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

01加班,是一種工作常態

前幾時馬雲在一次公開場合提到了關於“996”的看法,

“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

他的言論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很多網友吐槽“996”算什麼,我們都是“12×7”,之後劉強東也提指出他們公司的“8116+8”的模式。

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

現在,加班已經成了職場中的一種常態。

老闆希望的是,你的付出得遠遠大於他給你的報酬。

他雖然買的是你的8小時,但實際上希望榨出你十幾個小時的價值。

因此不論是民企、外企,還是國企,都一樣常常加班,只是加班強度不同而已。

更何況,很多人工作可能沒有忙到需要加班得地步,純粹是工作的軟性要求。

在公司,似乎你不加班,就顯得你工作不敬業,沒有責任心。

領導印象不好,同事也默默鄙視你。

我一個朋友每次回到家都八九點,我問他難道公司每天都這麼忙嗎?

“其實也不是,我們六點下班,但一下班大家都不走,不管有事沒事,都會等到七點以後才陸陸續續地離開。”

還有些公司裡,因為領導沒有立馬下班,一些員工為了在領導面前表現而自動“加班”,其實倒也不一定有什麼可忙的事。

不論自願還是軟性要求,加班已經成為現在職場的工作常態。

02加班,多數時候並沒有意義

有一次公司總經理第二天要在集團彙報,便當天通知幾個部門的同事下班後一起加班。

當天晚上大家都加班到十二點。

事後,大家都對這次加班怨聲載道,因為彙報日期是早就確定了。

之前大家都不算太忙,總經理完全可以提前把工作安排好,沒必要到最後一天晚上突擊加班。

我們公司也經常會遇到這種臨時加班,而且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事情緊急,而是因為領導工作分配不合理。

有時候是領導的問題,而很多時候是自己的時間管理問題。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個老師傅總是告訴我們工作要往前做。

當時不是很理解,結果很多時候會同時有幾項任務壓下來,不得不通宵加班,而實際上很多工作都是可以提前完成的。

因為時間及工作安排的不合理而導致的加班,沒有意義。


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

我有次參加一個讀書活動,遇到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朋友,他給我說起參加這個讀書活動的原因。

原來他們公司一直加班,可他發現自己經好久沒有從工作中有什麼收穫了。

他感覺一直在吃老本,不論是能力還是思維方式都已經固化了,所以想通過參加這個讀書會換個思路。

很多人,看似很忙碌,實際上一直在工作中不斷地重複,他的能力、見識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

對於他們,

工作,增加的不是工齡,而且年齡,

加班增長的不是經驗,而是經歷。

“得到”的主理人古典曾經提過一個觀點,如果一個人的簡歷,在個人能力一欄,三年時間都沒有更新的話,那這個人就一直沒有成長。

重複性但卻沒有能力提高的加班,沒有意義。

03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式

摩登時代裡有一個場景,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工作,為了能趕上傳送帶的進度,一刻也不敢放鬆,不斷機械地重複著一個動作。

為了節省用餐時間,甚至吃飯都由機器幫助完成。

而卓別林飾演的流水線工人在一整天的擰螺絲之後,下班依舊會拿著扳手,對馬路上各種圓形的物體都想去擰一把。

他的身體在長期的重複工作中,產生了定勢。

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

圖片來自於網絡

對於職場人,“流水線的工作”依然存在,只不過從“擰螺絲”換成了別的工作方法,兩者都是不斷重複。

區別只是身體的定勢變成了思維定勢而已。

我有個新來的同事,之前在一個500強公司工作數年,他常給我們說自己以前公司的工作強度大,加班時間多。

一開始我們都懷著學習心態向他學習,畢竟是500強出來的,肯定比我們這些小公司的強。

可漸漸發現,他的那一套技術和工作方法,都過時了。

應付他之前公司的項目還能湊活,可運用到新的環境中,那就顯得落後了。

按他的話說,“從參加工作就一直加班,用的是都是學校裡學的以及公司老師傅教的那一套,哪有時間顧得上學習新東西。”

加班,讓他沒時間學習新知識,讓他

習慣於不斷地用已有能力重複,在重複中把自己毀掉。


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

圖片來自於網絡



04如何避免在加班中被毀掉

第一,“以慢為快”

成甲在《好好學習》中提出了幾條底層心態,其中一條是以慢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

在工作時,會有部分人希望儘快完成一個接一個的項目,很少會在項目結束後,進行總結分析。

內心會覺得把項目交差就行,事後的總結是浪費時間。

但殊不知,慢才是快。

學游泳、學功夫的時候,教練總會先讓練好基本功,

而作為學員,總希望快速地上手,快點掌握游泳姿勢,快點學招式。

可最後的結果,往往前期越慢,基礎越牢,後面才學得越快。

工作中,我們會常常深陷加班的陷阱,在加班中不斷地原地踏步。

這時候最好的方法,適當地放慢工作節奏,花時間總結,

對每一項任務,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

雖然暫時看工作速度會慢下來,

但長期看,當能力不斷提升,各種技能不斷融合,最後反而效率更高。

第二,脫離慣性思維,找出底層規律。

思維慣性,是我們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能力,它能替我們節省思考的時間。

可慣性思維,又容易讓我們的思考停滯不前、

如何跳出慣性思維?

西蒙·斯涅克提出了黃金思維圈法則,一般的大眾思維,都是從做什麼開始,然後如何做,最後才問為什麼,從外向內思考。

比如接觸一項任務,通常我們都是明白做什麼,再去想想怎麼做,最後做完才可能去思考為什麼。

而黃金圈法則,卻直指問題核心,從為什麼開始,然後是如何做,最後才是做什麼,這是內向思考。

在接到任務時,先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領到需要達到什麼目的,再去考慮如何做。


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法

圖片來自於網絡



這樣的思考方法,更容易拜託慣性思維,針對不同的任務,選擇最適合的方法,進而找出事情的底層規律。

加班,是老闆口中,讓你“快速成長的最好方式”,

其實,加班是毀掉一個年輕人的最好方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