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抗體療效與安全性評價:針對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腫瘤患者


PD-1抗體療效與安全性評價:針對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腫瘤患者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熱點之一。目前,ICIs已被批准用於惡性黑色素瘤、腎癌、肺癌、泌尿系腫瘤、結直腸癌和三陰性乳腺癌等10餘種惡性腫瘤,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隨著ICIs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我們需更加重視藥物的不良反應。

有研究表明,慢性乙型(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會形成一個與腫瘤微環境相似的較強的免疫抑制環境。當病毒感染者使用ICIs後,可能引起病毒激活和免疫介導的肝損傷。一方面,病毒感染者調節性T細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細胞)表面CTLA-4分子表達上調,抑制CD4+和CD8+T細胞活化,ICIs阻斷CTLA-4可能會激活Treg細胞,影響抗病毒反應。一項小規模的臨床研究指出,CTLA-4抑制劑tremelimumab增加了外周血中Treg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特異性CD8+T細胞識別、殺傷被感染細胞是控制病毒感染的主要機制,長期的病毒刺激會導致CD8+T細胞表面如CTLA-4和PD-1等的負性調控分子表達上調,最終致使T細胞耗竭。而阻斷特異性CD8+T細胞表面的CTLA-4和PD-1可以逆轉T細胞的耗竭,從而增強抗病毒反應。以上這些因素共同破壞宿主免疫系統和病毒控制之間的平衡,可能加重肝功能損傷。此外,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體內的免疫抑制環境還可能導致ICIs的療效下降。

我國學者對ICIs治療合併HBV/HCV感染的晚期腫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系統性評價和meta分析。作者從14篇文章(8篇病案報道、4個回顧性病例系列、2個前瞻性臨床試驗)中篩選出186名患者,其中HBV感染89例、HCV感染98例(1例同時感染HBV和HCV),大部分患者接受PD-1抑制劑單一治療(140/186,75.3%)和CTLA-4抑制劑單一治療(36/186,19.4%)。

在安全性上,22.0%的HBV/HCV患者在接受ICIs治療後出現肝轉氨酶升高(hepatic transaminase elevating,HTE),其中3/4級HTE的發生率為10.8%(表1)。既往研究報道抗PD-1/PD-L1抗體的肝毒性發生率在3%~5%之間,抗CTLA-4抗體的肝毒性發生率最高達10%,均低於本研究。一項開放性臨床試驗(NCT01658878)顯示,肝細胞癌患者肝轉氨酶升高率高達20%。本項研究中,14例(14/124,11.3%)肝癌患者和6例(6/62,9.7%)其他類型的腫瘤患者出現3/4級HTE,但不同腫瘤類型患者HTE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738)。研究者認為本項研究中大多數HBV/HCV感染的非肝癌患者來自病案報道,可能導致了選擇性偏倚。在不停止ICIs治療的情況下,經抗病毒藥物或類固醇治療後所有3/4級HTE患者HTE均可逆轉,故研究者認為此類不良反應是可以接受的。其他常見不良反應為皮膚性問題(64/186,34.4%)、胃部問題(31/186,16.7%)、內分泌紊亂(6/186,3.2%)、3/4級腹瀉或結腸炎(4/186,2.2%)、3/4級皮疹(3/186,1.6%)、3級腎上腺功能不全(2/186,1.1%)和3級關節炎(1/186,0.5%)等。既往研究報道,接受抗PD-1抗體治療的患者皮膚毒性發生率最高至29.1%、胃毒性為16.9%。在使用抗CTLA-4抗體或抗PD-1/PD-L1抗體的晚期臨床研究中,3/4級腹瀉或結腸炎的發生率為1%~5%,3/4級皮疹、內分泌紊亂和關節炎的發生率約為1%,均與HBV/HCV感染患者的情況相似。因此,在合併HBV/HCV感染患者中,這些不良反應未見明顯升高。

PD-1抗體療效與安全性評價:針對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腫瘤患者

x表1. 所有患者(n=186)病毒負荷及肝功能情況

在有效性上,本項研究中合併HBV/HCV感染的肝細胞癌患者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為18.6%(表2)。在一項非隨機、開放性2期臨床試驗Keynote-224(NCT02702414)中,研究者納入了104名肝細胞癌患者,其中大多數患者未合併HBV(78%)或HCV(75%)感染,結果發現患者使用抗PD-1抗體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的ORR值為17%。此結果與本項研究結果相當,說明病毒感染不影響ICIs對肝細胞癌患者的療效。臨床試驗Keynote-010(NCT01905657)報道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抗PD-1抗體納武單抗(nivolumab)和多西紫杉醇的ORR值分別為18%和9%。在臨床試驗NCT01642004和NCT01673867中,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納武單抗作為二線藥物治療的ORR值分別為20%和19%。儘管在本項研究中患者數量較少,但多線治療後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ICIs仍獲得16.7%的ORR值。既往研究顯示,未合併HBV/HCV感染的患者中,惡性黑色素瘤患者一線治療的ORR值為33%,二線治療的ORR值為22%(NCT01866319,NCT01704287),這與本項研究的結果(32.4%)相似。以上多種類型腫瘤研究分析表明,HBV/HCV感染不會明顯影響ICIs的療效。

PD-1抗體療效與安全性評價:針對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腫瘤患者

表2. 各類型腫瘤患者客觀緩解率

臨床前數據表明,長期抗病毒後耗竭狀態的特異性CD8+T細胞功能可以在體外通過阻斷PD-1獲得恢復。在本項研究中的85例沒有接受額外抗病毒治療的HCV患者中,1例HCV負荷增加,32例HCV負荷減少,但沒有人獲得持續的病毒學應答。未接受抗病毒治療(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的22例HBV患者中,2例出現HBV負荷升高和HBV相關HTE,其餘均穩定。以上結果提示ICIs作為抗病毒藥物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如T細胞免疫球蛋白-3(TIM-3)和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LAG-3)等其他抑制性表面配體受體也應納入研究。

感悟:該研究表明合併HBV/HCV感染的晚期腫瘤患者使用ICIs沒有發生特殊的安全隱患。然而儘管病毒重新激活和病毒相關肝功能損傷的發生率均很低,活動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仍應密切監測肝功能,並在有適應症的情況下進行抗病毒治療。

編譯:張戀茹(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

修改:劉寶瑞(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

參考文獻: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HBV/HCV infection and advanced-stage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Medicine (Baltimore). 2020 Jan;99(5):e19013. doi: 10.1097/MD.0000000000019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