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關於阿司匹林的 10 個問題,每個臨床醫生都應牢記!

如果問醫生「提到藥物,你第一個想到什麼藥?」

估計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說出「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也就是乙酰水楊酸,可以解熱、鎮痛、消炎,是最常見的非甾體抗炎藥之一。

儘管臨床上天天都會用阿司匹林,可是這 10 個問題,身為臨床醫生或藥師的你,能答上幾個?

1

二級預防用藥的指證?

(1)高血壓指南稱:對於高血壓患者,如果伴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周圍血管病),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75~100 mg/d;

(2)糖尿病指南中提及:心血管疾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常規使用,服用劑量75~150 mg/d;

(3)ADA 指南:如果糖尿病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服用阿司匹林進行二級預防,劑量 75~162 mg/d。

2

一級預防用藥的指證?

(1)高血壓指南:缺血性心血管病,10 年缺血性心血管病發生風險 >10% 的高危患者、伴慢性腎臟病、靶器官損害、及糖尿病患者,小劑量預防;

(2)糖尿病指南:

  • 高危心血管風險、且無明顯出血風險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劑量 75~150 mg/d;

  • 中度心血管風險:權衡利弊使用;

  • 心血管低風險:不推薦;

(3)ADA 指南:10 年心血管風險 >10% 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劑量 75~162 mg/d。

3

早上還是晚上服用?

(1)目前尚無大樣本權威研究結果證實早晚服用有效果區別;

(2)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續性的,可以依據患者服藥習慣,早或晚服用均可;

4

阿司匹林飯前還是飯後服用?

(1)阿司匹林普通製劑餐後服用,因為阿司匹林具有較大的消化道副作用;

(2)但是,阿司匹林腸溶製劑,應在餐前服用,藥物快速進入腸道,減少了在胃中析出、刺激胃粘膜的幾率;

5

阿司匹林常見不良反應?

(1)與多數非甾體抗炎藥相似,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為主,停藥後多可消失;

(2)長期或大劑量服用,可能導致胃腸道出血或潰瘍等不良反應;

6

阿司匹林常見藥物相互作用?

(1)與甲氨蝶呤聯用,會減少甲氨蝶呤的腎清除,增加毒性;

(2)與抗凝血藥(如肝素)等聯用,增加出血風險;

(3)與促尿酸排洩抗痛風藥如苯溴馬隆、丙磺舒等聯用,降低促尿酸排洩作用;

7

阿司匹林特殊人群如何服用?

(1)孕婦儘量避免使用;老年患者酌情減少劑量;

(2)相關指南指出,不推薦用於 30 歲以下的患者,禁用於 21 歲以下患者,因為會增加 Reye 綜合徵的風險(來源: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在英國,則建議 16 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8

阿司匹林禁忌證有哪些?

阿司匹林哮喘、胃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體質、嚴重的腎功能衰竭、嚴重的肝功能衰竭、嚴重的心功能衰竭、妊娠的最後三個月人群嚴禁使用。

9

阿司匹林在 CVD 患者預防用藥過程中不耐受怎麼辦?

氯吡格雷推薦用於存在 CVD,且有記錄表明阿司匹林過敏的患者。

在抗血小板治療上,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可以用氯吡格雷代替治療。

10

阿司匹林有哪些新的研究和適應證?

(1)先兆子癇高危孕婦應自孕齡為 12 孕周時,開始每日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治療;

(2)10 年心血管風險 ≥ 10%,無出血風險增加的 50~69 歲人群,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用藥有什麼講究?

藥師如何提升自己?

快掃描下方二維碼吧!

[1] 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 [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2015.

[2]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J],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4.

[3]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6[J].Diabetes Care,2016.

[4] 阿司匹林製劑藥品說明書.

[5] 抗血小板治療專家共識 [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3.

[6] Low-Dose Aspirin Use for the Prevention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rom Preeclampsia: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 Ann Intern Med,2014.

[7] Aspirin Use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lorectal Cancer: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 Ann Intern Med,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