在《三国志平话》中,开头即宣传因果报应思想,说曹刘孙是汉初被杀的功臣韩信、彭越、英布转世,而到《三国演义》中就给删除了。而引用杨升庵的《临江仙》开头,直到今天都成为经典。


林屋公子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它的布局和气氛安排也是高明之极,例如刘备“三顾茅庐”,一步一步把本书的主角诸葛亮从喧天的锣鼓声中引出场来;又如”草船借箭”的写箭,“借东风”的写风,一步逼一步地,扣得很紧。这一类手法,在外国小说名著中极少见到。外国小说的主角往往一下子就出了场,或者是闪闪缩缩,面目模糊。《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绝顶,读者一翻开书就见得到每一个人物立场分明,爱憎清楚。

不难看出,罗贯中是想把刘备塑造成一名仁义君主的,这跟他一向主张皇室正统有关。在争霸天下的群雄里,刘备是东汉皇族后代,人称“刘皇叔”,所以罗贯中把他作为正面主角,用了很多细节来烘托他的仁义宽厚。比如刘备的“哭”。罗贯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写刘备的哭:请诸葛亮,哭得衣襟尽湿;怜庶民,刘备大恸;慰虎将,边哭边摔儿子;脱虎口,哭拜新娘子;白帝托孤,泪流满面……最著名的片段就是刘备欲投江自尽和摔儿子。曹操大军追来,百姓和刘备一起逃亡。“玄德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刘备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却要当众投河自杀,他当然知道将士们不会让他跳下去。他这一哭,配合一番装腔作势,就把人心完全收买了。在“摔子”一段里,赵云拼死救回太子,见到刘备,喜极而泣。刘备也哭了,接过孩子,却把他摔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他这一哭一摔,令赵云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从此更加死心塌地效忠于他。眼泪历来是政治家的工具,刘备运用得非常自如,故而笼络了一批贤臣良将心甘情愿为他争天下。

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封建士大夫眼里是大逆不道的。所以罗贯中把他写成另一个极端。跟刘备刚好相反,他残暴、多疑、阴险、狡猾……总之,是种种恶德的代表。曹操最令人憎恶的一件事就是,吕伯奢在危急时候救了他,而他却怀疑人家要出卖自己,把吕金家杀光。此外,书中还有曹操很多杀害贤良的描写:如杀名医华陀、逼死荀口、借罪杀杨修、乱棒打死皇后等。他爱人才,对笼络人心也很有一套。但如果人才不听话,他往往杀心顿起。不过,曹操毕竟是当时争霸天下的人物里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兵精将广,还统一了中国北部。如果只有奸诈残暴而没有真正的魄力,是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追随者的。罗贯中在这方面也写得很成功。他用“大笑”来表现这一点。最生动、最富有戏剧性的就是赤壁之战的“三笑”。曹操八十三万大军被孙刘联军烧得落花流水,他在数千将士的保护下急急逃窜。“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在此等候多时了!一番打斗终于逃脱,魏军停下休息。“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人问,刚才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出赵子龙来,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曹操的答案和上次一样,结果引出张飞来。于是又一番打斗,只剩三百余骑逃脱。大家跑得精疲力竭之时,曹操却又在马上“扬鞭大笑”。众人想必已经觉得他的笑不太吉利,但领导大笑,下属岂能不捧场,于是再问:“丞相何又大笑?”答案自然还是:“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话没说完,关羽截住去路。且不说曹操是否总是笑得早了一点,他能在如此狼狈的情形之下,依然保持自信乐观,一笑再笑,比起一哭再哭的刘备,更有领袖的豪迈气概,堪称“一代枭雄”。

但本书最受欢迎的角色并不是他们,而是诸葛亮。他是罗贯中塑造得最完美,近乎神化的形象。首先,他外表俊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刘备一见就有好感,立刻委以重任,而和他齐名的庞统因为长得丑,刘备一见就心中不悦,把庞打发去当小县令。可见诸葛亮相貌之不凡。同时,他口才极好,既能出口成章,舌战群儒,又能谈笑用兵,言语杀敌。魏国军师王朗就是在阵前被诸葛亮三言两语,骂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诸葛亮知识广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能够巧妙利用大自然来打胜仗。如在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中,箭不足,他就趁浓雾,向敌人“草船借箭”;火攻最好,但什么时候起东风是关键,他则能准确预测天气,定下行动日期,对打败曹操起到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无人能及。战场上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战功赫赫。如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领军毫不费力就活捉了他。但孟获不服气,诸葛亮就放他回去,大家再打。结果一连提七次,放七次,孟获终于输得心服口服。最神奇的是,他会用石头布成“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