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公元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中國致遠號巡洋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光緒帝手書輓聯: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民族英雄鄧世昌

1875年(光緒元年),清朝朝議海防,依洋務派《籌議海防折》,光緒特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

1879年,清政府向英國訂造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

1880年,清政府向德國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

1881年,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兩地修建海軍基地,1881年,派丁汝昌統領北洋海軍。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級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大部分還到過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

1885年,總理海軍事務衙門設立,李鴻章遣駐外公使分別向英國、德國訂造了兩艘穹甲巡洋艦致遠號靖遠號與兩艘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

雖然下了船艦的訂單,但是英國人是不會把船開回中國的。

1881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這是第一批接回船艦,隨後在1887年,清政府派遣了第二批接艦部隊,由總查琅威理率邱寶仁、鄧世昌、葉祖珪、林永升 等赴英接艦 。

由於路途遙遠和水土不服等因素,北洋水師先後有五位士兵病逝於英國: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長眠於英國的英烈

他們分別是:

連金源,福建福州人;袁培福,山東登州人;陳受富,福建福州人;陳成魁,福建福州人;顧世忠,安徽廬州人。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同日頒佈施行《北洋海軍章程》。 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從此,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當時東亞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艦隊。

1891年,翁同龢奏請北洋海軍“停購外洋船械三年”,以至於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北洋海軍未能進口一艘軍艦甚至一枚開花炮彈,裝備停滯不前。而與此同時,日本海軍正突飛猛進。北洋海軍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雖然擁有定遠和鎮遠兩艘一等鐵甲艦,但艦隊整體水平無論航速、火炮數量(尤其是速射炮)、炮彈等方面皆落後於日本海軍。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聯合艦隊實力實際已經超過北洋海軍,位居東亞第一。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北洋水師部分軍官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爆發。

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首先開炮;

12時53分,定遠號主桅中彈,提督丁汝昌身負重傷,定遠號管帶劉步蟾代為指揮。

13時20分,北洋水師超勇、揚威起火。日本聯合艦隊本隊航速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為北洋水師的打擊目標,比睿、赤城受重傷。

14時20分,日艦西京丸中彈起火退出戰場。北洋水師超勇沉沒,揚威重傷駛離戰場擱淺。

14時30分,北洋水師平遠號命中日艦松島(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也被其所傷並引起火災,暫時退避。

15時04分,北洋水師旗艦定遠中彈起火。

15時20分,日本艦隊第一遊擊隊集中攻擊北洋水師突前的致遠號。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沉沒。濟遠、廣甲在致遠沉沒後,徑直駛回旅順(廣甲在途中觸礁擱淺,兩天後被日艦擊毀)。

16時10分,北洋水師靖遠號、來遠號受傷,退向大鹿島。聯合艦隊旗艦松島發出了“各艦隨意運動”信號。

17時左右,北洋水師靖遠號、來遠號經搶修恢復戰鬥力,靖遠代替旗艦升起隊旗,收攏各艦。

17時30分,北洋水師經遠號(管帶林永升)沉沒。聯合艦隊發出“停止戰鬥”的信號,脫離戰鬥。(海戰結束)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約600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傷,傷亡239人。

北洋水師威海衛之戰

經過黃海海戰後,日本海軍已經控制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北洋水師被迫在威海基地休整。但日軍隨後繼續進攻北洋水師的根據地---威海衛。

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海軍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定遠號管帶劉步蟾、鎮遠號楊用霖先後自殺。

時代的碰撞,海軍在壯大

在電視劇《肖勁光大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大將視察海島,遇到一個瘋了的當年的北洋水師老兵,老兵在聽聞肖勁光大將的身份後,情不自禁的向大將下跪,並哭訴道:我們的弟兄們,他們死的冤啊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肖勁光大將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電視劇《肖勁光大將》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電視劇《肖勁光大將》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不能忘記的北洋水師歷史

電視劇《肖勁光大將》

不論電視劇中的情節,光看這一場景,就足以讓人動容!

先烈們用他們的鮮血告訴了後世的我們,只有國家強大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