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杨荫榆的短暂人生

谈到中国教育的女性先驱者,除了民国时期的吕家四姐妹之外,还有一位一生一直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先驱,她就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如果说吕碧城的一生活的酣畅淋漓,孤标傲世;那么杨荫榆的一生则可谓立于风口浪尖,毁誉参半。虽然如此,其终其一生投身教育的精神是值得世人学习和提倡的;而其在国难当头,敢于以身赴死的举动更是堪称民族英雄。

杨荫榆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其兄长。杨荫杭在1899年曾经以南洋公学的官费留学生身份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2年回国以后在家乡创办了以培养近代师资和人才为主的锡金公学,在兄长的影响下,杨荫榆得以入学。

18岁时的杨荫榆勇敢的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此段经历也让她一生以教育为职,以学生为伴,终生未婚,治学一生。1907年,在国内正当婚嫁年龄的23岁的杨荫榆获得公费日本留学的机会,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学成回国,受聘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14年30岁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监。1918年,34岁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学有所成回国后的杨荫榆先在上海教书,就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1924年,40岁被任命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办学伊始,相必留学归来的杨荫榆应该是信心十足,然而彼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这是一直留学海外的杨荫榆未曾接触也始料不及的。再加之国外的教育理念和北洋军阀强制式的强制式管理,造成了以杨荫榆为代表的校方管理者和以许广平等为代表的的学生之间冲突不断。

导致杨荫榆以一年零八个月离开北师大的导火索是著名的“刘和珍”事件。五卅运动爆发以后,北师大学生组织了后援会,杨荫榆率领军警入校,责令关闭伙房,锁住校门,坚守女师大刘和珍和许广平等13人被打伤。

彼时鲁迅先生积极的支持北师大学生的爱国行动,也坚决的支持北师大学生的 “反杨”运动。在报纸上长篇累牍的发表文章讨伐和尖锐批评北洋政府和杨荫榆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鲁迅也因此失去了教育部的职务,杨荫榆也于1925年8月提出辞职。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抗议日本军舰炮轰大沽口的行为,向北洋政府请愿,遭到军警镇压,女师大刘和珍等学生遇害,当时因为杨荫榆没有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校内师生和社会进步人士的强烈谴责,下半年,北师大学潮日炽,杨荫榆被免职。

此后,其至苏州女子师范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和苏州中学教授外语,并于1935年在苏州创办二乐女子学术社,任社长。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她目睹日军种种暴行,数次到日本军令部提出抗议,1938年,被日军杀害,时年54岁。

终其短暂的一生,杨荫榆以一介女流,东渡扶桑,西出海外,终生不婚,学得国外的先进文化而回国,她必定是抱定了成就一番事业的信念的。奈何时事弄人,时逢乱世,其以一介书生,处于复杂的政治形势和旋涡中,固守国外的教育理念,没有因时施教,难免进退失据,遭人诟病。

作为中国第一任女子中国校长,后又创办了女子学社,以其作为作为 知识分子和教育家,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只可惜“一生襟抱未曾开 ”。

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杨荫榆的短暂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