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茫茫人海,欣喜相逢,如若喜歡,請點點“關注”,讓我們一起陪伴,寫寫看看這人間的故事,取一抹通透。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01

近日,廣西玉林某小學三年級家長群裡發生了學生家長懟罵事件。

懟罵內容——發散,

懟罵言語——粗俗,髒穢,不堪入眼。

罵戰時間——從晚上19.25分一直進行到晚上23.31分,整整四個小時。

群裡兩位授課老師一路“勸罵,勸架”無效後,雙雙自動退群。

聊天記錄曝光後,由於話題接地氣,很快在網絡上發酵成熱點事件,引發了網友熱議。

這位堅持罵戰4小時的女博士,也憑一系列“出口成髒”霹靂表現,C位“出道”。

02

先來看看這件事的起因。

是因為有幾個學生家長在班級群裡閒聊喝酒引起。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這樣的話題,具體聊了幾次,聊了多久,由於曝光內容展開有限,我們尚未可知。

但從上面這張截圖來看,有一件事可證實,那就是這幾個家長確實在班級搭建的公共群裡,聊著和學校和學生學業等無關的話題。

正是這個原因,引起了其中一個學生媽媽的不滿。

從她脫口而出的那句“喝夠了,喝不死你們!”可看出,她本人應該在這個群裡忍耐了很久。

如果事情僅到這裡,大家可以意識到話題偏軌的話,又聽了老師規勸及時制止,那麼或許這場“腥風血雨”的罵戰不會再惡化發展下去。

但事情往往有著詭秘的走向,有些禍端一經引起,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最終雙方情緒被引爆,該有的冷靜剋制全然在某種特定場景裡,被憤怒佔據上風,從而上演各種奇葩表現,低俗雷語更是噴口而出。


最後所罵內容早已發散到十萬八千里,還扯上了什麼陪酒女,離婚、綠光等上,甚至上升到惡劣的人身攻擊。

對於老師和其他無辜家長,真是樹欲靜而風早已不止。

03


女博士和幾個家長到底懟罵了什麼內容?

來看看下面的這些截圖就知道了場面有多不可控?言辭有多激烈?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在部分家長眼裡,女博士儼然惡魔化身,口出狂言,各種潑婦姿勢,各種自我優越感爆棚,炫高,各種詆譭看輕別人,是精神有問題代表。

恨不得去投訴她,讓她嚐嚐炫優越感,口出惡語的後果。

在女博士眼裡,那些家長都毫無自覺自律意識,是不知道為孩子好歹的蠢貨,是一群在班級群裡,製造低級趣味話題的人,是一群不知她天高地厚的底線就敢和她撕逼,想要弄死她的人。

……

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說的大概也就是這個現象了。

也像極了我所瞭解的多米諾效應(Domino Effect)。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04

什麼是多米諾效應?

它是心理學上一種類似於蝴蝶效應的體現。

指的是在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這個連鎖效應可分兩種結果。

  • 一種,指一個好的做法,最後得到的結果是好的,有益萬物的能量,讓所有世人為之敬仰。
  • 一種,指一個壞的做法,往往具有毀滅性質,最後得到的結果,是壞的無法挽回的悲劇與惡果。

顯然這起家長群罵戰事件,屬於後者。

是一個由壞的開端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得到的不好的結果。

而那個罵出“高學歷,沒素質”標籤的女博士,和那些在家長群閒聊的家長們,現在也正在承受各自言行舉止不當後帶來的一系列“惡果”。

古人云:“禍從口出”,一點不假。

人身上所發生的很多惡果和孽障,有很多時候,其起因往往是從口而出的。

如果可以回到事件最初,如果知道結果會變成這樣。我想不管是這個失去理智下的“囂張”女博士,還是那些忘了家長群真正意義的閒聊家長,都不會讓自己失去該有的家長風範和謹言慎行教養的。

但現實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05

那麼再來說說這起事件在網上傳播發酵多日後,為何熱點不減?

大眾熱議爭論的內容又是什麼?

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鑑別?

婉清認真看了很多相關新聞報道以及仔細留意了網友們討論的內容。

得出兩個觀點。

一面,挺這位女博士的,一面,罵這位女博士的。

挺女博士的人表示:

支持女博士,說她懟的好,說她說的話沒錯啊。很多人總容易陷入低俗無趣的談話內容,即使心裡不認同,也在群心理作用下違心附和。

博士教授在家長群裡的身份僅是該學生的家長而已,說什麼也不用上綱上線。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婉清看出來,這部分朋友覺得班級群、家長群,就是用來家長了解學校動態知道孩子學習情況的,又不是閒聊群。有人總無畏在家長群閒聊,等同於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為了自己一時爽聊,不顧他人感受和處境的人,本身就是沒禮貌沒素質的行為。

罵女博士的人表示:有事說事,開口罵人,就對了嗎?罵得那麼低俗難聽,還女博士呢?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還有人認為她三觀堪憂的。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婉清也看出來了, 這部分朋友認為在班級群閒聊固然不對,但女博士出口罵人也不是好東西。

博士,是高學歷的象徵,本該是高素質人員的代表,但她現在這種囂張潑婦罵街行為算什麼呢?還有你博士,你北京戶口,你孩子可直接上什麼中學,就了不起啊,就可以肆意拿優越感去打壓別人,進行人身攻擊啊?

……

好好的家長群,變成了是非群。

最終,引老師失望發問:你們這就是為孩子做榜樣嗎???

引人們不禁思考:你們確定都還是學生家長嗎?這樣做,真的是在愛孩子嗎??

家長群到底什麼可聊?什麼不該聊?作為家長群的老師和群主又該如何正確管理?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06

現在來說說婉清個人對這件事的幾點看法吧?(看後歡迎不同思想交流探討,但拒絕不理性的純粹槓)


這件事的發生,確實因幾個家長閒聊引發,且從後面曝光的聊天內容可見,這種閒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有學生家長說,平常他們也這樣聊,女博士也沒說什麼,這次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就炸了?

在我看來,這個“炸了”,不是突然發作,失去儀態,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典型應激表現。

之前忍了多久?後面爆發時候,就會有多猛烈!

有人說:誰讓這位女博士忍了?開始就可以說啊,你現在忍不了就可以罵人了?還女博士呢?女博士還罵人,素質餵狗啦?

罵人肯定是不對的,這毋庸置疑,罵得這麼五花八門且低俗難聽也確實很LOW,不符合她的母親身份。

是的,這裡我說母親身份,而非博士身份,是因為我覺得,“博士”這個稱謂,其實和個人素質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並不是誰是博士了,這樣罵人就罪大惡極,不符合博士素質,而是她不管是什麼身份,這樣罵人的方式,都存在問題,都有失儀態。

所以,並不是所有博士,就一定是智商高,情商高,會說話,修養素質好的頂級代表,反之也不是博士罵人了,所有博士都是同類低素質,愛炫優越感人群。

就好比,不是小學畢業,或者沒讀過幾年書的人,就是智商低,素質低,各種修養不好的體現。人家同樣也會有素質好到爆棚的人。

這裡只做學歷等級區分,和人品畫不上直接等號。

大家不必把身份等級這事,輕易自定義劃分,來做刻意主觀渲染,這樣,只會引起事件走向各不可控的惡劣結果。

歸根到底,我們要回到事情本身,分析事情,分析當事人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原因?從而在他人的不當行為裡,照見自己的缺陷,進行理性深層思考,學習我們日後可規範性操作的點應從哪裡出發去做好。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07

寫到這裡,首先聲明下,婉清並不是為出口成髒的女博士洗白什麼,我只站在理性分析的實際出發,看問題,說真話。

我覺得很多人“忍不忍”是一種選擇。

有些人在自己可忍耐的範圍內,一般都儘可能想要去維持體面和保持克制。

至於後面為啥不能忍了?

是大都時候,厭惡煩躁到了一定極限,生理心理所產生的憤怒情緒安全佔據了理智,當再也不可控時,惡劣情緒就會噴湧而出。

一個人失去理智的時候,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容易頭腦發熱。

失去判斷,失去控制。

這種現象,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不會陌生。

因為在塵世裡翻滾,我們早已見過很多人很多事,也在自己身上有過許多對照,會發現很多“突然炸了”,其實大都事出有因。

所謂百因必有果。

女博士,是因為在家長群裡,對部分家長一直閒聊的事,早已不滿,早就在極力剋制中,當她體內積蓄太多抱怨,煩躁時,有時隨便一個點,一件事,一個情緒不穩當下,就會爆發。

這應該是她失去儀態,喪失修養,口出髒語背後的“病症”原因。就算她之前不忍,說了,也未必能制止閒聊下的絕望。

打個不合時宜的比方,我之前見過一個性格很溫柔也很好說話的女人,她在婚姻裡,有相當長時間都是默默承受和付出那個人。

她老公喜歡喝酒、愛打麻將,還經常以工作忙碌之名不做家務,不帶孩子。

她之前好言好語說過幾次,但對方沒有絲毫改變,後來她嘗試去忍耐,置之不理,希望他天有自知之明,但結果換來的不過是對方,越發得寸進尺的表現。

最後溫柔的她爆發了,從不罵人卻口出狂言,從不動粗,卻砸爛了家中電器,最後帶著孩子提出了離婚。

有認識她的朋友,當時不能理解她這麼溫柔的女人到底是為何變潑婦了?還覺得她為這點事離婚有點小題大做。

其實再溫柔的人,也會因壓抑太久,反感太久,得不到希望後,歇斯底里爆發應激對抗。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08

那麼家長群到底該聊什麼?不該聊什麼?

婉清作為一名男孩的媽媽,想從自己的實際體驗說事,絕不憑空捏造。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和班級群打交道。

在我們所在的班級裡,平常的聊天內容,僅限於老師發佈學校各項通知,以及發佈學生在校的一些學習、紀律等情況。

至於40幾個家長,一般都很自律,大都回復的是“收到”,“辛苦了老師”,“已知內容”,“已上傳完成作業”等消息,絕無其他。


記得幼兒園時,群裡氣氛可能相對活躍一點,聊孩子在園內吃飯、睡覺、遊戲,互動等情況多一點,但再多也還是圍繞孩子的事為中心,而不是自己各種私事。

小學群更不會。

在小學班級群、家長群建立之初,孩子所在班級的老師會明確提出:

此群目的,是為了搭建學校老師和家長之前的溝通橋樑,主要為了及時發佈學校佈置的任務以及老師體現孩子在校的學習、紀律表現等情況。

不做其他私聊用途。

所以群目的明確,群管理宗旨方向不變。大家只要相互遵守,一起維護家長群作用就好。

這就很好避免了因為在群內私聊而影響其他家長的事件,也不會蓋樓讓老師佈置的任務和要求被刷屏下去,耽誤其他家長第一時間知悉獲得。

畢竟有很多人在工作,在學習,在休息,在進行重要會議。家長群作為大都家長不能屏蔽的群之一,不能免打擾的群之一,勢必會去隨時關注。

因為孩子的事,是為人父母的大事。

所以你在群裡閒聊,一會兒發出一條聲音,一會兒一條提示,不知道情況的家長會以為是關乎孩子情況的,放下各種手頭事情來看。

但一看,滿屏都是閒聊,且如果是一些不良風氣的話題,自然心情鬱悶,有火氣也是常有的事。

我有個朋友孩子讀小學二年級,QQ班級群裡,經常有家長,在深夜裡還閒聊的,比如把股票啊,婚姻問題,娛樂八卦等都搬上去聊。

他要上深夜班,經常被吵醒,很頭痛,失去理智下,也是在群裡發過火,後來老師及時出面調和,重申群作用,大家都感到不好意思,才消停下來。

09

飲食男女,聊天,愛聊天是免不了的事。

但聊天,也需要注意會分場合、分對象,和分時間。實在關係好,愛聊,就私下建立一個小群。

這個小群你怎麼聊,愛聊什麼,聊到幾點,都跟老師孩子和其他家長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而且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成為朋友。

但不是毫無節制的在家長群,在一個開放的公共場合,不分時間段的各種暢聊。

因為你聊的感覺是無所謂的事,聽者未必和你一個心意。

有時,一個聊不好,就會引來一場禍端了。

而作為像女博士這部分被“騷擾”嚴重的群體,心裡有抱怨,感到影響了自己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儘可能先找老師去溝通,解決問題。

老師解決了,事情就平息了,

老師若不能解決,自己可表明態度,採取退群也無所謂,大不了和老師再尋找其他溝通途徑即可。

但你現在在群裡,這種罵法,只會讓事情越來越複雜,只會讓老師尷尬,只會讓孩子知道後,產生困惑。

孩子還要在學校裡一起讀書,玩耍,家長有了這麼大意見矛盾,他們怎麼好好做朋友?

所以,你在群裡再怎麼厲害的罵,都不一定能有效解決問題,也不能排解之前他人的不當行為在你心裡積壓已久的怨氣,你再“橫”,“囂張”有身份、有地位、有出路,也不代表你就是這件事情的最終贏家。

吵架只有兩敗俱傷,撕逼只會自顯醜態,各種叫喧和洩憤行為只會讓彼此日後生活更為尷尬。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10

我們做父母的,每天口口聲聲都在說要如何去愛孩子。

都在爭著搶著累著,創造足夠的財富和積累各項優質資源,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我們,曾在孩子年幼時,就百倍信心發願,要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個好老師,扣好他的第一顆紐扣,也要一路做好他起飛的助力師,不要讓他輸在起跑線上。

……

但現實呢?我們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也“愛”了很多,卻發現,那所作所為並不是正確的愛和給予。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並沒有做的那麼好。

我們連自己的行為規範都沒有做好,卻一味要求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

我們連自己的人品修為尚未提升,甚至惡相百出,卻在一味要求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人中風。

殊不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照養孩子還需父母以身作則。

好的榜樣,自然養出好的孩子。

壞的榜樣,自然影響孩子,使其迷惘失去方向。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謀長遠之計。

這“計”是好人品的塑造,是健康體魄養成,是言行舉止修為的好培養,是真正的精神“富養”。

是真正為他開闢一片天地,為他做好最堅實的後盾,給他能有的智慧的啟迪和愛的源源不斷力量。

陪他成長成一顆參天大樹,陪他羽翼漸豐,陪他紮根大地,陪他遨遊大海,飛翔在藍天。

而不是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最後,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也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有所欠缺不到位之處,只要我們真願意為孩子好,可以謙虛學習的,我們一定會慢慢地做得更好。

至於綜上所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學會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快樂生活。

與你同勉。


家長群閒聊喝酒,女博士罵戰4小時C位“出道”:請學會正確愛孩子

端木婉清,情感作者,你的感情閨蜜,複雜人性解惑人,已出版暢銷書《懂,是塵世最美的情話》,感謝閱讀,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