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傳統貸款中介:如何在互聯網+金融創新中突圍

​我們知道,在國內擁有合規放貸資質的公司非常多,每家公司有很多區域分支機構,最典型的當數各大銀行。雖然有很多分支機構,但是他們的產品基本一致,他們的區別主要就是當月或當季當年的放款額度及風控進件標準有區別。

貸款產品機構雖然很多,但從產品層面上來看,各個機構的信貸產品大同小異,除了個人和企業這兩個大的主題類型外,目前信貸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房抵貸、車抵貸、銀行大額貸、消費金融、小額貸、網絡借貸、現金貸。

從產品的大分類範圍層面上來說,目前市場的主要有以上七種種貸款產品。但是又因為市場的大量的需求產生,各家產品機構甚至分行也都存在大同小異,看似標準的行業中存在各種差異化,從而導致市場有百千中貸款產品的存在。而各個產品也都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需求量,不斷與多家代理商合作來獲客,促使了金融貸款行業代理的盛行。全國首家代理公司實在2002年開始,隨著金融行業不斷推進,2016—2017市場上消金、小貸、現金貸等產品渠道開始百花齊放,在2018年,隨著網絡上不斷有關“套路貸”、“學生貸”、“裸貸”以及高額向客戶收費的信息不斷暴露,嚴監會開始強監管,該行業開始出現了一定的萎縮。

傳統貸款中介:如何在互聯網+金融創新中突圍

貸款行業面臨現狀

信貸機構之間最重視的就是客源,尤其是銀行。很多銀行為了自己產品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在不同地方採取各種線上、線下的手段獲客,其中,與“貸款中介”“拉客”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貸款中介這種方式可以為信貸機構批量帶來客戶,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就好像房地產需要找大型中介合作一樣,首先省去了自己的大量的人員成本管理費,同時也省去了自己的信貸人員的工作量。當然,貸款中介他們能鋪開的獲客量更加廣泛,因此可以快速幫助機構帶來大量的優質客戶資源,所以信貸機構願意和那些穩定的“貸款中介”乃至機構打交道。

經常發現,一個信貸客戶經理會與N箇中介服務商合作,而一個居間服務商又和N個信貸客戶經理有合作,這已經是行業的常態。

而正式因為信貸機構產品以及各家信貸政策的相關要求有一定的差別,並且在大制度的管理下也市場有變動,所以不熟悉行情的貸款客戶根本無法便捷的找到合適自己的貸款產品。產品的衍生以及市場的需求不同使得貸款產品豐富多樣性,但是也導致該行業的嚴重信息不對稱而產生過多的亂像的存在,當然,這也是“貸款中介”生存的原有之一。

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化,互聯網貸款引流超市的存在,例如融經紀人、融360、金融微店,這些貸款的引流超市的專業、正規、且便捷,大大影響了“傳統中介”的生存。

與此同時,信貸行業的服務鏈條的兩端客戶端以及產品端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問題。即客戶端資質的多樣性(資質優秀、資質良好、資質一般、可抵押、無抵押等),產品端存在申請過程中需要過多的流程步驟、資料需求、放款速度慢以及選擇產品的優質對比難以快速衡量利弊得失等;進而導致雙方嚴重失去平衡。一方面是產品方需要專業化的標準流程,但另一方面在貸款過程中耗費了貸款人幾乎所有的精力時間。從而使得這麼多的貸款難點和貸款痛點的存在,再加上貸款入行門檻很低,使得個人都可以做“貸款中介”。這個行業暫時還沒有從業准入許可證,監管性質的制約還未及時跟進等等,所以貸款市場上,貸款中介及經紀人參差不齊,問題百出。

貸款中介因為行業的貸款方和放款方多方面問題的存在,使得中介貸款公司也百花齊放的出現。但是現階段隨著國家對信息的管制的嚴密性和對貸款的嚴格監控下,行業已經開始有了較大的變動。那麼“貸款中介”又存在哪些問題。

貸款中介面臨的市場問題

(1)售賣客戶資料牟利

“貸款中介”的業務人員工資基本都很低,因此在業內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另外一點就是貸款中介行業的進入門檻很低,也使得該行業的工作員工的素質也是層次不齊的,除此之外,很多貸款中介公司管理不規範,且不少公司不以幫助客戶拿到款為目的,而是想掌握大量的客戶資料後再將客戶資料售賣來謀取利益為目的。

而涉及到貸款資料,它所包含的信息相當之多,包含貸款本人、配偶,還有子女、父母等都會涉及到;首先這些資料不僅可以拿來出售賣錢,更有可能被不法人員拿出來申請信用貸款、大額信用卡、套取錢財等

(2)利用客戶資質存在瑕疵問題,坐地收費

貸款中介會收取3%-10%中介服務費,當然這是行業的規定,但是還有的有更多。存在某些“貸款中介”機構或者業務人員根據客戶對貸款需求的心理和急需性,坐地收取費用,近而在辦理貸款的過程中不斷加碼,把客戶玩的算團團轉。

【一般車輛抵押貸款佣金為1-3%,車抵貸機構業務員幫忙代收後返傭;房抵貸佣金0.5-5%,房子價格越高,佣金比例越低;個人信用貸佣金3-25%,看客戶急需錢和資質等綜合情況】

(3)包裝客戶資料:假流水,假合同,假離婚證等騙貸款,再收取客戶高額服務費用

現實狀況存在大量的客戶資質不良,比如預期過多、流水不足等問題,都會導致該客戶無法按照常規的產品申請到貸款。而且往往需要貸款的客戶其用錢的急需性都很強。那麼偽造法院判決書、假戶口本、假銀行流水、假離婚證明、假徵信記錄等形象就出行了。這一類現象在2015年前比較常見,而現在隨著互聯網的和徵信的而不斷完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相對少了些,但是出現的頻次仍然很高。因為在此過程中無論是中介或者客戶經理,都可能會有很高的一筆收入。比如做假流水:急需錢的人在無奈之下只能配合中間人的操作,並且付出高額的費用給予服務(而客戶的目的就想貸到那筆錢,也不擔心大膽的掏出更多的服務費給到中間商。)

(4)對客戶經理進行關係維護,行賄等方式來促使貸款放成功。

在貸款的過程中,除正常利率以外的錢都是中介賺取的,銀行從客戶那裡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多大的好處,因為銀行的相關貸款規定是按照流程標準化走的,包括利率、放款的額度等。但有很多貸款中介為了能夠讓客戶從貸款機構順利貸款,會給信貸人員“好處”以保持關係。此外,由於在貸款機構、貸款人、中介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因此中介將手中的資源提供給客戶經理,對客戶經理來說也是一種“幫助”。而此時放款機構有時還會額外給予中介“幫助”費用來表示感謝,這樣中介相當於兩邊收費。同時也存在客戶經理在維護“關係”的過程中,故意的私下收取相關的費用,確保通過率等。當然,這也造成了貸款機構和貸款客戶之間存在一個混局,甚至有客戶會以為只有通過“貸款中介”才能跟貸款機構聯繫,才能貸到款。

因為以上幾點原因,使得貸款中介以及某些客戶經理人員都撈到不少油水,吃胖了自己。所以曾近有人總結,貸款中介存在的意義就是騙,騙銀行、騙客戶。這樣的總結是讓人心寒的,既反應事實,又不利於行業發展!

正如前些天,浙江破查一大型“套路貸”案例,犯罪團伙20天房貸2400萬,利息200萬,在此案例中講述某借款人員借款1500元,“滾雪球”欠債20餘萬,這中間涉及到人員關係利益我們很難去辨別誰真誰假了!!!

貸款中介面臨的痛點以及解決方案

(1)獲客難且獲客成本高

據相關統計,貸款中介全國從業人員近100萬人群,雖然互聯網已經觸及到我們每個人身邊,但是現在的插車傳單、電銷、發單、貼紙、地面廣告等方式還是隨處可見的。其次就是行業內的新人沒有相關經驗和專業的知識,且進入門檻低而且其行業的工資也很低卻揹負著高強的業績壓力,他們每天最頭疼的就是去哪裡找客戶,怎麼快速找到優質的客戶;當然對於老員工來說,已經在行業滾打多年,有一定的客戶資源且對行業有一定的認識和看法,可能會有一群人員會靠著前期的努力等方式賺取了足夠的money,但是如何再讓團隊來開發新客戶又是他們所面臨的大問題。

因而無論是金融貸款中介還是房地產中介都都有傳說:沒有他們跑不了的停車場、插不了的車、派不了的單、上不了的樹

另外一點在互聯網及移動時代,朋友圈、微信群、QQ群、貼吧論壇、58同城都是信貸員們甩單、發廣告的必用手段。

但對於個體形式的“貸款中介”,互聯網上其實沒有相對好的引流平臺適合其打廣告,一般多是“貸款中介”所屬機構,將機構網站在區域範圍內打廣告,將自動諮詢的客戶分派給各“貸款中介”對接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融經紀人開始打造市場上信貸產品全信息平臺,通過更多的產品信息透明化來幫助經紀人以及客戶自身找到更合適自己的產品,給予信貸客戶提供多樣的信貸產品選擇。而自身也是在通過額外的增值服務費用來增加平臺的盈利。

(2)客戶徵信情況有瑕疵

客戶徵信有問題,資質不滿足貸款的需求,這是“貸款中介”們無法提前預知的,同時,很多客戶自身在沒有貸款需求的情況下就沒有去特別關注過自身徵信、流水等相關問題。近而導致中介必須在客戶相互溝通上傳資料後才能做判斷,而這一切大多數通過中介之手來傳遞的。當客戶經理查看資料後,確認沒問題則可以進件,若有問題,前端的溝通及資料準備也浪費一定的時間成本和物資成本。

當然,如果有開放給“貸款中介”們的簡易徵信或信用查詢軟件或APP,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貸款中介”這個問題。況且提前知道客戶徵信及資質情況,在收取中介佣金時也有一定溢價能力(部門機構產品可以放貸給徵信信用有一定瑕疵的客戶。)

但是就在5月份也有相關規定 央行整治APP代查徵信 嚴禁接入未經授權認可App,因為徵信的查詢就是在暴露客戶的所有信息,而一單隨意允許就會有犯罪的可能性的隱患存在。

(3)客戶佣金收取存在難度並且存在高收費亂像

產品信息不對稱以及各機構各產品不同,且徵信要求成都也不同,近而會導致某些產品不符合但依舊可能存在適應的產品。“貸款中介”在給貸款客戶辦理貸款業務,收取的佣金有很大的溢價空間,正常情況1-3%屬於正常情況,大多數客戶也可以接受。但大部分“貸款中介”由於“客少單價高”的現象存在,佣金收到10%-25%,甚至更高時都有可能,特別是針對緊急需要資金週轉的客戶。

在申請貸款到貸款發放成功這個過程,一般存在著n天的等待期。“貸款中介”如何第一時間知道貸款發放成功,如何保證收取到客戶的佣金,一般採取以下手段:押下客戶身份證或銀行卡等證件,綁定銀行卡的手機,並串通信貸客戶經理放貸時及時提示。這樣的方式也是在強迫性質的收取客戶的高額費用。

但無論什麼資質的客戶,被收取高額的費用都是對我們的客戶是最大的傷害,也是對自身的一種傷害。高額收傭的問題也是絕對不合理的,“貸款10萬,收傭3萬”這從任何貸款人的心裡來說都是很大的不合理。

(4)盤活存量貸款客戶

獲客難、獲客成本高、客戶資質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存量的已貸過款的客戶屬於相對優質的客戶,當然飛單給同行或信貸機構客戶經理,他們也更願意接受,因為只要貸款比例不超過其還款能力,基本還有可能貸下款的

因此如何找到更多同行及信貸機構客戶經理,如何將客戶轉給他們,如何在約定好一定的飛單佣金時能在客戶成功放款後收到,需要一個相應的同行或信貸機構客戶經理圈子及飛單訂單管理及佣金代收平臺支撐。

然後就是如何最便捷及最詳盡的知道這個同行或信貸機構客戶經理所擁有的產品是這個準備被飛單的客戶資質對應的,也需要個平臺承接這個功能。

最後總結

“貸款中介”這一個個時時遊走與法律邊沿的群體,靠著給信貸機構介紹有資金需求的客戶賺取佣金或手續費為生。存在著很多不良的現象,但拋開高額收取佣金及其他非法及不合規的行為,還是有著大部分“貸款中介”憑藉自身能力整合大量的信貸機構資源,熟悉各家信貸產品,知道哪些客戶適合哪些產品,推薦客戶選擇並協助客戶快速完成貸款申請,滿足客戶急需的資金需求,而這樣的機構有著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市場上在利益的驅動下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如此好呢。

當然,現階段,隨著互聯網的滲透率已經普及群眾,“貸款中介”這個傳統服務行業在很大程度受到了打擊。很多借助與互聯網的模式,已經打破了信貸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壁壘,經紀人可以更清楚、更便捷知道客戶適合那種產品,客戶也可更加透明化的知道各家產品的信息,甚至也可以通過自身對自己的條件的輸入進行只能匹配就知道哪些信貸產品最適合自己。申請貸款也無需各種線下尋找中介的幫助,直接網絡填單交資料,審批速度和貸款結果也可以快速知道,最重要的是平臺相對合規,沒有亂收費的情況。同時一點,自身享受的福利後還可以幫助朋友、親人推薦更靠譜的產品,而且這個推薦過程中的信息都是透明化,沒有任何的利益的交涉,這無疑是幫助了所有的經紀人、客戶經理和客戶本身。

“貸款中介”群體所在機構急需合規化及品牌化經營,通過金融科技產品,自由化加入相關平臺,將“貸款中介”們的服務和收費統一標準化,同時也給予信貸客戶們持續相信和選擇。這樣的線下人到人的專業化信貸諮詢及辦理服務的理由,以此獲得新生。

新平臺=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專業專人服務+標準化服務流程+額外的增值服務

每人互動

關於“貸款中介”的事情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