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紅酒與《晚鐘》

記得多年前,一個落雪的黃昏,跟朋友去後海小聚。那是一家法國紅酒莊,裝修風格自然古樸,粗糙的原木桌椅,微暗的燈光,低迴的叫不出名字的歐洲古典民謠風格的音樂。三五好友也都是人到中年,人有了一定歲數,有了一些經歷,反而沒那麼多故事好講了。看看窗外的日落時分的景色還有不多的行人,無意中看到牆上掛著的一幅畫,請教了老闆,說是宋莊畫家王藝傑臨摹的法國畫家米勒的作品《晚鐘》。


法國紅酒與《晚鐘》

冬天的後海黃昏


法國紅酒與《晚鐘》

冬日的後海


法國紅酒與《晚鐘》

法國酒吧


法國紅酒與《晚鐘》

臨摹作品《晚鐘》

只因為無意間的一撇,從此喜歡上米勒的作品,後來還認識了青年畫家王藝傑。今天先聊聊米勒,王藝傑老師現在是我的朋友,以後會給大家做介紹。

出身於十九世紀法國鄉村的米勒,二十多歲去巴黎拜師學畫,遭受歧視,生活窮困潦倒,為了餬口不得不畫一些迎合世俗審美的東西。米勒漸漸對巴黎產生了厭惡,直至後來寄居楓丹白露的巴比松村,用寫實的鄉村風景畫,開啟法國巴比松派,繪出了鄉村中的樹木、田野,以及勞動者的敦厚、樸實,使世人被米勒筆下鄉村中的優雅而感動,被畫家神來的油墨表現所折服。米勒對大自然和農村生活有一種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歸,上午在田間勞動,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裡作畫。米勒的生活異常困苦,但這並沒有減弱他對藝術的酷愛和追求,他常常由於沒錢買顏料就自己製造木炭條畫素描。米勒愛生活、愛勞動、愛農民,他曾說過:"無論如何農民這個題材對於我是最合適的。"那幅令無數人傾倒的《晚鐘》就是這一階段創作的。


法國紅酒與《晚鐘》

米勒原作《晚鐘》

《晚鐘》是米勒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一對農民夫婦在遠處教堂鐘聲響起時,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誠的祈禱。凝視著這幅畫,我們彷彿也依稀聽到了遠方教堂傳來的鐘聲,落日餘暉的籠罩下畫中的人物,遠處的教堂,還有隱約聽到的鐘聲都融為一體,一切都那麼莊嚴,寂靜,讓我們也忘了身在何處,彷彿置身畫中。在米勒去世之後,這幅畫幾經易手,最後被一位法國人以800,000法郎購得此畫,並捐贈給法國政府。《晚禱》目前則收藏在巴黎的奧塞美術館中。

一些法國紅酒莊為什麼喜歡用米勒的畫做裝飾呢?我想是因為畫面中濃郁的法國鄉村氣息會讓人們聯想起法國的葡萄園,還有浪漫的塞納河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