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藥的應用,一文掌握│臨床“藥”點

醫脈通導讀

咳嗽是呼吸系統

疾病的常見症狀,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通過咳嗽反射能有效消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和進入氣道的異物,從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潔和通暢。因此,偶爾的咳嗽對身體不僅無害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需要藥物治療。只有頻繁或劇烈的咳嗽因會引起患者的痛苦並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才需要應用止咳藥。

咳嗽反射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及咳嗽中樞四個環節組成,只要能抑制咳嗽反射的任何環節,均能達到鎮咳的作用。鎮咳藥物按照作用機制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鎮咳藥及雙重作用藥。

中樞性止咳藥

這類藥能直接抑制大腦的咳嗽中樞,鎮咳作用強。雖然鎮咳作用確切,但是部分具有成癮性。

1. 可待因(甲基嗎啡)

止咳作用迅速而強大,強度是嗎啡的1/4。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乾性咳嗽。因能抑制氣管和支氣管黏膜的腺體分泌和纖毛運動,痰多粘稠者,不適用。

(1)口服,每次10~20mg,4~6小時1次;皮下注射,每次15~30mg。極量,120mg/d。

(2)反覆使用可成癮。劑量過大可引起煩躁不安及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和便秘

2. 噴托維林

鎮咳強度約為可待因的1/3。兼有中樞與外周鎮咳作用,具有阿托品樣作用和局麻作用,無成癮性。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無痰乾咳和百日咳。

(1)口服,每次25mg,每日3次;溶液,每次10ml,每日3次。

(2)不良反應有輕度頭痛、頭暈、口乾、噁心、腹脹、便秘。痰多者宜與祛痰藥合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3. 右美沙芬

中樞性鎮咳藥,作用強度與可待因相當,不抑制呼吸,無成癮性及耐藥性。不推薦用於有大量分泌物的咳嗽。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鎮咳藥。常與祛痰藥物或第一代抗組胺藥物組成複方製劑。

(1)口服,單方製劑,每次10~20mg,每4~8小時1次;複方右美沙芬,1~2片/次,每日3次。劑量120mg/d。

(2)不良反應有頭暈、噁心、噯氣等。痰多者慎用。

4. 苯海拉明

屬於第一代抗組胺藥,具有抗過敏、抗膽鹼作用。可抑制延髓咳嗽中樞,同時也具有周圍性作用。有助於減少鼻咽分泌物、減輕咳嗽症狀。

(1)口服,每次25~50mg,2~3次/日;肌內注射;每次20mg,1~2次/日。

(2)可產生中樞抑制如鎮靜、嗜睡等,及對認知功能的潛在影響。抗膽鹼效應可引起眼乾、口乾、便秘、勃起功能障礙及排尿困難等。

外周性鎮咳藥

也稱為末梢鎮咳藥,包括局部麻醉藥和黏膜保護劑。

1. 那可丁

阿片所含的異哇琳類生物鹼,作用與可待因相當,無依賴性,對呼吸中樞無抑制作用,適用於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痰多的患者禁用。

(1)用法:成人口服每次15-30 mg,3~4次/d。

(2)有時可見輕微的噁心、頭痛、嗜睡。大劑量可能興奮呼吸,引起支氣管痙攣。

2. 苯丙哌林

非麻醉性鎮咳藥,作用為可待因的2-4倍。可抑制外周傳入神經,亦可部分抑制咳嗽中樞。並具有罌粟鹼樣平滑肌解痙作用。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刺激性乾咳。無祛痰作用,若咳痰症狀明顯,不宜使用。

(1)成人口服每次20-40mg,3次/d。

(2)不良反應:對口腔黏膜有麻醉作用,產生麻木感覺,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有乏力、頭暈、上腹不適、食慾缺乏、皮疹等不良反應。

3. 苯佐那酯

丁卡因衍生物,具有較強的局部麻醉作用,抑制咳嗽反射的傳入神經。成人口服每次50-100 mg,3次/d。

4. 莫吉司坦

外周性非麻醉性鎮咳藥。用於治療由於感染、刺激、炎症及腫瘤引起的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所致的咳嗽。成人口服每次100 mg,3次/d。

常用複方製劑

咳嗽可單獨出現(乾咳),也可以和咳痰同時出現。本文介紹複方甲氧那明、美敏偽麻溶液、複方甘草片、複方福爾可定等具有止咳祛痰作用的複方製劑。

止咳药的应用,一文掌握│临床“药”点

止咳藥注意事項

1. 孕婦在妊娠期間感冒咳嗽,在妊娠前3個月往往禁用鎮咳藥

如右美沙芬說明書標明,妊娠3個月內婦女、有精神病史者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對含有右美沙芬的複方製劑,使用時應當注意;噴托維林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妊娠藥物分級屬於C類(動物試驗證實對胎兒有不良反應,僅在對胎兒的利大於弊時使用),因此多在患者妊娠超過3個月,且咳嗽劇烈嚴重影響休息時,在權衡利弊後,才酌情使用。

2. 如果僅是感冒所致的咳嗽,不建議使用鎮咳藥;如明確是細菌感染且痰多,此時應當以治本為主,即行抗感染治療並加用祛痰藥物,鎮咳藥的應用則降為其次。

3. 老年人咳嗽的原因眾多,一般應儘量避免使用強效中樞性鎮咳藥。如果患者正在服用降壓藥物,如貝那普利、卡託普利等,則須排除藥物所致的咳嗽。

4. 對於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礎病的咳嗽患者,在進行解痙平喘吸入治療的基礎上,可以選用複方甲氧那明,因為其具有解除支氣管痙攣,外周性止咳,改善支氣管黏膜腫脹,利於排痰等作用。

5. 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尤其是持續8周以上的慢性咳嗽,需進一步瞭解咳嗽的病因,針對性的進行病因治療。

參考文獻:

1. 蔡柏薔, 李龍芸. 協和呼吸病學(第二版)[M]. 中國協和醫學大學出版社,2016.

2.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et al. 咳嗽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9, 18(3):207-219.

3. 莊媛, 黃亦琦. 止咳藥物的合理應用[J]. 海峽藥學, 2013(09):167-169.

4. 曾漢華. 鎮咳藥,其實沒那麼簡單[J].醫師在線, 2016, 6(11):14-15.

5. 安立, 施煥中. 止咳藥,為何越吃越咳?[J]. 大眾健康,2015(12).

6. 施煥中. 如何選好止咳藥[J].2019.

7. 藥品說明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