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校長楊蔭榆的短暫人生

談到中國教育的女性先驅者,除了民國時期的呂家四姐妹之外,還有一位一生一直致力於中國教育事業的先驅,她就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如果說呂碧城的一生活的酣暢淋漓,孤標傲世;那麼楊蔭榆的一生則可謂立於風口浪尖,譭譽參半。雖然如此,其終其一生投身教育的精神是值得世人學習和提倡的;而其在國難當頭,敢於以身赴死的舉動更是堪稱民族英雄。

楊蔭榆出身於江蘇無錫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其兄長。楊蔭杭在1899年曾經以南洋公學的官費留學生身份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02年回國以後在家鄉創辦了以培養近代師資和人才為主的錫金公學,在兄長的影響下,楊蔭榆得以入學。

18歲時的楊蔭榆勇敢的反抗家庭的包辦婚姻,此段經歷也讓她一生以教育為職,以學生為伴,終生未婚,治學一生。1907年,在國內正當婚嫁年齡的23歲的楊蔭榆獲得公費日本留學的機會,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學成回國,受聘於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1914年30歲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學監。1918年,34歲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學有所成回國後的楊蔭榆先在上海教書,就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1924年,40歲被任命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辦學伊始,相必留學歸來的楊蔭榆應該是信心十足,然而彼時國內政治形勢複雜多變,學生運動風起雲湧,這是一直留學海外的楊蔭榆未曾接觸也始料不及的。再加之國外的教育理念和北洋軍閥強制式的強制式管理,造成了以楊蔭榆為代表的校方管理者和以許廣平等為代表的的學生之間衝突不斷。

導致楊蔭榆以一年零八個月離開北師大的導火索是著名的“劉和珍”事件。五卅運動爆發以後,北師大學生組織了後援會,楊蔭榆率領軍警入校,責令關閉伙房,鎖住校門,堅守女師大劉和珍和許廣平等13人被打傷。

彼時魯迅先生積極的支持北師大學生的愛國行動,也堅決的支持北師大學生的 “反楊”運動。在報紙上長篇累牘的發表文章討伐和尖銳批評北洋政府和楊蔭榆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魯迅也因此失去了教育部的職務,楊蔭榆也於1925年8月提出辭職。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學生抗議日本軍艦炮轟大沽口的行為,向北洋政府請願,遭到軍警鎮壓,女師大劉和珍等學生遇害,當時因為楊蔭榆沒有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受到校內師生和社會進步人士的強烈譴責,下半年,北師大學潮日熾,楊蔭榆被免職。

此後,其至蘇州女子師範任教,並在東吳大學和蘇州中學教授外語,並於1935年在蘇州創辦二樂女子學術社,任社長。1937年,日軍侵佔蘇州,她目睹日軍種種暴行,數次到日本軍令部提出抗議,1938年,被日軍殺害,時年54歲。

終其短暫的一生,楊蔭榆以一介女流,東渡扶桑,西出海外,終生不婚,學得國外的先進文化而回國,她必定是抱定了成就一番事業的信念的。奈何時事弄人,時逢亂世,其以一介書生,處於複雜的政治形勢和旋渦中,固守國外的教育理念,沒有因時施教,難免進退失據,遭人詬病。

作為中國第一任女子中國校長,後又創辦了女子學社,以其作為作為 知識分子和教育家,一定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只可惜“一生襟抱未曾開 ”。

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校長楊蔭榆的短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