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是太平軍的副將,卻深受李鴻章的器重,最終還成為民族英雄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場決定中日兩國國運的大戰,結果在甲午海戰中,自詡為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了大批傑出的愛國將領,如鄧世昌等人,其中有一個人, 掌管著整個北洋海軍,拒絕向日軍投降,最終自殺殉國。此人便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據史料記載,丁汝昌於1836年出生於安徽廬江的一個窮苦農民家,年僅10歲時便退學去打工謀生。後來父母死於天災中,當時太平軍攻佔了廬江,為了活命丁汝昌便參加了太平軍。在太平軍中,因為他作戰十分英勇,深受上級的器重,最終被提拔為副將,並且率軍守衛安慶。公元1861年,石達開率軍出走,導致太平天國暮氣沉沉,曾國藩率領湘軍猛攻安慶城,原本是太平軍副將的丁汝昌最終選擇投降湘軍。

他原本是太平軍的副將,卻深受李鴻章的器重,最終還成為民族英雄

從此時開始,丁汝昌的人生髮生了重大變化,同年丁汝昌作為先鋒,率領湘軍攻打安慶,安慶最終陷落,包括守將在內的6萬多名太平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然而不幸的是,丁汝昌雖然多次立下大功,但卻在仕途上進展的十分不順利,後來因為和劉銘傳的矛盾,差點慘遭殺害。一直到公元1875年,當時李鴻章在新辦洋務運動的同時,也在大力發展北洋海軍,為此需要各類人才的加入。丁汝昌知曉後,立刻前往投奔,李鴻章在得知丁汝昌過往的戰績後,對他十分欣賞。僅僅2年之後,李鴻章便派丁汝昌率領320名水軍,前往英國接受新式軍艦,等到軍艦來到大沽口炮臺後。李鴻章還親自登艦進行檢驗,並且對丁汝昌愈發信任和器重,後來丁汝昌深受李鴻章的器重,被提拔為北洋海軍的提督,也就是海軍司令員。自此,丁汝昌開始獨自掌控北洋海軍,這也是當時大清王朝最大的一支海軍。

他原本是太平軍的副將,卻深受李鴻章的器重,最終還成為民族英雄

坦白來說,他雖然是陸軍出身,但卻治軍嚴格,北洋海軍的實力大大提高,一直到公元1894年,日軍突然襲擊清軍運兵船,兩國不宣而戰。此時丁汝昌率軍與日本聯合艦隊拼死一搏,然而可惜的是,北洋海軍在海戰中損失慘重,被迫退回到劉公島。岸上的清軍也不戰自退,劉公島附近的炮臺全部落入到日軍的手中,可以這樣來說,當時的北洋海軍已經陷入到絕境,但即使如此,丁汝昌仍然8次打退日軍的進攻。然而可惜的是,援軍卻遲遲未到,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丁汝昌拒絕了日軍的勸降,並且最終吞食大量鴉片自殺殉國。不過事情卻沒有結束,丁汝昌自殺後,光緒帝卻認為他應當為戰敗負全部責任,居然不允許他下葬,其家眷也全部慘遭流放。一直到宣統2年,他才得以平反。

他原本是太平軍的副將,卻深受李鴻章的器重,最終還成為民族英雄

筆者認為,當時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的原因,當然是極為複雜的,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導致北洋海軍炮彈不足,另外李鴻章避戰求和的心態,都導致了北洋海軍的戰敗。而作為海軍最高長官的丁汝昌,在戰敗之際,毅然拒絕日軍的勸降,並且自殺殉國,還是相當有氣節的,並沒有貪生怕死。最終還成為民族英雄,畢竟當時的清王朝早已經腐敗不堪,氣數已盡,即使換個人,也不一定比他做的好。當時的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可是以舉國之力在打這場戰爭,連明治天皇每天都只吃一頓飯,節約錢財用來發動戰爭。而慈禧太后卻在過自己的大壽,最終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其實也就不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