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閒的時候會胡思亂想?

我是楊某某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姜瑩(頭條號:會心會友心理工作室):

這樣的人,往往是在用忙碌讓自己逃避些什麼,一旦停下來,發現逃避的那些還在,因此不得不胡思亂想。

胡思亂想,主要都想了些什麼呢?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 過往發生的不好的事情

發生過的創傷性事件,比如失戀、學習考試的失敗、事業上的失利、嚴重的人際衝突等,這些事情的發生,對自己造成了深刻的痛苦,本人一時無法接受也無法排解,於是只能靠不停忙碌讓自己轉移注意力,避免沉浸痛苦其中。雖然暫時放在一邊了,但是未解決的情結總是在潛意識中期待著修復,一旦閒下來,這些情結就會跳出來表達,於是胡思亂想就發生了。

遇到痛苦的事情,暫時放一邊是可以的,這種方法能讓人不失去工作、學習、家庭責任等社會功能。但是,還是應該找適當的方式面對和解決,比如與好朋友討論,寫一封信給自己,向心理諮詢師求助,等等,只有真正解決了,它才會不再反覆跳出來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再用反覆想這件事。

2 想的內容不現實

有的時候,在現實中不能實現的內容,有的人會用幻想的方式來實現。夢想和幻想雖然可能都很遙遠,但他們的區別是,夢想能明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實現,而幻想是什麼都不做,靠想象編織了虛幻的未來。當你發現自己在幻想時,需要明白,這樣的胡思亂想也許能讓自己短暫的開心一下,但不是真的,夢想要靠努力去實現。

3 不能證實的人際關係的猜測

人有時會出於自己願望,對人際關係進行一些猜測,可能是關於自己和別人的,也可能是關於其他人的,不論是哪種,對自己可能都會產生影響。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對於別人的猜測,只能是一種假設,與對方可能相距很遠。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這種關係對自己這麼重要,希望的人際關係是什麼樣,自己可以做的努力有哪些。

以上只列出了幾種情況,現實中胡思亂想的內容可能很多,有些人還會強迫性地不斷胡思亂想同樣的內容。

事實上,人們總有一種心理傾向,就是用某種方式讓自己擺脫痛苦,享受輕鬆自在,在心理諮詢中叫做防禦,採用胡思亂想的方式,也是一種防禦,很多人說道理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這是因為沒有真正面對問題,而是通過理性化逃避解決問題中可能產生的痛苦。


只有真正面對問題,採取行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在我看來,心理諮詢就是幫助人排除無效的防禦,真正幫助人走上實現自我的一門科學。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閒著的時候,人的思緒沒有定所,這個時候大量的無意思維就自然出現。

因為沒事忙,想什麼就投入裡面,想來想去,想得多了,假的和真的,分不清楚了,主客觀世界開始模糊,越這樣,越不斷設想。

而且想負面的多,人在杞人憂天裡很容易上癮,時間太久,這樣閒著,就閒出病來了。

因此要改變啊。

1、儘快意識到問題,對自己不利了,就要下狠功夫改變了。

2、內心的衝突和矛盾,看是對過去,還是對當下,及時要處理衝突,釋懷,覺醒。

3、和人交流,思緒交換,對你幫助很大,不要一個人想了。

4、生活立刻改變模式,找到目標,夢想,立刻行動起來,忙碌起來。體力活更好,運動類更好。

5、不斷持久地疏導心態,需要時間,不能著急。

6、胡思亂想久了,身體也會有反應,身體不舒服不要過度在意,需要好好地認識到心理引發的不舒服,不要怕,而是知道心態的事,努力調節心態,症狀也慢慢會消失。

7、實在沒辦法,尋求心理專業化幫助。

8、試著想想好事,回憶美好時光,看個電影,都行,玩起來,忙起來,讓腦子及時從胡思亂想裡走出來吧。


心岸姐姐


我覺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身體虛弱,終想閒著,因為渾身無力,都導致胡思亂想了,一定是睡眠出了問題,才會胡思亂想,才願終閒著。這是心理考慮問題太多太久而找不到答案,所以思慮像亂麻,就胡思亂想。解決問題的維一辦法,一定上正規精神病醫院訊診,讓大夫跟據病情開藥,睡眠不是一次就治好那麼簡單,藥物也多種多樣,頭一回不好使再找大夫調,終能治好的,要有耐心。睡覺不好老早治,越早好的越快。有很多人睡眠不好的同時,心臟就跟著不好,反而去治心臟,吃了很多的心臟藥,心臟也好不哪去,病跟在睡眠上,睡眠治好了,渾身有力氣了,精神頭足了,願意活動幹活,心臟慢慢自己就好了。


燕158563396


每個人休閒的時候總是胡思亂想。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還是別亂想。想姐開心的事。一場大病病甦醒了我。姑姑叫我要活在這世界上。在這世界上多麼好玩。人死了成了一堆泥,多不值得呀。在有錢的人他也有想法。看這世界上的人活著有不有價值。一句話坦白了就是逍遙自在。人的追求是滿足不了的。想一下人比人氣死人。 只要自己不要跟別人相比。憑自己努力去爭取。不是做違法的事,自己也覺得活著有價值。也很驕傲的。


山裡人2940200265



離職後半個月開心:終於不用面對繁重的工作,討厭的領導,勾心的同事,再也不用每天朝九晚五千篇一律的工作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去哪玩去哪玩,沒人扣工資,沒人發埋怨。

時間長了焦慮:3個月不工作,房租怎麼辦,換季衣服沒錢買,每天吃飯睡覺吃飯睡覺,無所事事,沒追求了,從新求職,發現這個工作不適合,那個職位做不了?以前工作的時候沒感覺,現在發現自己一無是處,好像什麼都做不了。自暴自棄?自怨自艾?

不愛說話:或者是每天遊戲,或者是外出玩樂。別人都在工作,別人都在上班,沒人一起玩,在一個沒共同語言,今天誰誰上頭條了,誰誰出軌了,都不知道,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待著呢。


所有人都是這種狀態嗎?並不是,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上進心不足,自制能力差,學習能力差,安於享樂的人身上。有的人辭職放鬆,但是有更高的目標,玩夠了放鬆了,能夠立刻進入學習或者求職的狀態,所以並不會感到焦慮。有的人一旦放鬆就是徹底的放鬆,一旦關上燈躺上床,必定是無窮的無力感和空虛感。



總結一句話就是:始終讓自己處於學習的狀態。頭腦空虛比身體的乏力更讓人絕望。


敗家達人club


01 人其實一直在胡思亂想,不管閒不閒

人不是一閒下來,就會胡思亂想,而是人一直都在思考,只是分淺層意識還是潛意思。淺層意識和潛意思的區別在於,你主觀上是不是感受到你在思考這個問題。

下面拿做夢做例子解釋,人在做夢的時候,是潛意思做主導,這時你會夢到很多你以為你沒有想到過的場景,沒有考慮過的想法。你會感覺得到奇怪,這些都是哪裡來的,但其實這些都是你在淺層意識做主導的時候,你的潛意思無時無刻在“胡思亂想”的那一部分,只是一直被淺層意識抑制了而已。

02 人覺得胡思亂想是有害,只是因為沒有帶來經濟利益

為什麼人會覺得閒下來的時候的“胡思亂想”是有害的呢?

先來說個現象:人在小時候,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然而很多想法都很錯誤,甚至荒唐,但很少有人會說一個小孩子,這麼胡思亂想是有害的,反而是覺得這樣的孩子,可能很有創造的天分。但當人長大了,一旦想法,不切實際,或者更恰當的說,沒有利益,便有人說這樣是有害的。

歸其原因,當人長成一定狀態的時候,需要獨自面對生活的重擔時,在金本位的現行價值觀中,一旦一個想法不能帶來利益好處,那對別人來說,這想法就是無用的,是浪費思維,所以也就是有害的。


03 胡思亂想有時候恰恰是人生的財富

那沒有直接利益的胡思亂想是真正有害的麼? 不是,我覺得有些時候恰恰是財富。

1.胡思亂想證明你思考你存在的意義

正如題目描述裡面所說 題主的朋友在思考,“人為什麼活著”,題主覺得這是無意義的胡思亂想,但在我看來,這是極有意義的,一個人對自己活著意義的追尋,往往是對生命價值的尊重表現,不然人類也不會發展出哲學這一門,看似一點經濟價值都沒有學科。人只有懂了自己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2.胡思亂想是突破現行思維的禁錮

劉慈欣的《三體》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這麼一個作品,難道不是他閒下來“胡思亂想”出來的麼?正是有了這些不合乎常規的小想法,才能創造出這麼讓人拍案叫絕的文學作品啊。胡思亂想,是摒棄常規的約束,創造更多的可能。

3.胡思亂想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我為什麼不能那樣,我可不可以這樣,我會不會像這樣生活,正是有了這些胡思亂想的小想法,我們更加了解我們內心最想要的生活,真正的瞭解了我們自身的需求,才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哪怕現在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可能,但誰又能知道,未來不可能呢?

4.胡思亂想是人好奇心的本能

從本能的角度上考慮,胡思亂想是人的好奇心,人總是想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由於現實的侷限,不那麼可能,但“胡思亂想”可以滿足。

一個人胡思亂想並可怕,可怕的是他想了以後,不去認識自己,提升自己,不懂得將“有意思”想法去實施,那就真是沒用的了。


我是雙耳,歡迎您關注我,與我交流,生活中的心理問題,我等著您!

如對本文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與我討論。


雙耳聆聽or侃侃而談


人在不開心的時候,如果閒下來後,心裡當然就會不斷想那些痛苦傷心的事,這是本能,所以你需要找些事做,讓自己大腦的思維去想別的東西,慢慢的,自己就會淡忘了不愉快的事,或許不可能忘掉,但至少可以減少你許多痛苦,有點麻痺自己的神經的感覺。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你有錢的話就去旅遊,去逛街,和朋友一起去,一個人去都沒問題,等等休閒的方式解決你心理上的創傷!!


寧靜致遠144232921


在此先說明,如果你的朋友已經出現明顯的焦慮、強迫、抑鬱,甚至妄想症狀並持續三個月不好轉,請就醫。下面只討論一下,為什麼人一閒下來,就會胡思亂想的問題~~~~


所謂“清福難享”,大部分人都對長時間的無所事事感到無所適從。芝加哥大學的Hsee等人(2010)的實驗也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

他們邀請了一群參與者完成2個任務。這兩個任務之間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參與者需要在這段時間裡將任務一中填寫的調查表交還到指定地點。此時,這些參與者可以在兩個制定地點中任選其一:

  • “遠”:12分鐘在路上,3分鐘等待下一個任務

  • “近”:就在門口交表,15分鐘等待下一個任務

結果,大多數人選擇離自己較遠的地點交表格,力求減少一個人無所事事獨自等待的時間。人在純粹無事可做的獨處中,是很容易感到不舒服的。實驗結果也證明,走了更遠路的被試,在情緒反饋表上,比那些走得短但一直在等待的人,心情更加愉悅。


那麼為什麼呢?

類型一:負面情緒導致的思維混亂

在閒下來的時候,常常在潛意識裡未曾解決的創傷會翻騰出來,這一部分也許是常常被我們忽視的隱性需求。諸如潛意識裡“我是不被愛的”“我是孤獨的”“我很難過”等等,這種潛在的負面情緒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情緒與理智之間,從來都是相互影響的:愉悅的情緒,可以讓大腦更高速地運轉,清晰地思考,可以讓情緒保持歡暢。反之,負面情緒會導致思維混亂。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身體不適、缺乏安全感或遇到不開心的事。所以,人在生病的時候、吵完架之後或惴惴不安之時,更容易胡思亂想,其實都是負面情緒在作怪。我們會高估理智的力量,以為只要有理智約束,負面情緒根本對自己起不了作用。其實不然,負面情緒往往會以一種悄無聲息但又根深蒂固的方式,影響著你的思考。有時,理智不過只是情緒的奴隸。

類型二:一種深刻的存在主義絕望(existential despair)

人們無時無刻忙碌的另一個原因,可能來自一種存在主義絕望。生活的意義,工作的目標,他人的期待等等,這些使得我們保持忙碌的事物,無論多麼世俗,都令我們的“存在感”/生命意義感得以存續(Tsilimparis, 2018)。

Tsilimparis(2018)認為當不再有這些可以讓自己去努力和付出的事情時,人們很容易陷入對於自我有限性的過度思考之中。我們可能會強烈地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平凡與渺小,懷疑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而陷入一種巨大的、難以承受的絕望。


那麼怎麼辦呢?

其實大部分人在每分每秒都是思緒翻飛的,只不過在獨處或者清閒下來的時候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可怕的並不是胡思亂想本身,也並不是胡思亂想浪費的那些時間,而是發現自己胡思亂想了之後引發的——自責,悔恨,內疚,糾結等其他消耗自身能量的情緒,進而導致逃避或更深一步的拖延。在此介紹幾個小方法:

方法一:內觀法

可以通過內觀法,對我們的意識做一種訓練,同時提升自己的思維能量。雙腿盤坐,上身直立,或舒服的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膝蓋。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在一呼一吸之間,安撫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思維做一種訓練。具體的做法可以借鑑佛學當中的打坐,以及瑜伽練習的中的冥想。每天若堅持哪怕10分鐘的打坐內觀,會發現自己的內在能量會有很大提高,情緒也會非常穩定,常常走神或者胡思亂想的情況也會有改善。

方法二: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空閒時間來臨之前,先美美的給自己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哪怕是幾點到幾點看電視,幾點到幾點運動,有一個整體的想法和時間觀念 會不容易讓自己陷入到胡思亂想當中。

方法三:培養自我意識,不必非逼迫自己不要胡思亂想

自我意識,就是一種能夠自己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意識。當胡思亂想來臨時,自己像陷入黑洞之中停不下來,首先要對自己的狀態有一個察覺,同時,要注意不必對自己苛責,亦不必對自己抗拒,去深入的體會它——追問情緒的訴求,順應這個情緒,反而會發現自己並不會被負面情緒裹挾,反而可以順勢對自己開展自我療愈。

加油,願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郝小茹


忙著稀裡糊塗的死了,也是很可悲的事情。

有的人忙,也是為了躲避這些問題下面所帶來的焦慮。


所以,停下來思考和探索人生,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這樣,我們可以活得沒那麼盲目。


探索人生,光一個人思考是沒有用的,很容易掉進思維的死衚衕,

還需要讀一些有智慧的書,跟隨一些有智慧的人。


倪振源


人的思考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正面的思考,一個是負面的思考。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高中的時候我可能也有這種感受。就是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總逃不過“死亡”這一個詞,若干年以後誰都逃不了離開人世。雖然也是渴望有鬼神,有輪迴,但是從理智上來說,這些東西都是可欲無求的,總有一天自己腦子連想都想不動,歸於沉寂,那個時候心裡就會絞痛。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所以這是一種很沉重的壓力每每想到這個,心裡面就像很多螞蟻在咬你,揪心的那種感覺。因為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人往往是面對無法改變的事情的時候會揪心、會痛,但這些往往馬上都會過去。為什麼會過去呢?是因為我們還有足夠的生命去生活,身邊還有那麼多人。如果不想自己就這麼過去,那就讓自己去改變和影響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有一部分東西記住自己。所以要努力去做很多事情,去影響世界,去改變世界,讓自己這輩子不白活。

所以這是我去應對“死亡”這個詞,因為它是很難去應對的。在國外有很多的公開課去講死亡、愛情、公正、道德、幸福,這些東西都是一系列成體系的課程,都有專門的人去研究。因為人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而想法最能左右我們的思維和行動,繼而影響結果和世界。所以他們很注重這方面的研究,但是我們卻很少。我們今天大多數同學缺少了思考,要麼是簡單的學習遇到困難,然後困難就分數不高,就開始害怕分數不高將來考不到好的大學,沒有好的大學就沒有好的工作,沒有好的工作怎麼辦?這種想法之下讓自己很渺茫。

說句實話,這種東西它跟死亡不一樣。死亡是一維的,可問題是你的問題難道沒法改變嗎?一個人在面臨無法改變的事情的時候才去難受,可是當事情沒法改變的時候難受也沒用。所以總要做一些事情去應對這些難題,這個時候人的思維就出現了兩面:一個是積極的思維,另一個就是消極的思維。很多同學都是建立在自己消極的基礎上,我覺得可能百分之六十的同學都是在消極上面。實際上優秀的人非常的少,優秀的人不是說不擔心失敗和錯誤,而是說失敗和錯誤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們努力去解決這些錯誤,讓錯誤發生的更少,或是珍惜每次出錯的機會,從出錯當中找到讓自己進步的力量。

考試也是如此。每次考試分低了,為什麼會分低?找一找原因,有哪些題目出錯了?哪些是自己會做的,哪些是不會做的。在考試的過程中,重樣的試卷能不能做的更好?當我們的腦子是思考著問題,是思考著怎麼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被佔用住了,就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沒有時間去擔心了。如果你根本不去深入研究你的試卷,不去思考你的問題,你恐怕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沒考好,沒考好可能就對不起父母,考不上好學校,將來可能會很糟糕。”那怎麼辦?於是就迫切的去找方法,去求人,能不能給我一種辦法, 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在QQ上這樣的事情非常的多,其實沒有誰能解決你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別人一句話就能夠解決的。很多時候一句話能夠影響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在《學會自己長大》書中,我談到一個情緒認知的A、B、C,一個事情產生後得出的結果跟這個事情本身沒有關係,而是跟你的想法、經驗、經歷、看法、觀念相關。你說這次考砸了,像我就會認真的去思考這份試卷的問題到底在哪?我能夠找到讓我下一次變得更好的東西和方法,這道題目不會就意味著這個知識點和題型可能掌握的不是非常好,然後我把它整出來研究,弄會來。

研究的時候當然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理解不了,那我就去找比它簡單一點的題目來理解,再去理解複雜的。一遍不行看兩遍,兩遍不行看三遍,我們可以問人,當然也可以查資料,總之弄會了不就行了嗎?這就是我們把精力用在瞭解決問題上,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可是有些同學可能就不是這樣了。他總是在關注怎麼分數又低了的結果,沒有去想這個結果到底是什麼造成的,這裡面是不是一樣,59分就一定比60分低了?這一次考低了就覺得自己退步了?沒有去看更深刻的東西。所以就居上,這是浮在表面上的,所以這樣的人成績漲上去是很正常的,因為能夠漲上去成績的誰都不想面臨分數漲不上去的問題。但是那些分數上去的同學是怎麼做的呢?他是真的去思考問題?還是很快的把問題找出來呢?

在我《高中三年我的奮鬥我的夢》中我也請了一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同學再現他們高三的狀況。你會發現這些人也經歷了很多挫折,他們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天之驕子,一上學就是學習好的,也是經歷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很多很多才有了他們能有今天的成績。在這種情況下,你難道沒有發現你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嗎?人就是在問題面前退縮,不去找問題和方法,而是在擔心,這一擔心時間就過去了。有些時候我們說臉面,但學習的時候沒有臉面的問題,像我們一個成年人走向社會就要創業和發展,遇到不會的還是要去問別人,遇到困難還是要求別人幫忙,你不去找人幫忙你解決不了,你解決不了的時候挺著是沒用的。還是得解決問題,越是拖到最後問題越大,越是解決不了,這就是最困難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面對困難不要挺著,不要恐慌,而是去看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只有細了分解開了,你才能去解決它。一個西瓜不切開你怎麼咬都是皮吧,你要把它切開,打碎來也好,你能吃到裡面的瓤。這就是社會,這就是問題。你不敲碎它,不把它打散,你對它沒有辦法,它橫在你面前逃不過避不開,所以你這個時候就要幹掉他。人生以後遇到的困難會無窮無盡的多,而我們大腦對於這個又是你採取的思維方式的結果,你恐慌它你就會胡思亂想。如果你關注的是如何解決它你就不會有這些想法,大腦一次只能認真的思考一件事情,所以我們說人是單一的。

我們就拿一件簡單的事情來分析: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一百米的衝刺,我們初中中考體育的時候有一百米測試,高考也有體育一百米測試,大學還有。當我們一百米衝刺的時候你腦子會去想今天吃什麼嗎?我要去哪裡呢?我那道數學題是什麼?你衝刺的時候會想這些嗎?不會想這些。你那個時候的想法就是邁開步子沖沖衝,你把所有力量集中在腿上猛蹬出去,一直跑跑跑,腦子當中只有一個“跑”字和全身的精力用在了跑上,你腦子和身體統一了,你根本不會想到其他事情上,所以這就是把想法集中在一件事上,用全身的力氣去做。體育運動員有那麼多,為什麼有的人打出來了水平?有些人就慢慢的沒落了?身體的天賦固然是一部分,但是毅力和堅持非常重要。舉兩個例子:NBA當中有天賦非常好的,甚至這麼多萬人的籃球運動員當中,他在歷史上都可以排的上前十名的。麥克雷迪,身體天賦如此之好。還有一個人,叫科比布萊恩特,他的身體素質和麥克雷迪差太遠了,太多了,但是他現在的成績是歷史前五。你想想他的地位,身體素質不行就堅持練,所以那個時候洛杉磯看到最早日出的人是科比,日復一日的堅持和訓練,到今年37歲還在征戰。鄧肯是內線球員,也是堅持。他關注的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說自己老了沒有身體了就懈怠,就每況愈下,就越來越糟糕。

所以從胡思亂想這個角度,我覺得很多同學有很多東西都類似。因為大家的問題都在於學會怎麼去分析問題和思考。我們在中學甚至在大學最欠缺的就是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懂的批判一些思維,看到一個東西就看到了結果,沒有看到結果背後的原因,沒有看到這些原因是什麼導致的,也沒有找到應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我們總是被動而沒有主動。所謂的主動就是看到問題分析找到原因,找到方法去做,做了之後就不斷的調整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