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縣誌載:明朝就有交納酒稅的記載。酒肆之多乃閩西之首

福建非遺 | 龍巖:汀州客家釀酒技藝


長汀縣誌載:明朝就有交納酒稅的記載。酒肆之多乃閩西之首

適時提取汀州酒

長汀縣誌載:明朝就有交納酒稅的記載。酒肆之多乃閩西之首

與眾不同的色澤

汀州客家釀酒工藝,流傳於福建閩西客家地區,幾乎所有客家人都有家庭釀酒的習慣,每到冬季來臨,在冬至日之前,家家戶戶都為春節期間招待親友和自家飲用酒開始釀酒。其製作的米酒,屬黃酒類,也有用穀類製成白酒“谷燒”或“米燒”的。

汀州釀酒的歷史悠久,據傳:唐代前汀州就有釀酒之作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酒質優良,史書雖無記載,但從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對酒的描述,可佐證汀州酒文化歷史之久遠,據汀州府志載:唐代名相張九齡,經過汀州登謝公樓飲酒,(謝公樓為古代汀州的著名酒樓)飲後極為讚賞,寫下著名的《登謝公樓》詩云:“謝公樓上好醇酒、二百青蚨買一斗,紅泥乍闢綠蟻浮、玉碗、傾黃蜜剖。”由此可見,古汀州酒歷史之源長,酒質之優。

又長汀縣誌載:明朝萬曆年間就有制酒交納酒稅的記載。酒肆之多也是閩西之首。至民國期間汀州府城區之酒作坊及商肆就有四十多家。昔日著名的酒品種有隔冬酒、紅娘酒、酒娘、酒妹子等,除酒妹子為本地銷售外,其餘均銷往江西、廣東及本省等地區。

汀州客家釀酒技藝所製作的“酒妹子”這一古老酒名,在長汀縣對現代人來說是鮮為人知的一個酒名詞了。由於“酒妹子”其提取量有限,產品量低,保存期短,只限在當地銷售,故而“深閨無人識”,未見經史記述。林氏家族歷代從事釀酒業,精於釀製工藝,並以祖傳秘方製作酒麴,代代相傳。特別在製作“酒妹子”酒時,在選料、製作、貯藏等方面有其一套獨特、精湛的工藝製作方法。

汀州客家釀酒傳承了客家人一千多年的酒文化,是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藝。汀州客家釀酒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研究價值、經濟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對研究客家歷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