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歷越高越不愛檢查孩子作業?

不同的家庭環境為子女成長提供不同的教育土壤,從而培育出各具特色、性格鮮明的孩子。

那麼,親子關係、父母督導等諸多與家庭環境相關的因素又會對子女的發展產生何種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曾針對這個問題做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家長學歷越高越不愛檢查孩子作業?

父母與子女的日常交流至關重要。

"父母經常與我討論學校發生的事情"對提高子女成績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其次,"父母與我的關係越親近""父母經常與我討論我的心事或煩惱"等因素也會促進學業成績的提高。對此,父母應當採用"高回應"的教養方式使其子女獲得良好的學業發展。

家長關注子女學業成績的同時還應關注其行為習慣的發展。調查結果表明"與父母的關係親近"對於阻止孩子的"打架"行為最為重要,而且還能夠減少其"逃課、遲到和早退""罵人、說髒話"等不良行為。

從個體層面而言,優秀的家庭教育有助於當代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從長期來看,"家風"還能帶動"國風"的提升,從而有利於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水平,形成高尚的道德修養,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家長學歷越高越不愛檢查孩子作業?

家長參與過多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子女學業成績的提高。具體而言,"父母每週指導功課的頻率"越高對子女語文成績的阻礙程度最大;而"父母每週檢查作業的頻率"越高對於學生語文、數學、英語成績都產生了較為消極的影響。


父母參與和投入對於子女的學業發展以及行為習慣都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孩子的成長過程不能缺少家長陪伴。

然而,"陪伴"和"有效陪伴"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陪伴"的時間長短甚至"陪伴"本身都不能用來衡量父母的愛。

其一,陪伴是付出心力的有質量的陪同,而不是簡單地與孩子"待在一塊"卻毫無言語交流和心靈共鳴。父母應意識到親子互動的重要性並及時響應子女的需求。其二,陪伴並不代表父母過多地參與到子女的學業中。正如我們的研究結果所顯示,家長過度干預和管理孩子的學習,如檢查作業、指導功課的頻率很高,反而不利於其學業成績的提高。

家長學歷越高越不愛檢查孩子作業?

相比之下,調研組認為父母應當積極投入到自身建設中,通過實現自我成就,如事業更成功、社會聲望更高可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樹立起榜樣的作用。

ME校園平臺 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