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抗体疗效与安全性评价:针对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肿瘤患者


PD-1抗体疗效与安全性评价:针对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肿瘤患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ICIs已被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肾癌、肺癌、泌尿系肿瘤、结直肠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等10余种恶性肿瘤,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ICIs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我们需更加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研究表明,慢性乙型(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会形成一个与肿瘤微环境相似的较强的免疫抑制环境。当病毒感染者使用ICIs后,可能引起病毒激活和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一方面,病毒感染者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细胞)表面CTLA-4分子表达上调,抑制CD4+和CD8+T细胞活化,ICIs阻断CTLA-4可能会激活Treg细胞,影响抗病毒反应。一项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指出,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增加了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特异性CD8+T细胞识别、杀伤被感染细胞是控制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长期的病毒刺激会导致CD8+T细胞表面如CTLA-4和PD-1等的负性调控分子表达上调,最终致使T细胞耗竭。而阻断特异性CD8+T细胞表面的CTLA-4和PD-1可以逆转T细胞的耗竭,从而增强抗病毒反应。以上这些因素共同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和病毒控制之间的平衡,可能加重肝功能损伤。此外,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环境还可能导致ICIs的疗效下降。

我国学者对ICIs治疗合并HBV/HCV感染的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作者从14篇文章(8篇病案报道、4个回顾性病例系列、2个前瞻性临床试验)中筛选出186名患者,其中HBV感染89例、HCV感染98例(1例同时感染HBV和HCV),大部分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单一治疗(140/186,75.3%)和CTLA-4抑制剂单一治疗(36/186,19.4%)。

在安全性上,22.0%的HBV/HCV患者在接受ICIs治疗后出现肝转氨酶升高(hepatic transaminase elevating,HTE),其中3/4级HTE的发生率为10.8%(表1)。既往研究报道抗PD-1/PD-L1抗体的肝毒性发生率在3%~5%之间,抗CTLA-4抗体的肝毒性发生率最高达10%,均低于本研究。一项开放性临床试验(NCT01658878)显示,肝细胞癌患者肝转氨酶升高率高达20%。本项研究中,14例(14/124,11.3%)肝癌患者和6例(6/62,9.7%)其他类型的肿瘤患者出现3/4级HTE,但不同肿瘤类型患者HT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738)。研究者认为本项研究中大多数HBV/HCV感染的非肝癌患者来自病案报道,可能导致了选择性偏倚。在不停止ICIs治疗的情况下,经抗病毒药物或类固醇治疗后所有3/4级HTE患者HTE均可逆转,故研究者认为此类不良反应是可以接受的。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性问题(64/186,34.4%)、胃部问题(31/186,16.7%)、内分泌紊乱(6/186,3.2%)、3/4级腹泻或结肠炎(4/186,2.2%)、3/4级皮疹(3/186,1.6%)、3级肾上腺功能不全(2/186,1.1%)和3级关节炎(1/186,0.5%)等。既往研究报道,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患者皮肤毒性发生率最高至29.1%、胃毒性为16.9%。在使用抗CTLA-4抗体或抗PD-1/PD-L1抗体的晚期临床研究中,3/4级腹泻或结肠炎的发生率为1%~5%,3/4级皮疹、内分泌紊乱和关节炎的发生率约为1%,均与HBV/HCV感染患者的情况相似。因此,在合并HBV/HCV感染患者中,这些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升高。

PD-1抗体疗效与安全性评价:针对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肿瘤患者

x表1. 所有患者(n=186)病毒负荷及肝功能情况

在有效性上,本项研究中合并HBV/HC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6%(表2)。在一项非随机、开放性2期临床试验Keynote-224(NCT02702414)中,研究者纳入了104名肝细胞癌患者,其中大多数患者未合并HBV(78%)或HCV(75%)感染,结果发现患者使用抗PD-1抗体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的ORR值为17%。此结果与本项研究结果相当,说明病毒感染不影响ICIs对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临床试验Keynote-010(NCT01905657)报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抗PD-1抗体纳武单抗(nivolumab)和多西紫杉醇的ORR值分别为18%和9%。在临床试验NCT01642004和NCT01673867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纳武单抗作为二线药物治疗的ORR值分别为20%和19%。尽管在本项研究中患者数量较少,但多线治疗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ICIs仍获得16.7%的ORR值。既往研究显示,未合并HBV/HCV感染的患者中,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一线治疗的ORR值为33%,二线治疗的ORR值为22%(NCT01866319,NCT01704287),这与本项研究的结果(32.4%)相似。以上多种类型肿瘤研究分析表明,HBV/HCV感染不会明显影响ICIs的疗效。

PD-1抗体疗效与安全性评价:针对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肿瘤患者

表2. 各类型肿瘤患者客观缓解率

临床前数据表明,长期抗病毒后耗竭状态的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可以在体外通过阻断PD-1获得恢复。在本项研究中的85例没有接受额外抗病毒治疗的HCV患者中,1例HCV负荷增加,32例HCV负荷减少,但没有人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的22例HBV患者中,2例出现HBV负荷升高和HBV相关HTE,其余均稳定。以上结果提示ICIs作为抗病毒药物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T细胞免疫球蛋白-3(TIM-3)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等其他抑制性表面配体受体也应纳入研究。

感悟:该研究表明合并HBV/HCV感染的晚期肿瘤患者使用ICIs没有发生特殊的安全隐患。然而尽管病毒重新激活和病毒相关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很低,活动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仍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并在有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编译:张恋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修改:刘宝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参考文献: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HBV/HCV infection and advanced-stage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Medicine (Baltimore). 2020 Jan;99(5):e19013. doi: 10.1097/MD.0000000000019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