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的檢測到底存在怎樣的問題?

近年來,在晚期NSCLC的治療領域,免疫治療一直被稱為“抗癌王冠上最閃亮的明珠”。但在看到巨大成功的同時,臨床醫生和研究者都發現,免疫治療並非神藥,提升其有效率仍任重道遠。目前,PD-L1的檢測到底存在怎樣的問題?臨床實踐中應如何篩選最佳獲益人群?不同人群的免疫治療策略又是如何?【腫瘤資訊】特邀陸舜教授、張力教授,胡潔教授帶您一探究竟。

PD-L1的檢測到底存在怎樣的問題?

張力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肺癌內科首席專家

中山大學肺癌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GCP)中心主任、Ⅰ期病房主任

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藥物評審諮詢專家

PD-L1的檢測到底存在怎樣的問題?

陸舜教授

國際肺癌研究會官方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副主編

The Oncologist雜誌編委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國家重點項目首席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希斯科基金會副理事長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精準醫療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精療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腫瘤學會主任委員

腫瘤內科規培組長

上海市醫學會理事

上海市抗癌協會理事

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PD-L1的檢測到底存在怎樣的問題?

胡潔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部腫瘤和呼吸介入科副主任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細胞和分子生物實驗室副主任

美國胸科醫師學院ACCP資深會員(FCCP)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青年委員會 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呼吸內鏡專業委員會常委

上海市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肺癌學組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胸部腫瘤學組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肺癌分子靶向與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JTO中文版編委,《國際呼吸雜誌》和JTD雜誌通訊編委

專業方向肺癌篩查、晚期肺癌個體化綜合治療和靶向免疫治療、呼吸內鏡技術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胡潔教授:非常高興今天我們請來了張力教授和陸舜教授共同探討PD—L1檢測、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的相關研究結果和思考。

首先想請教張力教授,keynote024、keynote042以及keynote026臨床研究,分別探索了不同的PD-L1抗體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取得了完全不同的臨床研究結果,您覺得在免疫治療領域,PD—L1是不是可以作為一個療效預測指標呢?

張力教授:在今天的BOA以及今年的ASCO報告中,我們通過keynote024研究看到,在一線初治人群中,PD-L1高表達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療,不僅僅有效率高,而且實現了PFS的延長和OS延長,這三個結果提示,起碼在Pembrolizumab一線治療中,PD-L1的表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biomaker。因此這一結論是勿庸質疑的,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怎樣去檢測,一方面是用什麼抗體,另一方面是檢測的標準。這需要更多的同道宣傳、研究,病理科醫生的培訓尤其重要。其他的免疫治療是不是也該採用PD-L1作為療效預測的標記物,則需要進一步臨床試驗去探索,總體來講我覺得keynote024試驗還是提供了很明確的證據。

胡潔教授:謝謝張教授。張教授也提到了關於PD-L1檢測的抗體的選擇和檢測平臺的選擇問題,Blueprint研究對比了不同的PD-L1單抗、不同的檢測平臺對於非小細胞肺癌PD-L1檢測的一致性。下面我請教一下陸舜教授,從指導臨床用藥的角度出發,國內對於不同抗體的選擇和不同檢測平臺的選擇上,我們要進行哪些思考呢?

陸舜教授:剛才張教授第一個強調了有不同的檢測平臺和不同的抗體,PD-L1檢測主要有兩個平臺,一個是Dako,一個Ventana。國際肺癌研究會啟動的Blueprint的研究當發現Atezo使用的抗體(SP142),不僅檢測腫瘤細胞,也可以檢測淋巴細胞,其敏感性相對略低於其他三種抗體。但是在Blueprint2研究中,美國加入了第五種抗體,其敏感性更高,但目前未完全應用於國內研究中。那麼PD-L1檢測到底應該如何做?首先我們必須以臨床數據為基礎,結合臨床試驗。剛才張教授提到的keynote-024的研究中首先確定的伴隨診斷是Pembrolizumab對應的抗體,這個是被批准的,當然其他的只是跟它一致性的研究。在我們國內,病理學家在步宏校長的帶領下,也正在做優化的流程,相信今年隨著這一類藥物在中國的批准,病理檢測會更好地跟中國的臨床試驗的數據結合在一起,給病人真正帶來它的獲益。

胡潔教授:謝謝陸教授,其實陸教授提到非常好的點,中國有患者參與全球的臨床研究,但是我們缺少中國真正的數據,所以我想接下去的問題想請教張教授,那您覺得在中國患者人群裡面PD-L1的表達的狀態與西方國家人群是有差異嗎?

張力教授: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這需要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現在也有企業在亞洲發起了一項研究,探索中國PD-L1高表達人群佔多少,因為這會影響我們將來做臨床決策,如果佔的比例很低,未來檢測的意義就不大,我們需要更側重於聯合治療;但是如果佔的比例比較高,精準檢測就可能幫助病人受益,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胡潔教授:陸教授,未來在臨床中我們究竟是該選擇一個抗體進行染色,還是應該同時選多個抗體染色?若選擇多個抗體染色,應該以表達成都最高者進行藥物選擇,還是以表達成都最低者為標準?

陸舜教授:臨床實踐中,我們選擇過多的抗體不切合實際,因此我們需要做好一致性研究,選擇結果可以相互論證抗體,這樣一個抗體就解決問題。我們不但要測PD1,我們還要測包括TMB在內的其他的指標,因此患者的組織標本是比較珍貴的。所以我個人認為PD-L1的檢測,只要找到一個抗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最好在臨床試驗中有數據結果印證,且操作簡單便於平臺的推廣。這樣可以使病人免於二次活檢、二次檢測。

胡潔教授:看來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數據非常重要,目前PD-L1的表達狀態對一線治療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請兩位教授給臨床醫生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對於PD-L1表達超過50%、 介於1-49%之間以及表達陰性的患者,如何進行一線治療的選擇呢?

張力教授:從臨床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起碼在Pembrolizumab的一線治療中,PD-L1的檢測是非常重要的。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批准用於二線治療後,這個檢測就沒那麼重要了。

陸舜教授:非常同意張教授剛才的說法,我們首先要分一線和二線。一線治療中,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於PD-L1≥50%的患者而言Pembrolizumab單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於PD-L1表達介於1-49%的人群,我們應採用keynote189的戰略,應給與化療加上Pembrolizumab;對於PD-L1表達小於1%的人群,根據checkmate027的結果,應將TMB作為另外一個biomaker,對於PD-L1低表達、但是高TMB人群,我們也有證據表明ipilimumab聯合nivolumab能夠帶來生存獲益。現在一線免疫治療越來越細化了,二線治療方面,研究結果表明,相當廣泛的人群中PD-L1單抗二線療效好於化療,活檢並不完全代表腫瘤整體,PD-L1表達陰性的人群在二線治療中仍能獲益,所以對初治病人和復治病人要區別對待,這是我們檢測的價值。

胡潔教授:非常感謝陸教授跟張教授,給我們在座各位臨床醫生在PD-L1檢測和免疫治療方面提了非常好的建議,做了非常深入的解讀,相信免疫治療會有更多biomaker,目前PD-L1是相對成熟的指標之一。我們需要有中國人自己的數據和國內自己開展的一致性臨床研究,幫助我們選擇不同的免疫治療藥物;同時對於不同的患者,治療抉擇也需要更加精準、個體化,我們今天採訪就到這裡,謝謝兩位教授。

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