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往事 北洋海軍在新加坡的拜師故事

清王朝在1888年正式批准設立的北洋海軍,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某種意義來說,也可以認為是第一支現代的海軍艦隊。從籌建開始,北洋海軍就扮演著事實上的國家海軍角色,其活動範圍並不僅僅侷限於“北洋”所指的黃渤海地區,實際上北洋海軍的活動範圍北起俄羅斯海參崴,中至日本、朝鮮,南迄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南洋地區,是當時東亞最為活躍的一支海上力量。

1889年冬季,北洋海軍循舊曆,從北方南下過冬、巡弋,春節駐泊於香港。3月末,在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的率領下,“定遠”“鎮遠”“經遠”“來遠”“致遠”“靖遠”“濟遠”7艦編隊從香港出發,前往越南西貢、以及菲律賓群島訪問,途中首次正式訪問了英國在遠東的重要殖民地新加坡。

在北洋海軍訪問新加坡期間,發生了一件於當地十分轟動的事件。即到訪的中國各艦艦長突然於一天盛裝拜訪當地一座小小的律師樓(墨經梳律師樓),引起當地人紛紛尾隨圍觀。抵達律師樓後,戎裝佩劍的中國軍官並不是要辦理法律事務,也沒有與律師樓的東家有所交際,而是集體參拜一位在律師樓工作的普通文書,軍官們紛紛五體投地,行三叩九拜大禮,此舉在當地引起轟動,事後才漸漸瞭解,那位受到中國軍官叩拜的老者,實際曾是這些軍官們的老師,北洋海軍不遠千里首次正式訪問新加坡之際,各艦長們沒有忘記尊師重道。

受到北洋海軍軍官集體敬拜的老者,名叫曾錦文,本身也極具傳奇色彩。

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福建馬尾創辦了中國首個綜合性的近代化海防機構——船政,同時舉辦中國首個西式的海軍軍官學校和船舶工程學校,即著名的船政後學堂和前學堂。當時,船政學堂的招生主要在福州地區展開,籍貫福州、1851年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的曾錦文也前來報名入讀,時年15歲的曾錦文由於之前曾在檳榔嶼的大英義學(Penang Free School)學習,英文能力遠遠超過當時在讀的福州本地學生,在缺乏師資,由其缺乏外語人才的情況下,船政後學堂破格建議曾錦文退學,轉而將他提拔為助教,配合當時年僅25歲的英國海軍軍官嘉樂爾(J.Carroll)開展船政後學堂的教學工作。

尊師往事 北洋海軍在新加坡的拜師故事

船政後學堂第一屆駕駛班學生合影,鄧世昌、劉步蟾、林泰曾等後來成長為北洋海軍中堅骨幹的將領都在其中

當時船政後學堂採取快慢班制度,根據學員的資質和學習進度,將首屆航海專業分為一、二兩個班級,其中一班為學習進度較好的快班,由嘉樂爾教授,二班為學習程度相對較慢的班級,主要由曾錦文教授,當一班學生畢業後,再由嘉樂爾對二班進行強化教學。同時,船政後學堂採取一師制,即每個班級的所有課程均有一位老師全部包辦。由此,曾錦文就與很多船政後學堂學生都有了師生之誼,如葉祖珪、黃建勳等。

1872年,曾錦文因故從船政後學堂辭職,回到南洋,輾轉到了新加坡定居工作,未能料想的是,那些年紀只比他小几歲,甚至年紀還比他大的學生們,仍然記得這位小老師。10餘年過去後,在船政後學堂早期畢業生已經擔當起中國海防重任之際,這些已經身為將官、艦長的學生們,依然牽掛著這位老師,乃至於在到訪新加坡時,特意前去行了師生大禮。

尊師往事 北洋海軍在新加坡的拜師故事

船政後學堂首任助教曾錦文

從當時的一些細節看,到新加坡拜訪老師並非是北洋海軍軍官的臨時起意,可能早在香港乃至威海衛時,這些學生們就已經預做了準備。對曾錦文行三叩九拜大禮時,這些北洋海軍軍官還同時給老師獻上了一份頌詞,頌詞由林泰曾撰稿,劉步蟾書寫,直接到新加坡拜師的各軍官沒有在頌詞上具體列明,而當時在威海衛等地,無法親自來拜師的軍官們的名字則附在頌詞之後,分別是李和、薩鎮冰、黃建勳、戴伯康、林穎啟、林履中、藍建樞等。

頌詞的具體內容為:

……我朝肇興船政之始,左恪靖虛心擘劃,廣開揖客之門;沈文肅實力規營,大啟延賓之席,裁培俊秀,期為成材,羅致名賢,位之西席。先生乃首承禮聘,暫屈筆耕,高擁皋比,宏開馬帳,譬如生公說法,石亦點頭。何慚韓愈為師,人欣鼓篋。始調音學,分清濁於顎唇。繼講算章,辨毫釐於銖黍。研豎亥步天之法,窺管候星。摭道元注水之經,按圖測海。闡西人不傳之秘,為諸生獨得之奇。用是別戶分門,各勤執事;探純索隱,大有傳人。窺循循善誘之心,鹹知努力。迨汨汨窮年之候,具見會心。先生講學愈殷,直紹關中伯起,刮目相待。不輕吳下阿蒙,期作楫於巨川,勉成大器。媲傳經於絳帳,不倦清規。所以濟濟英才,樂灸鄭康成之範,烝烝髦士,胥出文中子之門。蓋殷拳主教者六七年,而造就成材者數十輩……

北洋海軍訪問新加坡期間,高級軍官集體拜見曾經的老師,成為一段佳話。此後,這些高級軍官仍然繼續與老師保持著交流,直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曾錦文的很多學生化作了中國海軍的烈士。

尊師往事 北洋海軍在新加坡的拜師故事

北洋海軍“靖遠”管帶葉祖珪為老師曾錦文的譯作題寫的跋

尊師往事 北洋海軍在新加坡的拜師故事

曾錦文翻譯的《水滸傳》節譯本《宋江》

曾錦文在新加坡從事文書工作之餘,寄情於翻譯,先後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興唐傳》、《東周列國志》、《聊齋志異》等翻譯或節譯為馬來語本,成為將中國古典名著譯為馬來語的先行者。只是後來人大多不瞭解這位皓首窮經的老者,竟然與中國海軍有過一段特殊的情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