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你認為誰才是第一謀士?請說說看法?

清風畫院


亂世出英雄,也出謀士。三國時期謀士很多,著名的有毛玠、郭嘉、荀彧、程昱、荀攸、許攸、諸葛亮、龐統、魯肅、張昭等,嚴格地說,司馬懿也是一個謀士。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從謀略和計謀兩個層次來看的話,還是可以看謀士的水平及其在事主心中的地位。下面我們就來捋一捋。

毛玠:為曹操制定“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定了一個基調。同時,為曹操遴選清廉正直之士。

郭嘉:官渡之戰前夕,向曹操提出著名的“公有十勝、紹有十敗”的論斷;劉備投曹時,又向曹操提“不可因除一人之患而阻四海之望”的諫言;曹操久攻呂布不下時,他又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公元200年,曹操欲攻劉備但憂袁紹趁機襲擊許都,郭嘉作出了 “袁紹優柔寡斷,不可能迅速攻擊許都”判斷,勸曹操速攻劉備;袁紹官渡戰敗後,郭嘉力排眾議,勸曹操退兵,待袁尚、袁譚兄弟自殘兩敗俱傷時,再出兵消滅袁氏;公元205年,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收附民心,產生千金市骨之效。以上可以看出,郭嘉善於分析敵手心理,捕捉戰機,提的是戰術性的計謀。

荀彧:面對張邈、陳宮等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並向曹操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戰略方針,勸曹操以兗州為基地積蓄實力;勸曹操迎漢獻帝,使曹操獲“挾天子令諸候”的戰略優勢;官渡之戰時,曹操軍糧將盡,士兵疲憊,有退許昌之意,荀彧勸曹操堅守,等待用奇謀的良機;官渡之戰後,又勸曹操一鼓作氣平定河北;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看出,荀彧對曹操是戰略性的作用。

程昱:面對張邈、陳宮等叛亂與荀彧一起保全兗州三城;公元194年,在曹操與呂布交戰失利的情況下,勸曹操放棄與袁紹連和的想法;公元200年,程昱以七百兵守鄴城,嚇阻袁紹;公元203年,程昱與李典打敗高藩,疏通水道,助曹操滅袁尚、袁譚;公元208年,算定孫劉聯盟;公元211年,田銀、蘇伯謀反,程昱勸曹丕不要殺投降士卒。

荀攸:公元198年,獻計助曹操大破張繡、劉表聯軍;同年,獻計水灌下坯城,擒殺呂布;公元200年,獻疑兵之計解白馬之圍,並大破袁軍;官渡之戰開始後,荀攸算定袁將韓猛押運糧草將至,建議曹操派徐晃截擊,取得勝利;同時,勸曹操採納來降謀士許攸的建議,進攻烏巢,又勸曹洪接受張郃、高覽的投降。曹操親口說,為他安撫內外的人是荀彧,荀攸則次之。

許攸:在袁紹未得重用,投曹後獻火燒烏巢之計;助曹操攻破鄴城後因恃功被殺。

司馬懿:公元219年,向曹操獻屯田之策;同年,向曹操獻離間計,促孫權派呂蒙俘殺關羽;224年,曹丕伐吳,司馬懿鎮守許昌;228年,擒殺孟達;諸葛亮伐魏時,率兵抗蜀,並致諸葛亮累死;238年,率軍平定遼東;此後又征討東吳,成為託孤重臣,發動政變,最終成為西晉奠基人。

諸葛亮:公元201年,與劉備隆中對,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赤壁之戰時,力促孫劉聯盟;公元208年,獻計平定荊南四郡;公元210年,向劉備推薦龐統;公元214年,與劉備會師成都,助劉備取得益州;公元221年,勸劉備登基稱帝;公元223年,劉備託孤諸葛亮;225年,率軍平定南部叛亂;227年,開始北伐中原,至234年病逝五丈原。託孤期間,諸葛亮治理益州,大小事務皆由其決斷。

龐統:公元212年,向劉備獻徵蜀上中下三計,劉備用其中計;214年,戰死雒城。

魯肅:公元200年,為孫權提“鼎足江東”戰略規劃;208年力主抗曹,並促成孫劉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周瑜死後,主持東吳軍政,期間為顧全大局,周旋荊州,後孫劉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並隨孫權攻破皖城。

張昭:為孫策料理內務,助孫權穩固權力。

從以上分析羅列來看,若以功績論,司馬懿當排第一;若從忠主出謀這一立場論,諸葛亮當排第一,荀彧排第二,魯肅排第三,毛玠第四,郭嘉第五。不知各位網友是否贊成。


愚公姓李


以演義敘術,第一謀士當然是諸葛亮了。大謀隆中對,從自董卓以來,到復興漢室,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對白手起家的劉備信心十足,是要多大的魄力。小謀,出謀就見成效。羅貫中老先生把諸葛亮演繹得半人半仙,無所不能。從謀略,軍事,外交,發明創造,文章書法,無所不精,無處不高明。特別是兵法,行軍佈陣,五行八卦,六神遁甲,三國獨一無二。從東吳外交,赤壁之戰,佔領荊州,進取成都,安定蜀中,無不顯示諸葛亮高超智慧,深謀運慮。特別是先帝去世後,五路大軍謀犯蜀漢,諸葛亮在家二天就輕鬆化解所犯之敵,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也。南平孟獲,穩定南中。進行北伐,穩中有進,與敵周旋,變化多端。丟失街亭也非諸葛之過,是馬稷不聽號令所至。唯有小小瑕疵,沒有攻克陳倉,也因連日大雨,糧草供給困難所至。縱觀諸葛亮之謀,三國無人出其之右。


劉坤忠120


三國謀士第一是諸葛亮

在三國時期,戰爭紛亂的環境,誕生了一大批的,軍事謀略人才,演繹著精彩的爭鬥故事,比較有名的,在蜀漢陣營裡有諸葛亮,龐統,法證等,在魏國陣營裡有司馬懿,郭嘉,荀彧,許攸,在東吳中有周瑜,魯肅等

何為謀士,作為謀士就是在一件事情沒有發生或將要發生之時,其事件發生的過程及結果已瞭然於胸,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已經行動方案。

縱觀三國中每個謀士的故事描述來分析,諸葛亮,司馬懿,魯肅當列前三位,

能有三國的三足鼎立局面魯肅功不可沒,在曹操的強大壓力下,東吳積極主戰且主張聯合劉備的魯肅是第一人,並且是他往返於劉備與孫權之間,從中斡旋促成孫劉的聯合抗曹,如不然,肯定的是曹操一統天下,魯肅的謀略為東吳贏得幾十年的時間,所以魯肅名列第三。

司馬懿名列第二,司馬懿與諸葛亮不相伯仲,司馬懿能看清局勢,忍辱負重,不與諸葛亮強抗,採取守式,雖沒有與諸葛亮分出高下,但最終以長壽,併為後世統一天下打下堅固基礎,故該得第二。

諸葛亮第一,諸葛亮在沒出山之時,以某定了三分天下的打局,在劉備沒有立錐之地之時,跟隨劉備,屢出奇謀,最終邦劉備打下三分天下,受到世人崇拜與敬仰,雖然,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伯仲之間難分勝負,但是,司馬懿始終是防守,而諸葛亮卻是進攻的態勢,因此,從氣勢上講,諸葛亮更勝一籌,故諸葛亮第一。

也許有人質問,怎麼沒有周瑜?周瑜可是東吳的大都督啊,

其實周瑜的謀略真的比其他幾位不行,首先他沒有司馬懿的那種審時度勢能力,面對諸葛亮用美人計,終成笑話,不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這都是鐵定的事實,可以參考張飛傳,劉備傳,趙雲傳,從這一點,目光遠不如其他人。

以上僅為個人所見,希望大家點評交流


隨緣59688


論天文地理,人間百態、無所不精,五行八卦、六神遁甲、無所不通。舌戰群雄、赤壁之戰、魯肅崇拜。空城計:司馬懿兵退三十里。六出祁山:司馬懿不敢對陣。七擒孟獲,口服心服。行軍佈陣、運籌把握丶屢出奇謀。最後諸葛亮病逝、蜀軍搬師回朝,司馬懿都不敢追殺,諸葛亮真奇人也!神人耶也!


藍盾門業趙德銀


我個人認為《三國演義》中的第一謀士非諸葛亮莫屬。諸葛亮在沒出山之前已經和劉備說過,當今天下各路諸侯紛爭,曹操的魏國已經佔了“天時”。孫權的吳國已經佔了“地利”。同時也給劉備指明瞭方向,進取西川佔取“人和”。劉備也是按著諸葛亮的謀略建立了蜀國。


桀驁不馴125511184


絕對是的諸葛亮,只是說演義中的,其實歷史中真的沒有演義中那麼厲害,甚至很多不是他做的都放在他身上,不如說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包括三氣周瑜,歷史中本來就不存在,甚至就不是講他的,我其實認為是郭奉孝,天妒英才,曹操曾說:“若奉孝在,孤何至於此”,可見曹操對他的評價如之高。


半晚涼開水


苐一謀士郭嘉,有郭嘉不死諸葛不出之說。


手機用戶名白楊


三國演義中,毫無疑問諸葛亮。


李中WOW


賈詡。真正的高人。既沒有遁世以顯清高,又沒有爭名奪利咄咄逼人。顯示了才能而且全身而退得以善終,足夠了。


磨刀老頭


司馬懿,諸葛亮,為打敗他,江山回他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