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國際范」展現上海開放新姿態

新華社上海10月17日電 題:金融“國際範”展現上海開放新姿態

新華社記者陳雲富、姚玉潔

日前聯合石化和國內一家地煉商簽訂了一筆以上海原油期貨價格為基準的現貨石油交易,這是國內石油市場披露出的第一筆“上海油”基準價實質性交易。

從合約上市到逐漸為市場提供定價,上海原油期貨的運行不到一年。業內人士表示,“上海油”是上海金融擴大開放、走向國際的一個縮影,包括“上海金”等一系列“上海價格”正見證上海開放新姿態。

“上海油”快速“蝶變”

作為研究上海原油期貨的研究員,國泰君安期貨原油研究總監王笑對原油期貨上市不久就接待加拿大的石油公司上門諮詢多少有些驚訝,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商、海外生產商“找上門”,與海外機構、企業的交流已成其工作的重要部分。

今年3月26日,醞釀17年的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短短几個月,“上海油”受到越來越多海內外投資者的關注,國際貿易商也與國內廠商簽訂了以“上海油”為基準的貿易合同,完成從新合約到逐漸為市場提供定價的跨越。

作為醞釀籌備超過17年的我國第一個無特殊限制對外開放金融產品,目前上海原油期貨已超迪拜阿曼原油期貨,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兩大“老牌基準價”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合約。

發揮國內市場在大宗商品領域的定價影響力,一直是從業者的期待和夢想。在業界專家看來,隨著上海原油期貨的上市,“被動接受”海外定價的局面正打破。“期貨合約從上市到成為主流定價基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市場發展也需一個過程,但就上市初期而言,‘上海油’表現超預期,”王笑說。

永安資本原油交易經理王允波也表示,衡量合約是否成功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是成交量,二是價格發現的功能。“上海油是亞洲第一大原油期貨,從上市幾個月來的表現看,基本也與海外市場保持較高聯動性,市場波動處於合理區間,無疑是成功的。”

“上海價格”見證上海開放

目前原油期貨的經驗已被複制到其他品種,其中鐵礦石的國際化已經實現,中國證監會業已批准PTA、20號標膠為特定交易品種,將複製原油期貨的模式,向海外投資者開放投資、交易。

作為金融市場開放的“探路者”,事實上,“這桶油”來得並不容易。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陸豐表示,早在2001年,上海期貨交易所就開始研究論證石油期貨的交易,但最終受限於一些條件,決定先從周邊產品開始積累經驗。

2004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燃料油期貨,2013年,再次推出石油瀝青期貨。“很長時間,由於國內期貨市場的封閉性,和原油市場本身的相對壟斷特徵,讓各方對能否形成市場化基準都較謹慎。”一位曾參與原油期貨設計的專家說,直到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才給設計者們打開一個新思路。

同時伴隨著石油流通體制改革推進,以及自貿試驗區內外匯、海關、財稅等多方面的先行先試,為原油期貨的推出奠定了基礎。“所以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從來沒有現成經驗可循,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相應條件下的‘水到渠成’。”上述專家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油”推出也不是為與紐約、倫敦市場競爭。“上海更多是為國內相關業者提供服務,同時與兩大老牌基準價組成全球24小時連續交易。”富善投資高級研究員董丹丹認為。

“上海金”是比“上海油”更早誕生的“上海價格”。2014年上海黃金“國際板”推出,到目前,海外市場掛鉤“上海金”的期貨合約已掛牌交易,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表示,交易所正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黃金市場的合作,實現國內市場為主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並重的轉變。

金融中心建設更“國際範”

除了“上海金”和“上海油”,上海金融市場已形成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價格矩陣。

隨著開放進入新階段,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範”越來越足。12日,證監會在滬港通、深港通之後,正式發佈滬倫通監管規定,老牌金融中心城市和新興金融中心城市,通過滬倫通的“牽手”向全球釋放加速開放的強烈信號。

此前在上海成立的唯一全球性中央對手清算機構同業組織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2017年11月推出運營後的首個國際量化披露標準,到目前,佔全球市場業務規模90%的19家協會會員都已嚴格遵守這一標準,極大提升了全球清算行業的信息披露統一性和準確性。

“作為金融危機後設立的全球性重大金融基礎設施,當初協會會員在迪拜、倫敦等多個城市中投票選擇落戶上海,也是對上海的營商和市場等環境的高度認同。”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主席許臻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