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風物誌——姜沙鉢

風物誌——姜沙缽

冬天,沒有任何飲料比一碗姜鹽豆子茶喝得過癮,如果有,那就是兩碗。

可惜在深圳不常喝,芝麻、豆子、姜、鹽、茶葉,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的一樣東西少了,沒味。姜缽,汨羅叫姜沙缽,少了這個不行。黃油(釉)當罐倒是可有可無。

黃油當罐是泡茶、篩茶的工具,這種陶器應該只有湘陰、汨羅周邊有售,大肚窄口,施半釉,容量大,一次泡個五六杯不是問題。外地人不理解為何叫“篩茶”,董謙兄在《種稻計》裡說得清楚:從有嘴的茶罐裡倒茶,叫“篩茶”,雖然《赤壁賦》裡“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得文縐縐的“釃”字也是“倒”的意思,我還是覺得“篩”字更符合姜鹽豆子茶的操作場景。“篩茶”是個技術活,所有香(念“向”)料一般沉積在罐底,在倒出來之前須搖一搖罐身,使香料處於懸浮狀態,倒出來才均勻。這個搖一搖的動作,不就是“篩”嗎?(請允許我打個哈哈)

也是從《種稻計》得知古培楊梅鋪有一口土窯燒製黃油當罐,這裡做個記號,我要去看看。姜沙缽卻是三峰窯的特產,我去過兩次湘陰的三峰窯(嶽州窯),沒什麼收穫。望城的銅官窯倒是有陶製的擂缽,那是做擂茶用的,沒有汨羅人慣用的姜沙缽精緻。我不要在市場買的,要到燒窯的地方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