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曾國藩去世,從政治角度講對李鴻章有利,為何他卻感到恐懼不安?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去世,舉國震驚,南京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百姓巷哭並紛紛繪像祭之。京城之中,兩宮太后聞訊不禁潸然淚下,為痛失國之棟樑而深切惋惜。而直隸總督李鴻章更是陷入了無盡的悲痛與孤獨之中。

曾國藩去世,從政治角度講對李鴻章有利,為何他卻感到恐懼不安?

曾國藩的去世,對於李鴻章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噩耗傳來之時,李鴻章起初還有所懷疑,當得知消息後,他再也掩飾不住肝腸俱裂的心痛,竟至號啕大哭,寢食俱廢。23日,李鴻章接到朝廷的優詔:

“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學問純粹,器識宏深,秉性忠誠,持躬清正……著追贈太傅,照大學士例賜卹,賞銀三千兩治喪……。加恩予諡文正,入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並於湖南原籍江寧省城建立專祠,其生平政績事實,宣付國史館,其一等侯爵,即著伊子曾紀澤承襲……”

曾國藩去世,從政治角度講對李鴻章有利,為何他卻感到恐懼不安?

似乎到了這個時候,李鴻章才猛然感覺到,老師曾國藩確實去世了。隨後,他馬上給曾國藩的兩個兒子曾紀澤、曾紀鴻寫信,表示了他的哀悼之意。當然,他寫的這封信中確有一些虛飾之詞,畢竟是家屬,又和他們接觸不深,很難談及一些較為深刻的問題。

那麼,有人必然會有這麼一種想法,曾國藩在世時,李鴻章忝為學生,論功業、名聲都無法與老師相媲美如今老師仙逝,李鴻章豈不是成了朝廷的新寵了,對於曾國藩的去世,李鴻章果真有那麼悲痛欲絕嗎?

毫無疑問,李鴻章是真心的悲痛。因為曾國藩的去世讓他感到了“無助”,當時的李鴻章雖是直隸總督,但在朝廷之中,包括慈禧對他還未徹底放心。李鴻章自己又何嘗沒有“孤露人間”的感覺?朝野上下,不可能再有人與他南北呼應了。

曾國藩去世,從政治角度講對李鴻章有利,為何他卻感到恐懼不安?

京城中,李鴻章原先賴以依靠的恭親王奕訢也江河日下,晃盪不能立足。今後孤軍奮戰,還有誰可以依靠?他悲哀、痛哭,這其中除了包含著深厚的師生情誼,對恩師“提之攜之”的懷念之外,也包含對自己未來的恐懼與不安。

儘管慈禧在許多事情上還有仰仗李鴻章,但是她又利用頑固派李鴻藻等人牽制恭親王奕訢,其目的也是為了牽制他。痛失恩師後,李鴻章一方面苦心支撐著清王朝這座將傾的大廈,一面在慈禧操縱的各派政治勢力之中試圖躲過各種明槍暗箭。

時過不久,御史李宏謨上書慈禧建議增添直隸巡撫一職,慈禧很精明,沒有表態,但她名諭發往各地意在徵求軍機處以及各省大員的建議,其實這也是在做給李鴻章看。

曾國藩去世,從政治角度講對李鴻章有利,為何他卻感到恐懼不安?

以李鴻章之精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奧妙,在直隸總督之內增設直隸巡撫顯然是想削弱他的權力,於是他向友人發牢騷:直隸添設巡撫,“只多一辦例稿之人,即多一意見掣肘之人。軍務由總督專責,巡撫無兵又不知兵,從何策應?……”最終,增添直隸巡撫一事在恭親王奕訢和文祥的反對之下作罷。

不久,朝中又相繼發生了“揚左抑李”“暗傾恭邸”的事件。慈禧將與李鴻章積怨日久的左宗棠召入京城入值軍機處,為的是牽制恭親王和李鴻章。可是,左宗棠打仗是一把好手,在軍國大政上卻鮮有作為,且他自視甚高,作風傲慢,讓慈禧頗感失望,李鴻章乘機再進一步擠兌,終於使得左宗棠離開京城,出任兩江總督。

曾國藩去世,從政治角度講對李鴻章有利,為何他卻感到恐懼不安?

可以說,自從曾國藩死後,李鴻章在政治上失去了強有力的靠山,以慈禧為主的朝中權貴想進一步控制李鴻章以及他的淮軍集團,在未取得政治優勢之前,李鴻章的那段時間的確是十分艱難而又孤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