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

眾所周知,在一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迎來了“五千年未有之變局”,腐敗不堪的滿清王朝覆滅,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在這其中有個人物不得不提,他便是民國史上第一梟雄袁世凱。袁世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首領,亦是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諸多殊榮集於一身。

可關於袁世凱的功過榮辱,大家也是爭議頗多,讚揚他的說他“再造共和”,對於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做出過貢獻,是個真正的改革家;貶低他的認為他竊取革命果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獨夫民賊”、“竊國大盜”;而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則指出袁世凱“是一個愛國者,特別是對日關係中,唯恐喪失中國的主權”。

總之,眾多的評價無疑讓其成為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飽受非議的梟雄袁世凱,在只當了83天皇帝的情況下,也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可以說至少讓國家盈利千億元!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

作為近代時期的風雲人物,袁世凱年輕時也曾兩次參加鄉試,但均以名落孫山告終,最後不願留在鄉間做土財主的他只得選擇在外闖蕩。而袁世凱走上歷史舞臺則始於1882年,這一年朝鮮發生叛亂,袁世凱作為清廷的將官隨軍奔赴朝鮮平叛,在留鎮朝鮮期間表現出色,先後受到朝鮮上下的一致好評和權臣李鴻章的賞識。甲午戰後,歸國的袁世凱受到慈禧太后親信榮祿的推薦,奉命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

1898年9月,維新變法運動在光緒帝支持下達到高潮,然而關鍵時刻,袁世凱作為一個投機主義者,在詭譎的政治風雲中選擇了出賣維新派投靠了以榮祿和慈禧為首的“後黨”,從而把維新派投入血泊之中。當然,通過這次選擇袁世凱也深得慈禧太后的信賴,並從此官運亨通,飛黃騰達。次年,袁世凱就被任命為署理山東巡撫,率軍在山東殘酷鎮壓義和團。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

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又玩弄兩面派手腕一面嚇唬老東家,一面訛詐革命黨,最後成功竊取了革命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此,袁世凱如果能好好當一個總統估計他的人生也不會有太多爭議,但隨後的袁世凱卻逆時代而行,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復辟王朝自行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從此,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搖身一變,成為了中華帝國大皇帝袁世凱。可最終,袁世凱此舉遭到了各方的反對,引發了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終日惶恐的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歸葬於河南安陽。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袁世凱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滿清政府,實現了國家平穩過渡,不朽歷史功績本有機會讓他流芳百世。然而,袁世凱後來的稱帝讓其本性暴露無遺,形象簡直一落千丈,一下子從大總統變成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主。就這樣,叱吒晚清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卻因洪憲帝制名譽掃地,袁世凱的一生可謂“晚節不保”!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

袁世凱搞復辟的決定無疑是錯誤的,但他在統治期間還是有些作為的。在袁世凱治理國家期間,曾經做了三件大事,每件至少讓國家盈利千億元!首先就是支持“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修建鐵路。俗話“要想富,先修路”,當時由於中國積貧積弱,鐵路的修築權多是掌握在列強手中。那個時候,雖然有一部分人認識到鐵路對國家的發展很重要,但是修建鐵路的資金投入巨大,而鐵路專家詹天佑儘管滿腔熱血,卻無奈無人支持!

就在這時,掌權的袁世凱主動提出,要給詹天佑提供資金修建自己的鐵路。其實,對於梟雄袁世凱主動讓詹天佑修建鐵路由來已久,早在1902 年秋,還是直隸總督的袁世凱就見識到詹天佑修建鐵路的才能。當時,慈禧太后準備來年清明祭陵,責成詹天佑在6個月內完工,可沒想到,詹天佑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而詹天佑修建鐵路的才華也給袁世凱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的事實證明,袁世凱選擇詹天佑發展鐵路是非常正確的,鐵路的修築為後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我國鐵路里程不僅成為世界之最,而且幫助中國至少盈利上千億元。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

第二件大事就是推行新貨幣,當時在清王朝覆滅前夕各地軍閥名義上屬於滿清領導,但實際上各自為政,都有自己的獨立王國。各路"諸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為所欲為、稱王稱霸,甚至貨幣都是各自鑄造。由於為了擴充勢力,急需有錢,各地軍閥就隨意發行貨幣,造出的貨幣偷工減料"缺斤短兩",數量也不受約束。為此民國初期幣制亂作一團,信譽也爛到了極點,對當時的經濟秩序也造成致命打擊,老百姓怨聲載道。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袁世凱決定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新貨幣,穩定中國的貨幣秩序。在當時,經濟學家也曾想過用紙幣替代"銀元"來彌補中央財政的不足,但袁世凱卻覺得紙幣沒有銀元的支持很難取信於民,一旦新貨幣信譽建立不起來恐怕影響民國政府的威信,遂最終選擇鑄造銀幣,即人們所說的"袁大頭"。據民國史料記載,自1912年到1914年這3年間,新開的工廠就有4000多家,民族資本企業得到長足發展。而經過袁世凱的治理,中央財政也有很大改觀,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餘兩千萬元。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

最後第三件大事就是袁世凱對中國的教育大計非常重視,袁世凱雖是落榜的書生,但在他的腦海裡,教育始終是改變中國的大事,因為只有培養人才,才能讓國家興旺。袁世凱主張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校,積極倡導學子留洋。最終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袁世凱寧可壓縮軍隊,也要推廣全部免費的新式學校,他曾多次反覆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國家之繁榮昌盛,實繫於國民之品德、知識和體力之高超,若欲提高此三者之水平,必得強化公民教育。

袁世凱和之前那些封建時期的皇帝不同的就是,沒有將那些腐朽的文化繼續發揚光大,而是學習先進的工業知識,這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此在袁世凱執政的那段時間,利用自己的錢財幫助國家建設教育,如今山東大學的前身就是由他籌備而來。已故南開歷史學家郭劍林先生就認為,“正是由於袁氏北洋政府教育上的寬鬆政策,章太炎、胡適、魯迅等一代文化大師脫穎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學;邵飄萍、黃遠庸兩大新聞巨擘一則則“獨家新聞”、一篇篇時論文章眾口交傳……”

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做了三件大事,每件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

最後我們要說袁世凱雖只當了83天皇帝,但做出的這三件大事,每件至少讓國家盈利千億元,都成為改變中國的大事。眾所周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是歷史後人對曹操的客觀評價,如今似乎也適合轉予袁世凱。從萬眾期待到千夫所指,袁世凱本有機會成為“中國之華盛頓”,卻終因皇帝夢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契機只在一念之間!而所謂歷史,或許就是必須要等到一百年後才能徹底看清,這也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