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你怎麼這麼笨?

做事情動作可以快一點嗎?

又做小動作了?你就不能專心點?


當你看不慣孩子的某些行為和表現時,你是否也曾如此數落過孩子?


在競思,很多家長也會向老師傾訴孩子的種種問題,殊不知,反覆的強調或是責罵,不但改變不了現狀,反而可能會強化負面暗示。


孩子會覺得:“我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就是拖拉磨蹭!我就是笨!我不想學習/做事了!”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競思有話說:

孩子在成長階段非常的敏感和脆弱,也易受到來自家長和大人的心理暗示。正面的暗示會讓孩子積極向上,反之,則可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天天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成績一直都穩定在班級的中上游。有一次期中考試,孩子進步迅速,考到了班級前三。


得到別人誇獎後,媽媽連忙擺手說:“哪裡哪裡,他這次不過是運氣好,考的題目會做的比較多,平時成績也沒這麼好,要是真的這麼厲害,成績也不至於這麼不穩定。”


結果到了期末考試,天天的成績退步了很多,媽媽問是不是發揮失常了?


孩子卻說:“你不是覺得我上次是考試碰運氣碰來的嗎?這次運氣沒碰上而已。”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聽到這帶有埋怨的話語,媽媽突然意識到了問題,正是因為沒有給孩子積極的暗示,才使得他的注意力分散,學習動力減退了。


類似的事情,很多爸媽都做過,在我們看來可能是謙虛的表現,但對孩子來說,家長沒有對進步做出肯定的回覆,讓他們對自己的努力產生了不確定感。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源於自我激勵,還需要父母的賞識和鼓勵,這就是心理學所講的“暗示”作用。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正面暗示呢?


✔ 用積極正面的語言鼓勵表揚孩子

比如,當孩子學習分心時,家長不要立刻點出他“注意力不集中”這個情況,而是要改用正面的語言去提示他迴歸到學習任務中。


長期堅持,孩子每當遇到困難或表現不太好時,他們會想到父母給自己的積極暗示,調整情緒,積極努力去克服。


如果他們想到的都是父母對自己的打擊,那麼就會自暴自棄,乾脆不再努力。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 藉助表情、神態進行積極暗示

孩子在嬰兒時期就能在家長的微表情中讀取信息,從而判斷自己的行為的好壞。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表現也會對孩子的心態產生影響。


例如,孩子在摔倒時,如果媽媽馬上將孩子抱起,進行安撫,滿臉自責。孩子看到媽媽緊張,會放大自己的情緒,覺得自己真的摔得很疼,會哭的越來越大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有時候家長一個鼓勵的眼神,就有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 對孩子的優點、興趣愛好給予肯定

家長要擅長髮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有自己的優點。


孩子在學習方面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有可能在書法、音樂或體育方面有很大的天賦。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愛好,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在受到家長的鼓勵後,也許在某一方面會有驚人的成就。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 為孩子做好典範作用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將對孩子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最好的暗示,當然是從父母自身做起。


父母良好的素質,正確的行為規範,就是最好的家教。


一個孩子能不能積極向上的成長,家長對其的評價和期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少給孩子一些責怪,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多一些積極的暗示。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將成為孩子未來成長路上的推動力,讓孩子向更高的人生階梯邁進。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到家長~歡迎爸媽們帶孩子上競思和老師交流教育技巧,一起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是家長“暗示”出來的

競思專注力始創於美國內華達州,目前在中國遍佈70多家直營中心,專業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困難閱讀障礙情緒問題作業拖拉厭學阿斯伯格症等問題,幫助孩子提升各項能力!截止目前,已服務中國658603學員,好評率高達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