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該成為你的新宗教

金融、法律和資本,才是現代的宗教。當你們懷著虔誠去相信這種分配體系的理所當然時,就是通向奴役之路了。

本質上,這些貌似高大上的遊戲設定,在底層價值上,和神啟的巫術和亂倫的希臘神話是接近的。但它們作為一種社會協作體系及其倫理價值,的確是人類史上最有生產效率的協作體系和倫理價值。你越懂它們,越能理解和利用它們。越不懂它們,越在它們面前束手就擒。

——添睿資本吳旻
金融,不該成為你的新宗教

黃奇帆:把金融搞得很複雜的都是騙子

金融的本質。就是三句話: 一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槓桿、槓桿、槓桿,風險、風險、風險,實際上就三個詞“信用”、“槓桿”、“風險”; 三是金融不是單純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業,它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就沒有靈魂,就是毫無意義的泡沫。

第一條,金融業就是服務業。具體來講,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銀行是幹什麼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錢存在銀行裡;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錢,銀行就是在之間起著橋樑,起到中介和服務作用。

保險是幹什麼的?保險實際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時候,有餘錢買了保險,發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發事件的時候拿來救急,這個過程是人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平衡,當這筆錢放在保險公司,又可以為企業融資提供資金來源。

證券市場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風險投資買股票,取得回報,不管是賺的企業利潤分配,還是股價差價,總之是為有錢人理財的一個橋樑。

租賃也一樣,一個企業沒錢一次性投資10億,就要借債,如果通過租賃,把一次性的鉅額投資轉化為日常的租賃費用,那麼投資資本和資金就轉化為租賃公司的資金,而企業不出這筆錢,攤入運行成本,運行成本增加以後,少交一點所得稅,或者產生各種各樣的效益。這也一樣起到為需要錢的人融資的作用。

市場上十幾個金融品種,說到底做的就是這種替人管錢和替人借錢的事。

金融,不該成為你的新宗教


金融的第二個本質,是信用、槓桿、風險。

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

金融的生命線,一頭體現在金融企業本身要有信用;一頭體現在與金融機構借錢的企業也要有信用;還有一頭體現在老百姓在你這兒存款、投資的過程中,各種中介服務類的企業當然也要有信用。

信用從哪兒來呢?對非金融企業來說,你跟金融單位融資,沒有信用就無法融資,任何在這個問題上投機取巧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

企業的信用在於:第一,要有現金流;第二,要講企業的利潤;第三是抵押物;第四是企業的管理人和無形資產。

這些都是一些金融學的常識,但人們往往不按常識做事。我們有時候說現在大數據分析,不管怎麼分析,如果看不到企業的現金流,看不到企業的資本回報率,看不到企業的第三方擔保,看不到企業非常實際的一些信用物,大數據分析就能把幾百萬、幾千萬借出去?我覺得這也會很荒唐的。

金融的衍生工具也一樣,有許多許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麼衍生工具,總是能看到信用幾個基本特徵的痕跡,如果全部拋棄了,還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這樣了。總之,沒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偽金融,在重慶決不讓它發展,這是常識。

然後,是槓桿。

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槓桿。

金融的特點就是槓桿,沒有槓桿就沒有金融。為什麼要信用?因為信用是槓桿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槓桿,如果什麼事都是1:1的,我拿100塊給你,你就我給100塊的貨物,大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不需要信用了。

銀行的存貸比,就是一種槓桿比例。有10億註冊資本,可以搞100億貸款,資本充足率1:10,也是個槓桿比。租賃公司如果有50億資本,可以搞500億租賃,也是1:10的槓桿。搞期貨一般是1:20的槓桿,5塊錢的資金可以做100塊錢的投資,如果做遠期交易,1:5的槓桿,100塊錢的交易付20%,半年以後貨物到了再付剩餘的,這中間也有個透支,是1:5。總之沒有比例就沒有金融。

所有的金融風險都是槓桿比過高造成的。

沒有槓桿比就沒有金融,但槓桿比過高就產生風險。一切金融的創新都是想方法把槓桿放大,一級槓桿1:3,二級槓桿再來一個1:3,整體系統疊加就變1:9,如果有三級、四級就更上去了,每一級都在策劃槓桿比,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槓桿比放大。過分的槓桿比是一切壞賬、一切風險、一切金融危機的來源。壞賬來自具體的一個企業,風險是這個系統體系發生的事,危機就是延伸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事。所有的這些,都和槓桿比、和風險沒控制好有關係。

這是金融的第二個本質,風險、槓桿和信用。這三件事是互動的,信用高的風險當然就低,槓桿比一般也不會太高;槓桿比高的信用就會降低,風險也就比較高。金融專家、企業的創新都是圍繞這三件事在運轉,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

金融,不該成為你的新宗教

第三個本質,金融的要義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個核心是怎麼形成的?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這個中心就變成以自我為中心,就會異化為一個卡拉OK、自拉自唱、虛無縹渺的東西。金融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過程中,圍繞著實體經濟運轉的過程中,才能成為中心。

每當我們發生任何金融風險,無論是金融危機,還是一個企業破產倒閉,或者一個P2P跑路的時候,你都可以從這三個特徵值裡找到問題的本源。

老孃舅說,不管是金融,還是理財,就是這麼本質的東西,不要把它當成宗教來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