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世間疾苦千萬種,請不要再隨意濫用抑鬱症這個專有名詞了,拜託了。


在文章開頭,我想先說:知道這篇文章發出後可能會招來非議,我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對真正的抑鬱症沒有絲毫惡意,但所謂的“抑鬱症”並不是藉口,如果人人都拿這個當隨心所欲行事的擋箭牌,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也被汙名化,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可能會被忽略。


前幾天無意刷微博看到#喬碧蘿殿下首次露臉#,喬碧蘿在視頻中坦陳自己患抑鬱症已經10年了,要不是喜歡中華文化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撐過來。


雖然我應該有點惻隱之心,畢竟她也遭受了“網絡攻擊”,但是……呵呵,鑑於她曾經的欺騙、惡意炒作,我只能請她別一出事就拿有病當幌子,拿抑鬱症來說事兒。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不知道怒刷n萬的榜一大哥看了會不會一口老血噴出來呢?


10年抑鬱?現在真是流行抑鬱,精神病、抑鬱症都可以信手拈來隨便用。


風雲詭譎的2019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是娛樂圈藝人、網紅博主還是普通人,都特別愛得抑鬱症,並且大大方方將抑鬱公之於眾:


我抑鬱了,你們都要讓著我,不能批評我。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繼白血病之後,抑鬱症成為了時代最時髦的疾病。


抑鬱症簡直成了隔絕意見、批評的最佳免責聲明,畢竟誰也不想當那一片不無辜的雪花、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嘛。


而很多因所謂抑鬱症而輕生的某國藝人,其實大家心照不宣這背後暗藏玄機、撲朔迷離,有太多不為人知的隱情。


抑鬱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離奇行事的擋箭牌,但事實上,沒真正生過病的人會拿抑鬱症為犯錯做藉口,

真正溺在水裡的人看了只會覺得噁心和被冒犯。


抑鬱症不是一個筐,別啥都往裡裝。

如果有心理上的創傷,希望能接受心理治療,而不是“展示傷口”求同情,不擇一切手段爭取利益最大化。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有個問題我們需要問自己,我到底是真的抑鬱還是單純不開心?


我的朋友圈裡有一些深夜就散發負能量、易怒易煩躁的人群,他們濫用酒精藥物,依靠家庭心安理得當著寄生蟲,把一切都推給“世道不公”來背鍋,反正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錯,和我沒關係,我只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世道不公,人心不古,他們悲春傷秋,晝夜顛倒,終於沉痾不起,得了抑鬱症。


真正的抑鬱症是喪失了行動力、希望、感知快樂的能力,但他們不是抑鬱,他們就是懶,懶得去爭取,懶得去感受生活,懶得去活得積極,還要給自己的懶惰找一個合理的藉口。


有一些人是真的抑鬱、自閉、不快樂,而有一些人卻把抑鬱症當成了救命稻草,推卸責任的途徑,因為有了“抑鬱症”,他們就可以離奇行事,活得偏執又擰巴。以為靠大家對這個心理疾病的寬容度,就可以 get away with現實生活中的煩惱,獲得優待走捷徑。


甚至有些人還會站在道德高點指責他人哪句話讓自己感到不適,至於為什麼這麼敏感?


不要問,問就是抑鬱症。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小丑容易得抑鬱症是個古老的謠言,實際情況是,只要思考對了問題,人人都容易得抑鬱症。”


我覺得有必要認真地在此科普:

抑鬱症是非常嚴肅的醫學概念,只能由醫生根據醫學鑑定得出結論。

如果你非要說自己有抑鬱症來博取同情和忍讓,請出示有效醫院的診斷證明。


我感到不妥的是,現在的社會有泛抑鬱症的輿論傾向,隨便口頭禪就是“感覺自己要抑鬱了”。


但事實上,一個詞一旦被誇大使用範圍,含義就被稀釋了。


出現一段時間的悲觀消極、心情低落就想東想西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這只是一種無法控制情緒的消極思維。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以抑鬱症作為標籤的小K隔三差五就在朋友圈發出絕望悲觀的言語,關愛她的人就像樓下交班的保安,到點了就下班換下一任繼續,去填滿她需要被關注的心。


“我是抑鬱症。”這是小K的口頭禪。

“她們都是假抑鬱吧。”她像怡紅院爭寵的頭牌一樣去看不起其他抑鬱患者。


她一邊誇大其詞自己的痛苦,一邊祈禱自己永遠不會康復。


抑鬱症是她博取關心的絕招,是帶給她好處的手段。


恰恰相反的小E抑鬱整八年,將自己的脆弱和弱點包裹得很好,裝作比正常人更樂觀地生活。她自救,她自助,她發自內心渴望康復,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心態。誰能想象在她笑容的背後三次的自殺未遂,百來條的傷疤與縫針口,失眠無法入睡的四天四夜。


我從不知道她的憂鬱,直到在她家書桌上發現成山而堆的抑鬱療法書籍。


正常人竭盡全力裝抑鬱症,抑鬱症自卑自閉裝正常人。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一次朋友開玩笑說:“這個時代,誰不抑鬱呢,人人都是行為藝術家。”


我承認我們處於一個大部分人都在焦慮掙扎的時代,但焦慮並不等於抑鬱,所謂的“抑鬱症”也並不是犯錯的理由,更不該變成無關者的藉口和狂歡,這非常不利於公眾對抑鬱症的正確瞭解。


抑鬱症的泛娛樂化、消費化,公共輿論天花亂墜地使用抑鬱症這個醫學概念,混淆視聽,嚴重干擾了對真正抑鬱症患者的救治。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現在的人,抑鬱症成了免死金牌,成了不用承擔過錯還能賺得同情的最佳藉口。


人人皆抑鬱的局勢下,淹沒的可能是真病患日益式微的求救聲。


說句實話,我挺替那些想假借“抑鬱症”的名義為所欲為的人感到悲哀的。


不想去努力,想信手拈來,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固執,是不可能讓你心想事成事事如意的。


就算得到了同情和包容,別人不再對你指指點點,可你自己都被催眠洗腦說自己沒有問題,只是自己病了,有了心理上的“示弱”暗示,你不再對自己嚴格要求,這就是一件很無可救藥、可怕的事情了。


請捫心自問,戀愛上工作上生活中,你努力了嗎,你不顧一切抓住機會了嗎?有匹配你野心的能力嗎?拼盡全力去維繫關係了嗎?


一到深夜遇到一點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沒完沒了開始發牢騷甚至恨這個世界,覺得自己抑鬱症了,全世界與自己為敵,自己身後空無一人不敢倒下了。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何至於此?


說點可能不愛聽的,一陣見血的現實生活裡,沒有人有義務容忍你的玻璃心和壞脾氣。


我當然希望這個世界柔軟溫和,但我不希望你自欺欺人,給自己找藉口,阻礙自己變強變好的步伐。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在世間,本就是各自下雪,各自有各自的隱晦和皎潔,每個人都有不願言說的無力與不堪,學會控制情緒是成年人的必修課。


所有我們的不快樂,並非我們真的不快樂,也並非事情情況真的糟糕到無可救藥,而是我們總是抓住讓人不快的那個點無限放大,是我們的思維不讓我們快樂。


有一些人總是沉浸、糾結於過去的錯事,遠遠超出了自省的範疇,有一種“宿命論”的悲觀感,信奉“努力無用”論,無法欣賞美好的事物,喜歡“妄自菲薄”,縮小自己的優點。


生活難免風風浪浪,偶爾喪一下我覺得可以,但天天借“抑鬱症”的藉口發洩情緒,把所謂的“抑鬱症”掛在嘴邊,這實在不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


雖然我們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快樂,但也沒有嚴重到患抑鬱症的程度。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如果真的覺得你的情緒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有抑鬱症情況,需要幫助,請積極接受心理疏導干預、定時定量服藥,尋找可靠的人求助。


但如果你只是偶爾鬱悶不開心,那就不要輕易給自己扣某些人設,也儘量不要生氣,生氣是真的傷身體。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都不要隨意放棄生命,生活是自己的,別人眼中怎麼樣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真實過著如何的生活。


嘴上在喪,心裡也要給自己加油打氣呀。


畢竟當我們擁有健康的時候不覺得,但並沒有什麼比你的健康更重要。


人生的幸福不可量化,不要用行為來衡量自己的價值,用存在。這個世界芸芸眾生何其泛泛,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普通人也會有普通人的幸福和價值。


我真心懇求大家能去幫助真正需要溫暖、擁抱、慰藉的抑鬱症患者,不希望真正有抑鬱症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大批量號稱自己“抑鬱”的人,而麻木自卑,放棄伸出援手的求救。


作為一個曾經的抑鬱症患者,我也曾覺得自己不被理解過、不想和他人交流,我知道其實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心理疾病。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我有個特異功能,擅長選擇性遺忘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愁,又總是記得夜間睡夢中的奇幻美妙夢境經歷,也許這就是我如今能夠擁有雙倍快樂的秘訣吧。


古靈精怪的水瓶座喜歡回味憧憬美好的,哪怕不曾真實存在過,或是真的很遙遠,試圖去淡忘悲傷的,就算它真的刻骨銘心。


抱怨或者絕望永遠解決不了問題,憂愁的人最多,但這並不使人特立獨行,當你陷入壞情緒時,請及時轉變思維方式,從泥濘中脫身。


面對客觀事實,我們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主觀臆想,若你想告別壞情緒,不如在沉溺之前理清自己的思路,檢查自己是不是陷入了非此即彼、以偏概全、否定正面、情緒化、自我罪責的情緒扭曲。


對於經常情緒不穩定或者容易犯季節性消極的朋友們,我真誠地建議:一定要有好的routine,早晨一大杯水,每天固定時間運動,嚴格遵守生活紀律,提前一天把to do list列出來,精確到吃水果和堅果的時間,這樣至少很難被壞情緒擊敗。


成年人的積極和快樂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所謂擁有美妙幸運人生的人的特權,而是一種需要練習、訓練思維的能力,如果可以快樂,就別太難過,慢一點成為想要成為的人也沒關係。


新的一年快來啦,但願你們年年皆勝意。


-END-


當“得抑鬱症”變成流行、時尚和行為表演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