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佈置這三種“暴力”作業,家長有責任去拒絕

拒絕“暴力作業”

當老師錯了,家長就有責任去拒絕這種錯誤的教育模式,你們是相互配合的關係,不是上下級必須服從的關係。

有一天,我在學校幫一位同學補習了一會兒功課才回來,然後習慣性地在樓下按門鈴。與往常不同的是,今天開門的不是女兒,之所以奇怪,是因為往常這個時候總是她興高采烈地來開門,然後再衝下樓接我,幫我拎包。

等我上樓一看,奶奶正倚門而立,見我上來了又是擺手又是做表示安靜的手勢。我悄悄一問,原來是小傢伙今天在學校出了點狀況,現在正在房間裡寫作業呢!

聽見我推門進來,嘉雯緊張兮兮地把一個什麼東西趕緊塞進桌兜裡,一臉不安地看著我。然後,還沒等我開口問,嘉雯的眼淚就嘩地流了出來。

我好不容易安撫了一番,終於搞清事件的全過程:上午語文課聽寫生字,寫完老師批改,嘉雯寫的字筆畫不規範、組的詞中忘了加括號,卻需要承擔“嚴重”的後果:字連帶詞組,一個寫六行,這樣算下來一共有360個字。

以嘉雯的寫字速度,這簡直就是天量!這時,我又想起了她在我之前塞進桌兜的東西,“嘉雯,剛剛你把什麼藏起來了,讓媽媽看看,難道跟媽媽之間還有秘密嗎?要知道,媽媽可是你的同盟軍呢!”

“對不起,媽媽,我錯了。”嘉雯一邊把手伸進桌兜,一邊跟我道歉。

嘉雯拿出來的是由三支筆芯並排綁在一起的“急速寫字筆”,這種筆是孩子為了對付類似重複作業自創的一種筆,幾支筆綁在一起,一次性寫過去就會出現幾次的數量。

看到這種工具,我無奈地笑了,“這是你自己弄的嗎?”

“不是,是班裡另一個同學的,他今天借我用,明天還要還回去。”

聽了女兒的回答,可見借這支“神奇筆”的那位同學應該經常寫這種作業。

看著女兒既委屈又害怕的模樣,我真是很心疼,又覺得孩子很可憐。

同為老師,我覺得嘉雯的老師用這種方法讓孩子改錯,實在不妥,但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太多的負面情緒。

想了想,我想出三點來幫助女兒走出此刻的心理壓力。

第一,我告訴女兒,媽媽認為你的這些字並沒有寫錯,只是你寫得不夠認真,老師看不太清楚,讓你寫這麼多遍也是為你好。

第二,我看你這個同學的“神奇筆”一點都不神奇,倒是讓你把字寫醜了,媽媽認為你需要加強書寫練習,這樣以後就不會再有老師看不清字的情況出現了。

第三,媽媽重新來教你“牧、丐”這兩個字,你只要寫規範了就行,不需要去進行這種毫無意義的重複。明天老師看到你寫得不錯,不會在意數量,你肯定也不會被留下。

嘉雯聽了,情緒明顯好轉,緊張的心情也有所緩解。

我趁機告訴她,寫字不要求快,一定要靜心和細心,寫完後需要認真檢查,比如忘記加括號這樣的所謂“錯誤”,我們可以不犯或者少犯;還有,學習是講究方法和效率的,老師做這樣的安排並不科學,我們不需要事事照辦;最後,學習不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也不必去計較批評,重要的是你自己真正的學會、明白。

女兒聽了連連點頭。

無獨有偶,這種被我稱之為負擔的作業,尹建莉老師在所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也有提到,她把這種作業稱為“暴力作業”,並認為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數量大。

第二種是懲罰性。

第三是惡意評價。

暴力作業這三方面往往是相隨的,猶如貪婪、自私和嫉妒往往相隨一樣。它不僅給孩子當下的生活帶來痛苦,更破壞著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對他們一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形成消極影響。

如果教育者能夠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慣於從學生身上找毛病,那麼,孩子的幸福指數應該會高很多。但令人心寒的是,大多數的家長、老師更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排名,而不是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相配合來完成,家長不能一味地聽從老師的安排,更不能有: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老師讓你寫多少遍你就寫多少遍……

要知道的是,老師也有錯的時候。當老師錯了,家長就有責任去拒絕這種錯誤的教育模式,你們是相互配合的關係,不是上下級必須服從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