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金融」 將成普惠金融可持續之路

本報記者 姜業慶

“攻堅最後一公里”是普惠金融面臨的一項全球性難題,它的難點不僅有物理距離上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普惠金融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日前閉幕的“2018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穆榮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場景+金融”將成普惠金融可持續之路。

“生活中常見的路邊餐廳、叫賣小吃的老店都屬於小微商戶,都為人民美好生活作出了貢獻,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穆榮均說,普惠就是讓小微商戶在需要週轉資金的時候,都能貸得到、還得起。

穆榮均舉例,在美團平臺上有很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都有因為開店、裝修、創業等需要貸款融資的時候。不過,他們可能因為無徵信記錄、貸款額度低且無抵押而貸不到款,即便通過一些途徑貸到款,也或許會因高利率而還不起。

這些是小微企業主在籌資借錢中的真實寫照。所以,為他們提供“貸得到、還得起”的金融服務是美團發展普惠金融的初衷。當問及如何做的時候,穆榮均表示,通過“場景+金融”雙向賦能,建立普惠金融生態圈是解決普惠金融最後一公里的途徑。

“其中,生態圈的核心一定是科技。”他對記者說,從監管層面看,科技可以提升監管水平。從服務客戶層面看,科技可以提升運營效率而降低運營成本。從風險把控層面看,科技可以識別信貸風險和欺詐風險。

在穆榮均看來,以科技為核心,通過場景觸達客戶真實需求,才能服務到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讓金融下沉到全國更多的省市縣區中,為小微企業提供多維度金融服務。“依託每一個場景化產品,利用大數據、生物識別、雲計算等技術,能優化和提升金融服務運行效率並防控風險,助力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金融不是我們的主業,只是服務客戶的一種方式。金融服務是重要的一環,但不是唯一的一環。”穆榮均坦言,美團還通過營銷、IT、物流、供應鏈、經營等方式,為小微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他認為,金融機構是重金融輕場景,不僅具備超強的風險防控能力、良好的信用保障及業務沉澱,在資金成本、經營資格上也具有優勢。

“對於一個只貸幾萬元、著急資金週轉的小微企業來說,金融機構難以全面瞭解客戶的真實經營狀況,最後還要靠人來調查相關信息,這會消耗很多時間,客戶可能早就通過其他途徑借錢了。”穆榮均說。

美團是重場景輕金融。穆榮均說:“目前我們已覆蓋到店、到家、旅遊和出行四大生活場景,並深入廣袤的中國大地,為2800個縣市單位提供服務。我們很容易通過場景觸達客戶、瞭解客戶,其真實行為數據、店鋪經營狀況都能充分反映信用能力,這可為金融機構提供參考。”

目前“美團生意貸”已覆蓋超過1500個縣域單位,其中包含268個貧困縣;平均每個客戶貸款額度約8萬元;整體貸款不良率始終控制在1%以下。

他認為,在雙方優勢互補、雙向賦能下,美團將場景、營銷、物流、供應鏈、經營等能力,與金融機構的資金、風控等能力結合,構建“場景+金融”的生態圈,是一條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道路。小微企業長期存在的金融服務需求,對於真正能觸達客戶的場景平臺來說,是很好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