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中國學者首次揭示武漢新型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和放射學特徵、治療和臨床結局

截至1月25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收到3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975例,現有重症病例324例。累計死亡病例56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49例。現有疑似病例2684例。


日前,Lancet刊登了中國學者的文章,通過對41例病例分析,幫助我們快速瞭解這種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和影像學特徵、治療方法和預後。


Lancet重磅 | 中國學者首次揭示武漢新型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和放射學特徵、治療和臨床結局

並列一作:黃朝林、王業明、李興旺、任麗麗、趙建平、胡毅

通訊作者:上面†表示,即曹彬教授、王健偉教授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的病例是疫情早期的病例特點,隨著二代、三代的病例出現,其臨床特徵是否與此類似,需要進行更多病例樣本的分析。


比如本文資料顯示,絕大多數有發熱(98%)和咳嗽(76%)。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研究組1月24日發佈“高度重視非呼吸系統的首發症狀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識別與防護”,提醒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症狀為首發症狀的隱形傳染源。


一例45歲男性,因腹瀉3天到消化科就診,有新冠肺炎接觸史,但無明顯發熱及咳嗽,行胸部CT示雙肺多發片狀磨玻璃樣影,咽拭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最終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此外,《柳葉刀》刊出的中國學者文章顯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所引起的症狀似乎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類似,並且可能存在人際傳播及跨城市傳播。


這些早期發現十分重要,雖然僅涉及少數患者,但是作者強調需要通過仔細監測,對密切接觸者追蹤,並對儘快進行動物宿主溯源和探究從動物宿主到人類的傳播途徑,以最大程度地遏制2019-nCoV疫情持續蔓延的可能。


研究同時指出,2019-nCoV很可能與中華菊頭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密切相關。


目前,已知有六種冠狀病毒(包括2019-nCoV在內則有七種)能夠導致人類呼吸系統疾病,但迄今為止,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導致了大規模爆發且死亡率高(分別為10%、37%)。目前,尚無特異性抗冠狀病毒藥物或疫苗被證實對人類有效。


另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許文波26日對記者表示,目前該中心開始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目前已經成功分離病毒,正在篩選種子毒株。此外,中國疾控中心正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篩選。


新型病毒感染有四大常見表現:

發燒、乾咳、呼吸困難和雙側毛玻璃狀樣變


2020年1月24日,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曹彬及北京協和醫學院王建偉共同通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Lancet 在線發表論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常見症狀為發燒、乾咳、呼吸困難和肺CT的雙側毛玻璃狀樣變。


研究中,到2020年1月2日,已確認有41名入院患者經實驗室確認2019-nCoV感染。中位年齡為49歲。


41例患者中有27例(66%)曾接觸過華南海鮮市場。


發病時的常見症狀為發燒(98%),咳嗽(76%)和肌痛或疲勞(44%)。有28%咳痰,8%頭痛,5%咯血和3%腹瀉。


作者指出,很少有2019-nCoV感染的患者出現明顯的上呼吸道體徵和症狀(例如,鼻涕,打噴嚏或喉嚨痛),表明病毒的靶細胞可能位於下呼吸道。


40名患者中,有22名(55%)出現了呼吸困難,從發病到呼吸困難的中位時間為8天。


41名患者中有26名(63%)患有淋巴細胞減少症。


在41例患者中,有40例(98%)有雙側肺受累。


ICU患者入院時胸部CT圖像的典型發現,是雙側多發小葉和亞段實變(見下圖)。


Lancet重磅 | 中國學者首次揭示武漢新型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和放射學特徵、治療和臨床結局


非ICU患者的代表性胸部CT檢查表現為雙側毛玻璃樣混濁和亞段實變(見下圖)。


Lancet重磅 | 中國學者首次揭示武漢新型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和放射學特徵、治療和臨床結局


隨後的胸部CT顯示雙側毛玻璃樣混濁,而實變消除(見下圖)。


Lancet重磅 | 中國學者首次揭示武漢新型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和放射學特徵、治療和臨床結局


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29%),病毒血症(15%),急性心臟損傷(12%)和繼發感染(10%)。


在41例患者中,有13例(32%)因需要高流量鼻導管或更高水平的氧氣支持措施來糾正低氧血癥而被送入ICU。其中,六例(15%)死亡。


四例(10%)患者需要有創機械通氣,其中兩人(5%)患有難治性低氧血癥並接受了體外膜氧合(ECMO)治療。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其中38例(93%)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奧司他韋)。此外,有9名(22%)患者接受了系統性皮質激素治療。


此外,大多數感染的患者是男性(73%),其他基礎病包括糖尿病(20%),高血壓(15%)和心血管疾病(15%)。


截至2020年1月22日, 28例(68%)患者已出院。


作者指出,在2019-nCoV感染中,糖皮質激素經常用於治療重症患者,以減輕炎症性肺損傷可能帶來的好處。


但是,SARS和MERS患者的最新證據表明,接受皮質類固醇激素對死亡率沒有影響,但會延遲病毒清除。


因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臨時指南,不應常規全身性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在我們的41名經實驗室確認的2019-nCoV感染患者中,極少有非ICU病例使用了皮質類固醇,對不到一半的重症ARDS患者使用了中低劑量的皮質類固醇。


此外,2019-nCoV患者很少出現腸道體徵和症狀(例如腹瀉),而約20–25%的MERS-CoV或SARS-CoV感染患者患有腹瀉。作者也建議,應當對糞便和尿液樣本進行測試,以排除現階段未知的潛在傳播途徑。


目前迫切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評估系統性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對2019-nCoV感染患者是否有益。


總而言之,2019-nCoV感染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類似於嚴重的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並與入ICU和高死亡率相關。


該研究認為對起源,流行病學,人類傳播的持續時間以及疾病的臨床情況的認識不足,需要通過未來的研究來彌補。


在同時在線發表的相關評論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英國牛津大學熱帶醫學和全球衛生中心的Peter Horby教授,以及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Frederick G. Hayden教授寫到:“為提高檢測效率,除了當地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外,一線診所也應配備有效的臨床診斷試劑盒……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敦促遊客採取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遵守咳嗽禮儀和在公共場所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口罩)。另外,應鼓勵民眾主動報告發熱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疫區旅行史以及與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史。考慮到大量SARS和MERS的患者是在醫療機構中感染的,因此需要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病毒在醫院內傳播。


來源:Chaolin Huang,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Published: January 24, 2020.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部分內容綜合自SIFIC感染官微、柳葉刀TheLanc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