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一、身在職場,加班似乎已經註定是“身不由己”


工作狂人大吳終於開始吐槽了。


大吳是我的一位同行朋友,雖然入行晚一些,但身材高大,雙眼有神,總給人一種精力充沛的精神勁兒。這兄弟總讓人感覺衝勁很足,因為朋友圈總能見到他深夜或者凌晨發的勵志感想,還是圖文並茂的。


可最近卻聽說,就是這位久未謀面“小太陽”,因為壓力過大離職了!一打聽,才知道他是加班頻繁,令他完全沒有業餘生活,人生中每天的內容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年近30了,仍還是一條單身狗。


其實單身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照此下去,他很有可能會一直是單身狗。唉,全是加班鬧的禍!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加班可以說是職場司空見慣的情況,許多職場人每天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工作無止無休,甚至經常加班到深夜,朋友圈有一句話刺痛了很多職場人的心——“貧窮並不可悲,可悲的是不僅窮,而且忙”。於是乎,深感無奈與內心的不安全,想要改變現狀,卻發現自己無力跳出加班的怪圈。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當你終於辛辛苦苦、熬心費力地完成一件工作,想著終於可以HAPPY一下的時候,領導卻往往給了你現實的回擊——接下來,還有個方案要寫......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長此以往,最初的工作激情慢慢被消磨殆盡,身體熬垮不說,內心還感覺疲憊不已。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自身負能量爆棚,進而使事業發展受阻。又或者,不得不黯然離場,尋找新的環境,卻發現在新東家工作依然如此。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不過,留心的話,你也會發現身邊總有一些職場大神,不僅工作出色,生活也活得滋潤,關鍵是也沒見他們怎麼通宵達旦地加班熬夜,卻深得領導賞識。我們不禁要問:"WHAT?"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二、加班真的是職場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嗎?


其實加班本是一箇中性詞,並無好壞之分,只有加班的人才有喜憂之別,產生區別的核心就在於,是偶爾加班還是無休止的常態加班,是我們自己為了業績想主動加班還是被公司領導管著被動加班。


職場大神都掌握著自身的工作主動權。對於加班,向來都是自己說了算,偶有加班也會有的放矢並且狀態良好。如何才能掌握加班的主動權,到底大神們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先來說說為什麼會產生加班這種情況


工作當中,加班主要源於三種情況:


第一、常規性及階段性工作未完成

比如工作日報啊、週報、月報之類的,基本上定期要有工作成果的都屬於常規性工作。另外有些工作可能需要一個月或者一定階段內完成,這就屬於階段性工作。這兩類工作如果掌控不好整體節奏和進度,就很容導致越到後期擠壓越多從而不得不加班趕進度的情況。


第二、突發性工作的增加

工作計劃之中,時常有這種情況,上級領導冷不防地把你叫過去,告訴你有一項工作需要立即處理,並且要求當日或者短期內迅速完成,往往這類情況容易催生加班。


第三、為了加班而加班

這類情況常常出現在官僚風氣比較重的企業。下班了,領導還沒走呢,同事們雖然實質性工作忙完了,但都想在領導面前表現得勤奮上進、工作賣力,都想展現自己“一往無前”的工作作風,這就是為了加班而加班。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其實,找到了原因就不難看出,加班背後的核心目的其實就是這幾種:1、按時保質完成工作;2、取得領導關注賞識;3、解決突發工作。換句話講,如果能達成這幾種目的,加班與否都變得不重要。


三、職場大神進階三部曲


做到以下三方面,你就是職場大神


1、審時度勢,理清緩急,科學管理時間,制定合理計劃

將工作按照時間管理四現象劃分,如有新增項要及時歸類,同時將工作拆分、分解到日,科學制定適於自身的工作計劃。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重要且緊急:當然是優先處理;

重要但不緊急:要重點對待,把握好處理時間,否則,拖延之後此象限中的事件也會變成重要且緊急;

緊急但不重要:因為緊急,所以也需要趕緊處理。通常多為一些臨時性突發性事件,往往會用到我們的碎片時間;

既不緊急也不重要:通常指工作之外的事情。


2、巧用向上管理,保持無縫溝通,掌握工作主動權


現實職場中,很多人工作身心俱疲的原因,主要是開頭用力過猛,領導吃不准你的深淺。於是乎,當開頭你工作越賣力,你在領導心目當中的業績線和運轉效率就越高,後期稍微慢下來一點就會被認為懈怠,最終造成很多職場悲劇。

這個道理和跑馬拉松是一樣的,開始千萬不要被別人的衝刺帶亂,保持自己的節奏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這個就叫作職場中的上級預期管理。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實際工作中,計劃的制定切記過飽和,平時的常規工作精力佔用定在7分,留3分,為自身留有調整完善的餘地。同時計劃要取得領導的同意,如此,自己每天做什麼就和領導達成了共識;其次過程中務必定期彙報,這樣一來,自己的工作成果、動態、遇到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計劃都可以讓上級領導知曉,凡是盡在掌握,加班與否也就不再重要。


3、學會藉助外力,整合資源,處理突發,四兩撥千斤

工作計劃被上級領導許可,意味著工作飽和度同樣被認可,倘若接到計劃之外的突發性工作,則可以名正言順地向上級爭取資源支持。同時,由於常規計劃保留了精力空間,應對突發工作就不會顯得力不從心。要知道,一味地賣苦力並不會贏得認可;相反,面對突發工作,從容不迫,頭腦清晰,善用資源,高效解決問題才更令人讚賞。


職場人:做好這三件事,加不加班由你說了算


綜述所述,做到這三方面,就可以在工作當中佔據主動,加班與否,攻守進退,皆在於我。如此,則可在職場走得更遠、走得更高。


【本文由“職場小馬哥”發佈,2020年3月26日】

立足職場,專注個人綜合成長;深耕營銷,領悟人生進階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